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慧中法师  2014/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我们天生的那种抱怨、指责、批判的习性,是一种疾病。此病根深蒂固,非常顽固难除。唯一的办法,就是遇境逢缘不起嗔恨心,不起贡高我慢心,不起指责抱怨心,不起批评是非心。要批评人,就要谈论对错,起了是非心了。面对一切,我们都要练习“不可说”“不可说”。

学会止语,就能不造口业。是非只因多开口嘛!“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这个状态就是“道”。我们坚守这个道,就是坚守生命的底线。批评人就会伤人,伤人就是伤己。如果不是圣人,还真难做到“咬住舌头”。所以,真正的菩萨一定是会闭住这个嘴的。止语,不是到了道场,到了寺院,到了公共场合应该做到,而是在生活的一切场合,一切时段,都要止住这个口,不造口业,就是大菩萨呢!

咬住舌头这个功夫练得好,我们就能得到身心两方面的益处,修学佛法就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我们就是一个有智慧、有觉悟的大乘修行者。我们不是做老好人,不是见到非法的事情不制止。不要领会错了佛法的旨意。而是换了一副心态来理智地、慈悲地处理事情。

《金刚经》说:“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香海禅寺《日诵警策文》里面,提出“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其根据就是以上佛陀所尊尊教诲我们的解脱之法。这就是说, 我们日常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论起生么样的心思,动什么样的念头,都要远离诸相,即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就是说 ,当我们要批评人时,肯定地说,我们是执著那个人相了,同时就又执著一个我相了,还一个是法相,我们也就执著了。因为,我们之所以要批评别人 ,就是看到别人某些地方不如法嘛,而自认为自己是如法的,于是,在执著法相上面,陷入到无名和迷惑里面,这样,通过批评别人,我们往往遭罪不小。

每当我们觉知自心要起心动念批评别人时候,就要首先觉知自己心中那个“私我”的存在,立即远离这个我相。同时,也要放下别人这个人相。我们如果没有我,没有别人,批评因何而起呢?如此一来,这个批评别人的事情,就会自生自灭了。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生灭法,只要我们不执著它,它生灭得就非常迅速,那是超出我们固有的想象之快,它就过去了。

我们要主动去承担责任,说:“一定是我的错”。并且真的要这样想,是自己的不如法,使得别人产生出来扭曲的言行,理智地修行自己,是说明我们懂得佛法“依报围绕正报转”这个浅显的道理了。也就是我们碰到不好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修行不够好,是自己的业障和业力所致。所以我们不能往外面去抱怨和批评别人。记住:“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用睿智来对待诽谤

人,生在这万花筒般的红尘俗世里,无论是谁,都会被他...

不要去找善知识的毛病

我们末法众生由于烦恼重,烦恼重的根本就是我执,我执...

恶口骂人的种种可怕报应

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 往昔佛在世时,尊者满...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恶口」是用恶劣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

戴高帽子

人,大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赞美自己的好话更是百听不...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有人认为我们处在公关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很短...

是谁出卖你的秘密

最近,有一位多年的好友向我抱怨:她把一个隐私秘密告...

想要「口吐莲花」,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佛经里也有不...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动

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请维...

痛苦是把双刃剑

众生的疾病都是来自于长久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不和谐。...

善导大师--临睡观念佛法

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佛教词典】佛土

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

【佛教词典】心念羯磨具七非

子题:但心念羯磨具七非、对首心念羯磨具七非、众法心...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

【推荐】觉海慈航

(一) 什么是佛教 问: 创造佛教的人是谁? 答: 这...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

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

星云大师《为房屋开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以兴奋的心情告诉您,○○善士...

解脱色身的爱缚

男子,依佛法出家,仍为爱心所缚,常以苏油摩身,用汤...

初一十五为什么要敬香礼佛

问: 为什么每月初一、十五要敬香,礼佛?有什么渊源...

电脑族的护眼食谱

眼睛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出现这些症状...

世间之道,会让你今生趋吉避凶,但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

【推荐】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适合一切修行人

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的这个特点是适合一切人去修...

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却说,这...

印光大师:往生助念利益甚大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