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离苦得乐文章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们这个世间地球,又称为南阎浮提。...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
明明是苦事,他却认为是乐
身一定要受,一天饮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得舒服了,享受了,那个...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不到。你怎么样无灾无害...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大迦叶尊者勤修苦行,常乐闲居寂静,诸根淳熟,降伏诸欲,有大慈悲心;其少欲...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天要划定很大的面积开荒...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地狱苦」,为什么要想地...
入海采宝七难喻
世间人入大海采宝,会遇到七种危难:一者,强风从四面同时刮起,会将船只吹倒...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
福报不是靠争抢,而是由辛苦培植而来
有一对亲兄弟从小关系很好,各自成家后也经常往来,但近来却因为父母去世留下...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这点,...
虚云老和尚自述三年朝山及失足堕江的经历
安徽马鞍山小九华寺,离寺不远处乃采石矶,当时虚云老和尚坠江后被人从采石矶...
历经尘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弥陀佛的珍贵
信 相信阿弥陀佛 意味着相信智者的觉悟 常常与人感叹,暇满难得,快去净土...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
【原文】 荣名厚利,世所同竞,而昔贤谓: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此却...
痛念生老病死苦,真发无上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调难伏。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这个样子...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没有人供养他,衣服破破...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他的声也烦恼。多念佛、...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图欲望,正如一位大德所言:众生欲除苦...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众生燕雀处堂,罕思出离,惟逆境当...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
病苦是对治我们贪欲的良药
对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是希望永远没有病苦。 身体的四大不调就会有病,...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起菩提心。换句话说,我...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萨所发出的弘誓...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难
问: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岁,或一十二十,幸而...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途这个概念注意五欲六...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
在一切痛苦厄难中,应当念一万声地藏圣号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士,慈悲心切,故与此世...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时候是经过受、想、行、...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
以此过失,感得处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从前,有一位菩萨身为大国王,这位国王皈信三宝,奉行十善,品德高尚,德政遍...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灭,就有时间的概念,这...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最终临死你一点都带不走...
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义
问: 《影尘回忆录》中提到,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 请问...
自卑的人如何用佛法调整心态
问: 人生生来有残缺,乃至身材矮胖、长相丑陋,乃至聪明才智、学历资历、家...
从来就没有障碍,只是我们想不开罢了
当我们被人误解而受到压抑的时候,不要总是希望通过申辩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谅...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说,身为有情众生,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虽然有时也会起颠倒,造了...
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你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界...
贪恋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吗
问: 顶礼法师!佛经上说,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抵得上在净土修行百年。弟...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有一次,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见了专程前来迎接...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未有见效...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心上迷惑了,贪...
不属自己的东西丝毫不可强求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应该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为众生的共业所招感,才...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言苦苦具...
病是众生之良药
【原文】 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药与病反,奈何以病为...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
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这几天,大家都在为自己忙,这很好。世上的人整天为名...
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
当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净净、光光明明,如何现在,弄得昏昏暗暗,...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下手的方便...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应该怎么来修这个逼迫性...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除,你只要了知就好。佛...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专心一意地系念,...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从积极地行善来看,我们要修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这也要从真实心里...
《药师法门》修法仪轨
《炉香赞》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
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问: 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从一念心安立...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梵志常法,通晓经文多...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下品三生,是遇到恶法、恶缘的凡夫。他为什么会造恶?首先他的知见就有问题,...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世相无常,诚可叹悼 相见以来,忽然已经有六年了。不但岁月更替,就是朝代也...
艰难的回归路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这个经历在我心中种下一个执念...
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问: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种种的追求,然而无论我...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为什么会缘起?为什么...
任何生死关头一定要记得念佛
我们以后碰到任何生死关头,要注意了,一定要念佛,别忘了。 但往往有人一碰...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2008年的一场大病,把我推入了佛教大门。从2011年...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
欲望永无止境没完没了
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乐的同时,又会为了不能每一件事都满足和对拥有的东西永...
【漫画】念佛卖苦,端坐往生
民国时候,浙江慈溪有一农妇,家里非常穷,和儿子挤在一间小破屋里勉强度日。...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行有六度。对吧!我原来...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意思,指寿命而言,我们...
最难的是了生死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
要经过很大的折磨,才能超越痛苦的错觉
每次坐计程车,司机就问:师父,你看起来没有几岁,为什么要出家呢?好可怜!...
皈依三宝,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行是逆烦恼而动,它当然...
