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出家文章
莲池大师:僧训日纪
法师省己之训 《法炬陀罗尼法师品》云:夫法师者,常应慈愍,爱语谦下。若怀...
出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淡的生活。 每天定一些...
对治恶性比丘的方法
佛临涅槃时,阿难请问佛: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何为师?佛灭度后我等弟...
佛门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
佛门今天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真修则不能息心,真学则不能专志。营事则...
出家后请记住以下十条黄金定律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里常住,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 第一则:常住不养闲人,僧...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每年制定一个时间...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前两天,中国佛学院有人来接法,我就和他们讲:你们接法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
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法吗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师答: 在家居...
人的寿命真的很短促啊
今天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过一个月就要结夏安居了,四月...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
莫以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又要...
小军比丘出家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哥哥叫大军,弟弟叫小军...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敬法》看看。 佛陀在世...
没有真正的慧根定根,谈了生死都是空话
近几十年,建了好多大庙。建庙的宗旨是什么?有的是为了搞旅游,建的又大,装...
【推荐】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那么现在也有二宝,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宝,不承认僧宝,也就是说二宝居士,皈...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僧众,...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34岁只身返回五...
切莫随便呵毁僧伽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净的,也有毁戒不净的。...
慧律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天要划定很大的面积开荒...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各位班首、执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天,正月初一,我们互相...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风好,就想到云居山来。...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
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妈了。其实,出家修行本...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
五种邪命值得我们去认真反省
佛教在说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过程中,相对应地说了五种邪命。我愿意相信,肯定...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惟我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以容广众。此禅堂之设最初之...
在家出家都要报答四恩
四恩是哪四种恩呢?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
界诠法师的出家因缘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
人一忙起来就会糊涂,过去的习气种子就会起现行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显著,身已故矣没有意义...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没有人供养他,衣服破破...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有受过戒,是不能披袈裟...
出家看着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有一个姑娘失恋以后到庙里来要出家,师父和她说出家要考察一年以上,你能吃...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
佛门孝子通琇国师度化母亲
清朝玉琳通琇国师,俗姓杨,是江苏延陵望族。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唐朝是我国佛教繁荣的时期,宏伟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学著作,规模空前的译经...
出家人要好好办道,不要往钱多的地方跑
现在,我们讲二祖寺这个道场。《楞严经》第九卷讲: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请看下面。示常源曰: 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废者,多身后忧。 这是第十...
佛教反对的五种邪命
大家要明白,佛教反对五种邪命,哪五种? 第一种乍现奇特,第二种自赞功德,...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比丘。受完戒后,要坚持...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问: 来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东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与条件? 大安...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士讲法出光盘。在家居...
锡杖功用与功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讲...
【推荐】
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所说的话。佛陀圆寂之后...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街头一饭,对修行人来...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始,得举行一定的法会...
【推荐】
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会比赛,办种...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应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
莲池大师论出家利益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我们出家人上早晚殿、过堂这功德是一堂佛事。这堂佛事呢,消除我们的这些业障...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五种邪命,皆为利...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丛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寺院内部行政机构分工明确...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众而言。为什么要赞叹出...
居士对待僧人的「十六字诀」
原文: 来书发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实为至当。然教儿辈,又须反复为论。若...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的颓废选择,有人认为常...
三位僧人的神奇事迹,原来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
没有慧眼,可不要乱说话。读了下面的文章就会知道,奇人大成就者,阿罗汉,佛...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过,有居士来,到我的前...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再接下来第三科是有缘暂宿等法。有因缘,像我们来到寺院里打佛七,都是有因缘...
当代僧伽的职志
一、要有求学的志向 当代青年僧伽应有的职志是什么呢?第一,要有求学的志向...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又勿坐僧床席,轻侮僧故。 为什么?他是师父,他代表佛,你一个在家人的身份...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父的依宿处,我们修建寺...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说:老和尚,你老了,你...
佛源老和尚对发心受戒的弟子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诫
知客师父领几位新落发僧前来礼源公。 知客:师父,他们想去受戒。 源公曰:...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秋已经过去了,每当想起...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候对于他前世的事情是...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令人一见便生虔敬之心...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从今已后应作厕屋,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开风道。作法者,若作坑、若...
