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道证法师  2014/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怎样,自己一向都习惯怎样怎样,都不习惯如何如何。

什么叫做个性呢?

就是我们无始以来培养出来的种种习惯性(习气),有种种执着的性质。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觉性),不是教我们培养个性、强调个性;佛是教我们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不是教我们培养种种执着的习惯;

要开发佛性,必须放下我们的烦恼执着,佛性才开发得出来,也就是要随时放下自己的个性,放下和佛不一样的知见。

常强调自己习惯如何、不习惯如何的人,不但日常生活和人格格不入,常会拂逆人意、违菩提门,也不能契入佛智、开发佛性,因为被个性、习惯绑住了,就像一块冰,失去了流水、云彩的柔软自在,不但不能「随方就圆」流动,也容易碰碎。

强调个性,增长「我执」,违反菩提心。《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讲起来很抽象,好像所有的佛教徒都时常讲到「菩提心」这个名词。但是菩提心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是否已发了呢?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已发菩提心,可以按照祖师教给我们的原则来检查,我们的心念和行为是随顺菩提心,或者违反菩提心呢?

简单讲:如果恭敬众生为大众设想、为别人设想、尊重别人、供养别人,为人服务就是随顺菩提心。反过来讲如果比较顾自己,强调自己个性、习惯、利害,希望别人要尊重我、按照我的意思,希望别人都为我服务,尊重自己的意见、胜过尊重众生的意见,甚至希望众生都为我牺牲、供养我,这就是违反菩提,也就是违反菩提门的心态。

当我们顺菩提门的时候,自然「我执」的烦恼就会放下,自然和往生西方的条件会相应;如果违反菩提门,就是在增长「我执」的烦恼,在培养我们自私的执着,这就和往生西方不相应,六道轮回必定「榜上有名」。

敬重他人,放下私心,便是随顺了菩提心。平常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有恭敬心,慈悲的人,时常比较容易和佛相应,为什么呢?因为要对人真诚恭敬必须要放下自己「骄慢的烦恼」才能够做得到,要放下「我执」才能够做得到。所以尊重别人的时候就是放下自己,对自己执着较轻,也就是「我执」的病比较轻。

看重自己的意见个性、注重自己习惯的人,就是对自己看得重,私心强,也就是「我执」的烦恼较重,这是病较重、业障重、轮回的危险性大,并不是好现象。一旦注重自己,自然就会比较轻慢众生,轻视怠慢众生,当然没办法好好度众生,这就违反了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

检讨目常生活中的「菩提心」—往生信愿

我们曾经说过:日常生活都是在考我们往生西方信愿的应用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的想法、行为、习惯到底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自己要时常观照反省, 如果是违菩提心的思想和作法是绝对和佛不相应的,也不值得去坚持培养。

我们要随时注意修正调整,才不会违背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愿,才不会辜负我们这一辈子,弄得「枉死娑婆」!如果是对我们往生西方有帮助的好习惯,才值得坚持用心去培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道证法师文章列表

四大五蕴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这是佛陀成道后,对宇宙世间...

常不轻菩萨

这位菩萨遇见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见优婆塞、优婆夷时...

「十缠十使」是我们修行中的大障碍

《怡山发愿文》全文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把我们的三...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

真我与假我

生活中,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惯于从身外寻找参照物,...

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

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

四、观法无我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

真正的主人翁被遗忘了

形,就是我们的业报的身体。如果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为真...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资持》云:纳法成业名体。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在律上...

「送子观音」形象的由来

《普门品》中的应二求,就是指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观...

一滴水的思考

一滴水,单纯而透明,在阳光下却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

【佛教词典】定身

(术语)五分法身之一。以禅定之功德,组织法身之一分...

【佛教词典】三福田

(名数)一报恩福田,父母师长也。二功德福田,佛法僧...

别被淫欲骗了

淫欲是一切罪恶、耻辱、灾祸、疾病、痛苦、烦恼、失败...

印光大师教「摄耳谛听」念佛

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圣严法师《佛法与教育》

佛的意思是觉,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从智慧的...

肉食文化何其残忍

在当今世界肉食文化还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长期以来,...

富翁的今与昔

富翁在自己公馆的花园里散步,烦恼尾随其后,寸步不离...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

皮克的99块金币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

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

大豆--避免饥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又被称为珍珠黄、玛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