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现火光度外道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时代,私诃牒国有一座高山,名为‘私休遮他’,山中有五百位修行人在此精进用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成就了广大神通,达到究竟的涅槃境界。当时,佛陀初初证悟,开始弘化四方,开演诸多微妙法门,这些修行人虽有得度因缘,却未亲近佛陀。

一天,佛陀观察他们的得度因缘成熟,便独自前往这座山中,欲度化这五百位修行人。佛陀缓步来到一棵大树下,端身正坐,入大禅定,身放百千光明,遍照整座山林。五百位修行人看见这种奇异的景象,以为火烧山林,个个惊慌怖畏,持咒引水欲灭除火焰。然而,用尽了所有的神通力,也无法令其消失。

就在每个人满怀疑惑之际,突然远远看见佛陀在树下专注打坐,光明晃耀有如日出金山,因着好奇,他们来到佛陀面前。佛问他们从何处来,修行人回答:‘我们在山里修行许久,今日因看见有火光之相,以为火烧树林,所以才来到这里。’佛说:‘这是福德之火,不会伤害任何人,我来这里是为了解开你们的无明之结。’五百位修行人议论纷纷,认为他们所了解的九十六种外道之中,并没有像佛陀这样的人。佛陀向他们解释,自己本来是悉达多太子,舍弃王位而出家求道,现已成就佛道,能回答任何修行的问题。

于是,五百位修行人向佛至诚礼拜,请示佛陀:‘我们所学的《四无碍经》,含括天文、地理、君王治理国家、统领人民的方法,以及九十六种道术。这些是涅槃法门吗?希望佛陀为我们解说,增广我们的见闻。’佛陀回答:‘久远以来无数劫中,我经常学习这部经典,也修得五种神通,可以任意移动高山或使河流停歇,但依然生死流转不休,从未听过有依此得证涅槃或修道有成者。因此,你们现今所修习的种种,并非真正的修行。’于是,佛陀开示道:

真正的修行人,断绝生命烦恼之流,内心无欲无求,身口业三业清净。

自在的修行人,破除我执、法执,心如虚空,无染无着,欲望烦恼皆得解脱。

虔敬的修行人,舍离须发衣饰的好乐,诚心正意如法修行。

勇敢的修行人,降伏种种恶业烦恼,犹如蛇蜕重生。

精进的修行人,断绝世事羁绊,言语慈悲柔软,恒常修持八种圣道。

清净的修行人,远离恩爱尘缘,心不执着,无欲无贪。

法喜的修行人,常自独处念道,不乐群聚愦闹,惟好清净涅槃,不入诸趣流转。

智慧的修行人,通达宿命,尽除生死轮转因由,清净光明,发起神通妙用无穷。

佛陀又开示这些修行人,自认所修已通达涅槃,就好比少水之鱼,如何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他们听闻佛陀的法音,内心欣喜无量,个个自愿礼佛为师,即时须发自落而为沙门,最后皆因行持清净而得证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四》

省思

所谓‘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慈悲引导,往往容易自以为是、得少为足,而走错路、绕远路。因为道途上的半路风光,是一重又一重考验自心的关卡,而善知识的智慧、慈悲,能启发后学领悟自心幻化梦境的虚妄本质,直指究竟宝所的归家之路,令修行人真正漏尽烦恼,回返清净自性。因此,诸修行人当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如法修行,必然能得清净与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寄报净土与分身净土

今天继续介绍净土部类。第一个要说的叫做寄报净土,就...

印光大师是怎样弘法利生的

【师之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诸经论,流自肺腑。故不...

济群法师《人生佛教的弘扬》

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济群法师的这一理念...

比丘尼现身变

昔日的舍卫城,是拘萨国的首都。当时有一群乱纪之徒,...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问: 请问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五愿,叫寿命...

现代传播方式让弘法触手可及

编者按:2012年4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

比丘度化阿恕伽王建塔因缘

阿恕伽王(又称阿育王)是一位暴虐无道、嗔怒好杀的君王...

度化众生,要有缘才行

佛陀时代的城东老母是释迦牟尼佛之邻居,佛祖虽是无缘...

坦诚无欺

做医师的替人家看病,自己的病却无法医治,做老师的教...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尸毗王本生

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阎浮提洲的提婆拔提城里,住着一位...

【佛教词典】有心无心二地

【有心无心二地】 p0553   瑜伽十三卷十三页云:已说...

【佛教词典】堪忍世界

(界名)娑婆世界之译名。此界众生忍为恶故,又诸菩萨...

为何要学习印光法师文钞

一、是净土论典中最佳著作之一 一来我们一直在专学专修...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

为自己想,更要为别人想

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

慧律法师《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

犯根本重戒后,透过忏悔能恢复清净吗

问: 请问师父,如果一个人已经受了五戒,而又毁破根...

好德的重要性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

地藏菩萨名号的来源

在我们佛教界里头,四大名山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要讲...

失眠该怎么办

问: 我多年来,每晚亦睡亦醒,最多睡三、四个小时,...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