真假出家人
什么叫沙门?沙门翻咱们华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叫沙门。 但是...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应当来做这件事呢? 答...
人不可貌相,有很多和尚是异相
人家说聪明不过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说的。你不要看出家人没做什么事,他...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了戒,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五百沙门出家证果之宿缘
昔时,佛与常随诸大比丘众,游化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千二百五十位菩萨...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来到寺院,有哪四点要注...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前常住物;四、十方现前...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够把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放下了,为了担当学佛和...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铭心哪。唐代有一个子邻...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住、坐、卧四种威仪的...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一心,把我的贪、瞋、痴...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汗,拾级登山便又叫苦不...
僧尼破戒者
【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林华果、金银粟白】 怎...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家修道,未來何去何从这...
讥呵僧众过失,说僧团是非,将自失善利
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 若见到僧团...
【推荐】
佛教寺院养老——福鼎资国寺弥陀村安养院入住指南
1、弥陀村安养院的宗旨和缘起 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发起悲心大愿,以文化、教...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何要出家? 一、出家的...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人无大志,何事不能行...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东西,一分钱都不要;...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是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措施...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陀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佛以譬喻为说出家之殊...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明史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行的众比丘弟子皆相好庄...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王氏去世之时,一个人落...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故名如意宝。其余世...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吗
家,其实就是道场;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多人放弃肥沃的绿渊,跑...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科举第三名(榜眼),这...
半碗稀饭的故事
出坡,你不要走,你要参加这个劳动,这叫普请,挂了牌,中午有人设斋供养,你...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请示老和尚,如是女众...
改过修行,终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时跟着做官的父亲在江苏,后同黄某结婚,因为...
出家师父的法名为何要尊称上下
僧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某、比丘某某。而某某法...
佛为病比丘洗身因缘
过去,在贤提国的精舍中,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为长期卧病在床,精神委顿、身...
出家不要操之过急
问: 最近我有急迫的念头想出家,但现在我父母还健在,小孩还没有成家,还有...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应人天。 二 出家...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
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养比丘,当时有一位已经...
受菩萨戒的居士,能为儿女求婚姻吗
问: 弟子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想为儿女求婚姻,这样做可算是破了邪淫戒...
女孩出家几年后想还俗,还可以有家吗
问: 请问如果一个女孩子发心出家了,也许几年以后想还俗,可以吗?有什么说...
任在一切处办道十年,不如丛林办道一日
参禅人,要知以禅为道,办道即参禅是也。此一大法,尘世街廛不能办,因人事纷...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出家更应该努力,看是否...
出家人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问: 法师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大安法师答: 一个出家人给众生治病,...
【推荐】
千亿天神皆愿供养这种修行人
东山佛学书院是由东山高中的副校长,与教务主任、训导主任等,他们几个热心的...
「比丘」有三种含义
比丘有三个意思。 一个是乞士,乞食来滋养这个色身,乞法来长养他的慧命;一...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全缺,世行深追;至其极...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关系不太好处。不要以为...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僧服不随俗流转,世...
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修道
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一定要有人修道,否则...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
佛门中这六条你能做到吗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经很麻木了,已经不知道六和敬的内容了。六和敬的内容...
白衣上座讲经,出家人应该惭愧
这里有位法师提出二个问题: 问一、末法时代白衣在上座讲经,沙门座下受教﹙...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弥,从沙弥到比丘。 出...
弘一大师自述出家的因缘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经,最后学论。因为戒是...
这是一种骗术,为何仍有人受骗上当
【原文】 或问:烧炼①之诓骗,莫不知之,而恒中之者,何也?先圣有言:智者...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我今天在过堂的时候,看见各人吃饭,渐渐有些散乱。吃饭时候容易散乱,亦正好...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不贪求,少一些、坏一点...
出家之后的事更多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来出家,你若没有个主宰,还是会入邪道。一定要持戒,佛不是...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乐
长老婆提唎迦出家之后,精进用功,在夏安居三个月内成就道果,具足三通;摩尼...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强可平定贼寇之乱,宰相...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毁灭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消灭,会消灭正法,两种力量: 一、恶性重大比丘,会让正法...
