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种人已是过去种下深厚善根之人

方海权  2016/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这种人已是过去种下深厚善根之人

当知一经一咒一佛菩萨名号的修持,做一点点的善事,已经是过去种下深厚善根之人了。

佛在世时,阿难尊者是佛的侍者。一天乞食至一淫舍,被摩登伽女用外道大梵咒所咒诅,昏迷不醒人事被其带入淫席,临破戒时。幸喜佛陀知道阿难有难,说出伟大的楞严咒,命文殊菩萨来救阿难。文殊菩萨来到阿难处所,将楞严咒一念,破解了外道大梵咒,并将阿难和摩登伽女带回佛的精舍。从此,人类有了伟大的楞严咒。

阿难醒来悲伤啼哭对佛陀说:“世尊,我以为我是您的侍者,也是亲弟。世尊一定会教我一个妙法门,使我早证圣果,谁料圣果未证还有此摩登伽难。”

佛陀对阿难说:“阿难,我以告诉你无量微妙法门了,而你只喜欢多闻听听就过去不重视实修。只用向外攀缘之心,而不在自性下功夫自修。”

阿难此时,才知道如来有八万四千妙法门,门门成无上道,但必须自己去修学,别人不能代替修学。只有远离攀缘心,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所以,俗语说:自求多福。自求才能多多得福,乃至欲求无上菩提也是如此。我们要离开依赖,发挥自身能力成福慧。

很多人都认为,修行可有可无。错,修行是每个人一定要学的。如果没有修行,六道轮回之痛苦就会无穷无尽。唯有修学四圣谛、十二因缘法、六度万行菩萨法才勉于轮回之苦,证入涅般之乐。

众生都喜欢看到果报,没有去观察到它的由来。看到别人拥有许多财富,高楼大厦宝车驾御、人丰食广、官位显赫。不要说这些东西,就是一点食物都必须有修行才能得到。所以,可以看出修行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不过是修行大乘了脱生死或是布施一点点食物而已,但都一定要有去行、去付出,才能有收入,这就是修行。

一个人得大富贵,成为大富豪乃至帝王将相,依然生老病死。佛祖教导我们福慧双修,有福是永恒的有福,并不是这几年有福气,过几年就衰落了。也不是这一生有福报,下一生就堕落了。

在《虚空藏菩萨经》中,虚空藏菩萨自身证得首楞严三昧,进入一切法究竟坚固的境界。同时菩萨施与众生法门也是使大众得以福力坚固、智慧坚固、相貌常好。

持念佛名号、楞严神咒、佛经,都有很大的感应。我们应常念不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方海权文章列表

绕佛一匝得授记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城中有一位婆...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世间的四种布施与供佛无异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

一句弥陀三业皆摄,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来...

供养正法法师等于供养十方诸佛吗

问: 请问师父,有人说,供养弘扬正法的法师,这个功...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红薯的保健与妙用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需...

素食护地球

《增一阿含经》云: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

曾国藩经典人生语录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

【佛教词典】一切法皆如幻等

【一切法皆如幻等】 p0011   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页云:...

【佛教词典】三宗论

南齐周颙撰。书中以真、俗二谛之义,论述空假名、不空...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

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很多在问,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答案是:能...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

文钞原文: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

吃饭也是修行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

圣严法师:自见本性,无有差别

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六祖坛经》的第十六条说:...

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