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明海法师  2022/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僧众,对于各位在家居士很重要。但是态度要调整到位,确实也很不容易。

我们要培养对所有僧众的恭敬。只要是出家受戒的僧众,他们都是佛法的实践者,都是我们的福田。他们也许还是凡人,但是他们走在由凡到圣的路上,所以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是我们供养的对境,所以不要以恶意,不要以那种张家长李家短的习性,去议论僧人的过失。这样会毁坏我们跟僧众之间的因缘。

这里并不意味着说,你们不能指出僧人的过错,不是这个意思。如果僧人有过错,有两种方式指出。第一种方式,你可以当面规劝:某某法师请你原谅我,我认为有一事你做得不妥,请允许我指出来。这是当面规劝。还有一种方式,在寺院僧团里面,你也可以向僧团的长老、负责的人,指出某些人的非法。

这里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心态,你的心态是建设性的,是维护僧团,是护法的心态,包括护持那个不如法的僧人,希望他能改进,希望他能有进步。你没有必要到处去讲,在居士里去讲,在外面去散布——特别现在是网络时代,在网络上去议论,那就错了。这种做法背后的心态,就不是建设性的,它是破坏性的。

《地藏十轮经》里讲到僧人的珍贵。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里告诉我们,即使是犯戒、破戒的比丘,他们穿着袈裟,仍然有特有的功德。因为他们让世间的人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想到戒。简单地说,他们是佛的宣传者,佛法的宣传者。

在这部经里也介绍说,出家比丘身上搭的这身标志戒行的袈裟,它的功德很大。曾经有一个人犯了大错,被国王处罚,处罚的方式是把他送到荒山野岭。佛经讲,在那样的地方会有夜叉出没,这个人会被这些夜叉吃掉。但是这个被遗弃在荒野里的人,他身上有一小块袈裟,注意,是一小块,还不是完整的袈裟。到了晚上,夜叉们就来了,开始他们很高兴:“哎呀,终于有美食了,饿得不行啊!”走近了一看,不对呀,这不能吃,因为他身上有袈裟。他们不仅不吃,还恭敬顶礼。这是《地藏十轮经》里记载的,袈裟就有这样的力量。

这样的故事在佛经里有很多。还有一个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在山里面有一个象王,象王的牙非常漂亮。城里有一个国王,早就听到象王的美名,知道它有非常美妙的白牙,但是他们总是难以抓获它。后来国王就悬赏重金,招募捉象王的人。有一个人为了得到重金,自告奋勇,拿着弓箭和刀枪,到了山里。这个象王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啊,也不普通。它看见一个猎人过来,先是有戒备,但是当它看见猎人身上带着一片袈裟时,就把戒备心放下来了,说你需要什么?我能帮你吗?猎人说,我需要你的牙齿。象王在这种情况下,就把自己的牙齿奉献给了猎人。你们看袈裟的力量。

共业之怪象

但是现在你们可能有困惑,在大街上会碰到穿袈裟的人,给你一种压力,甚至设一个圈套找你们要钱。新闻也报道过,在汉地一些省份,乃至于藏地,有一些村子里的人,到了某个季节,把头剃光,或者连头都不剃,戴上帽子,穿上我们出家人的衣服,到外面去化缘、赶斋;或者装扮成活佛、仁波切,让信众供养他们。你们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对于这些人,有人建议不要称他们是“假和尚”。某种意义上,“假和尚”还是和尚,他们根本就不是和尚。说他们是“穿着我们衣服的人”,这客气啦!说“穿着我们衣服的骗子”,这有点气愤了。穿着我们衣服的这些人,现在不仅仅在国内,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国际化了。

这确实是这个时代众生的共业。我前面讲过,现在的社会公信资本衰减得太厉害了。佛法僧三宝,本来是神圣的文化资源,现在也被某些饥渴、精神贫乏的人,变成牟利的工具了。受损伤的是谁呢?是全体社会大众。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敬而远之。只要穿这身衣服,我们可以对他有敬意,但是我们不一定要亲近他。至于亲近哪些僧众,可以经过观察以后,自己再决定。

结语

以上恭敬三宝的修行,我们讲了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大家不要以为是麻烦,不要以为是啰嗦。如果你觉得麻烦、啰嗦,那一定是你的身心很粗,还没有被调伏。以三宝为对境,调伏我们的粗心,让它变得细腻、柔软;以三宝为对境,增长我们的福报,然后我们才有可能使信仰变得坚固,深入佛法的大海。这是这些细节深远的意义之所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出家的真正意义

当今时代,一提到出家,许多人都抱着否定的态度,这是...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决不可拿僧宝开玩笑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

印光大师初出家的风波

印光法师来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满三个月,大哥就找来,一...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丛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寺...

形能守规则,心当然也守道

学佛道先要将威仪礼节这些根本学好,要改变世俗的不良...

修庙不是和尚的事儿

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提倡参念佛是谁,为什么呢?念...

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

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

随烦恼二十: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能...

供水的表义与方法

我们对诸佛所作的供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水、花、燃...

【佛教词典】法业

(术语)如法之所作也。中阿含经五十二曰:是不如法业...

【佛教词典】天台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

行住坐卧把持一句佛号

我们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行、住...

惑障、业障和报障

障碍,我们修行的障碍,一般说是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静》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重复的创伤、...

云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内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一个小和尚跑去求...

【推荐】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

保持善心原有的味道

周末,与父亲一同去登山。我们走到了山腰,便坐在凉亭...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

看护病人会犯煞犯冲吗

问: 朋友与亲戚有病苦,当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