佛弟子文库

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慧中法师  2014/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我们天生的那种抱怨、指责、批判的习性,是一种疾病。此病根深蒂固,非常顽固难除。唯一的办法,就是遇境逢缘不起嗔恨心,不起贡高我慢心,不起指责抱怨心,不起批评是非心。要批评人,就要谈论对错,起了是非心了。面对一切,我们都要练习“不可说”“不可说”。

学会止语,就能不造口业。是非只因多开口嘛!“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这个状态就是“道”。我们坚守这个道,就是坚守生命的底线。批评人就会伤人,伤人就是伤己。如果不是圣人,还真难做到“咬住舌头”。所以,真正的菩萨一定是会闭住这个嘴的。止语,不是到了道场,到了寺院,到了公共场合应该做到,而是在生活的一切场合,一切时段,都要止住这个口,不造口业,就是大菩萨呢!

咬住舌头这个功夫练得好,我们就能得到身心两方面的益处,修学佛法就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我们就是一个有智慧、有觉悟的大乘修行者。我们不是做老好人,不是见到非法的事情不制止。不要领会错了佛法的旨意。而是换了一副心态来理智地、慈悲地处理事情。

《金刚经》说:“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香海禅寺《日诵警策文》里面,提出“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其根据就是以上佛陀所尊尊教诲我们的解脱之法。这就是说, 我们日常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论起生么样的心思,动什么样的念头,都要远离诸相,即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就是说 ,当我们要批评人时,肯定地说,我们是执著那个人相了,同时就又执著一个我相了,还一个是法相,我们也就执著了。因为,我们之所以要批评别人 ,就是看到别人某些地方不如法嘛,而自认为自己是如法的,于是,在执著法相上面,陷入到无名和迷惑里面,这样,通过批评别人,我们往往遭罪不小。

每当我们觉知自心要起心动念批评别人时候,就要首先觉知自己心中那个“私我”的存在,立即远离这个我相。同时,也要放下别人这个人相。我们如果没有我,没有别人,批评因何而起呢?如此一来,这个批评别人的事情,就会自生自灭了。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生灭法,只要我们不执著它,它生灭得就非常迅速,那是超出我们固有的想象之快,它就过去了。

我们要主动去承担责任,说:“一定是我的错”。并且真的要这样想,是自己的不如法,使得别人产生出来扭曲的言行,理智地修行自己,是说明我们懂得佛法“依报围绕正报转”这个浅显的道理了。也就是我们碰到不好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修行不够好,是自己的业障和业力所致。所以我们不能往外面去抱怨和批评别人。记住:“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问号中的得失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

宣化上人:毁谤三宝、口犯四恶堕耕舌地狱

有一种地狱,叫耕舌地狱。什么叫耕舌地狱呢?人死了,...

不要轻易地去批评别人

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口业清净了,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口有四种过恶: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就是斗乱...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害怕造恶因、误导人,故...

一句戏言堕猕猴身

佛在世时,有一群婆罗门教徒行于树林、溪边(婆罗门教...

【推荐】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

见忍法师谈慈善

不论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

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问: 如果念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净界法师答:...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妙莲老和尚:吃素能去体臭

你们来山上打佛七,过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经吃素的当然...

【佛教词典】有分禅

有分,巴利语 bhavavgajjhāna。即无意识状态下之禅定...

【佛教词典】供养恭敬

【供养恭敬】 p0796   大毗婆沙论三十卷一页云:云何...

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我们中国人经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

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竹窗三笔序 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

想要做大事,既要任劳更要能任怨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

放生功德无量无边

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问什么是修行,答: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

患癌或重病,该何去何从

患癌、或重病,何去何从? 假如您是一个信佛念佛已经很...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

从声音悟道的公案很多。兹举一例:昔圆悟克勤禅师在五...

如何才是一门深入

问: 请问一门深入,如何是一门深入,是读一部经还是...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