比丘的五类
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五类: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禅师。善于诵...
任职70年的香灯师: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觉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一声声佛号,简单的重...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有另外一个道友是独住...
怎样才能到佛学院上学?都有哪些课程?
提起校园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起佛学院的校园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发心出家,遂自剪发走匡...
明海法师自述出家的心路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看了一本介绍弘一大师的书,从而接触到佛...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何为结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学佛的教法,就是要把自...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禅师,因到金銮结夏安居...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尚薙发。老人自南岳来休...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师弘一...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布在...
出家人的戒刀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 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讲一件可能不太为...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同学也好,我觉的培养慈...
狗转人身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好,各位有缘吉祥。 欢迎大家来到道场白华庵。我自己身为其中...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
锡杖的表法含义
诸位吉祥。我们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的法器,叫做锡杖。 一说这个词,不...
正德法师:我是如何下决心做和尚的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后,于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一...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袈裟,梵语音译为迦沙曳,义译为不正、坏、浊、染等。因为佛教出家人所穿的法...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佛法,青年时代能够剃发...
福增长者的出家因缘
佛陀住世时,王舍城中有位长者,名为福增,已年过百岁,齿牙皆衰,老弱无力,...
度众生现出家相最好
文中说到【以声闻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声闻。割爱辞亲。出家修道。剃发染衣...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曾看过一些帖子,上面是汇集了各种高学历高文凭的出家人。对于那些选择学佛或...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来了,我后面呢就是这...
沙弥的等位与类别
沙弥,在佛陀初期的僧团中是没有的,沙弥在佛教中的出现,较之比丘尼的出现,...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列问题以询问戒子,此一...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重殊胜的忏摩仪式,戒子...
出家人,其实一点也不闲
《禅林宝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思...
《净土圣贤录》之往生比丘
往生比丘 《净土圣贤录》初编者际清居士彭二林评论道:佛法传入中国已经很久...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考核内容是五堂功课的...
「粪扫衣」与「祖师衣」的释义
【粪扫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捡破烂的布料,然后呢拼凑而成粪扫衣。有的呢是到...
二时临斋仪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义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
佛源敬老院免费接奉养年迈出家人公告
佛源敬老院是一座针对出家人、食宿全部免费的敬老院,位于佛源老和尚的故乡益...
佛门不推崇算命,为何却有《达摩一掌经》传于世呢
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却有《达摩一掌经》暗传于世呢? 最近有人问起:师父...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志,名阿巴鞠提,聪明...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感...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有(虽有)富贵力,不...
威仪是最有摄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长的法师一同在路上散步,看着脚下高高的台阶,我一时兴起,快步地往...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众不得从事生计营业,...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
说说出家人衣服上补丁的事儿
昨天公众号后台收到居士的留言,问能不能说说衣服的事。 那今天咱们就来说说...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佛灵僧不灵
阿弥陀佛,诸位吉祥。 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个《佛灵僧不灵》的故事。因为在我们...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朱元璋还俗做皇帝,刘秉...
中国首位比丘尼净检法师
晋穆帝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昙摩竭多在洛阳依《僧祇尼羯磨》及戒本,为竹...
僧团的六和敬是哪六和
僧,梵语叫僧伽,简称为僧。僧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单个比丘不能称为僧,一定是...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样
那年春天,我与几位师兄到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法师正在会客,我们坐在一旁等...
倓虚法师出家后的第一次讲经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当一个法师,说起来也很不容易。第一必须与众生有缘...
一个家庭两代人,母亲和儿子都出家了
出家,就是看破红尘,辞亲割爱,摆脱世俗之家,舍弃世间荣华富贵、名利地位,...
共3页
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一页
普贤行愿品
忍辱
佛法入门
皈依
仁清法师
静波法师
善导大师
戒邪淫
忏悔法门
普门品
莲池大师
其他法师
供佛
供养
减少欲望
慧律法师
佛弟子文库 fodizi.net
随机推荐
回首页
回顶部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