【推荐】
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识--了别,每一个...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若能恭敬持诵观世音...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
两悲相感,当下就把我们摄受住了
我们为什么要举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有个好处,就是让他在十天当中,你看看你...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
不能悟得「空」,必然会起情绪变化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苦空。我们要出离,不要...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周顾...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
沉湎于男女的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办
着欲不自觉,以何悟其心; 当观老病死,尔乃出四渊。 大智度瓷卷十七释初品...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佛以譬喻为说出家之殊胜...
世间的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中。以佛陀的意思来...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但是你...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界尽管很污浊,很苦难,...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么叫生死疲劳呢?就是说...
不要随便发愿,你的愿力就是引导力
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不能错。第一个发心确认...
不管外境顺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尝
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的,偏向外的,还是向内...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而芸芸众生,...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们在困苦生活中对...
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容易吗?离得开吗? 咱...
依着这个神咒就能离苦得乐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这个《楞严咒》的咒心就是佛...
经验的第一义谛,才是真实的金字招牌
大慧,譬如帝释名为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皆各有多名,然...
【推荐】
法师念佛时很享受,为何弟子却觉得很难受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可以往生?看到法师念...
佛说六年苦行的宿缘
一日,佛与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这五百位比丘僧中除了阿难尊者外...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体放下,这是大丈夫气概...
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当中,都要经历爱别离...
梦参老和尚讲述开刀的亲身体验
当我到台湾动手术开刀的时候(一九九六年元月),我发了一个愿,很简单,我说...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做到歇即是菩提,放下那...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往往采用火上浇油的方式...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以一定会寻找那个父母,...
有病方知身是苦
有人说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难过,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人...
只要有长远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处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决心及长远心,便能得到好处,不需要你聪明伶俐。有...
上根人尚会从迷入迷,更何况中下根人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要的特点,都是要靠自力...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的特点都要靠自力:持戒...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说很容易,那看对什么人...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助、拯救那些生病的人...
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天会死吧?不会这样想的...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人民生活富饶,物产丰...
至诚念名号,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观有一个二媳妇,年纪已经是五十多岁了,很有学问,她生了两...
【推荐】
逆缘让我成为莲邦彼岸人
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愿接触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的。2013年,婆婆家...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常人遇苦心生抱怨,...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才能快乐、平静。】 我...
五蕴炽盛苦来得太厉害
五蕴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这五蕴,蕴就是覆盖的意思,就是我们本有的佛...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了解,...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为什么阿弥陀佛在他的国...
一个人会痛苦,他只有一种情况
我们现在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业力,你会痛苦:这是我业障重,不是!因为你打...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五衰之苦,阿修罗有嗔斗...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不禁感慨道:生死海深,...
贻误今生净土机缘,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们知道这娑婆世界的剧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对头碰面,共业、恶业同分所感的情...
身罹绝症,听念佛号,微笑往生
身罹绝症,痛苦呻吟。听随身听,安详往生。 台中沙鹿有一位先生得了癌症,垂...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由于邻居家着火,火势蔓延,卫锦洲居士家也被毁于一旦,他的妻子受到惊吓生病...
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主管寺院里的纪律,主...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自己跟融明大师放在同...
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 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的?他们就是私心太深,...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物,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
人生最大的「爱别离」
在恒河边,释迦牟尼佛与几个弟子一起散步的时候,他突然停下脚步问:你们觉得...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绝。识不可识,智莫能知...
遇到什么灾难,就这样去发愿
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
你有这么一念心,就能使你度过一切苦难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
【推荐】
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讨伐,彼此都是好友。其...
盲聋喑哑可以往生吗
文钞原文: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
人之一生——六入缘触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在三岁四岁的时候,他对...
人生无味,皮囊终坏
严澄。字道彻,江苏常熟人,文靖公严讷的儿子。年少即有清高的气节,因为父亲...
观音菩萨感应故事:治愈脊髓瘤
10年前,我因患病,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危难关头,庆幸遇到了佛法,是大...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
观四谛发弘誓,当仁不让要成佛
四弘誓愿是智者在观察声闻教苦、集、灭、道四圣谛之后,所升华出的伟大的菩萨...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
【推荐】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
贫穷困苦种种逼迫,你该怎么办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
生老病死颂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破虚空满面埃。 命若...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
以病苦作佛事,将病房当闭关房
二〇一八年之秋,是我人生所走过的五十六个春秋中经历悲欢离合的一段日子。 ...
【推荐】
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戒的善业全部会归到娑...
念佛人临命终时,该怎样面对病苦死亡
今天我们讲的是《临终切要》,《临终切要》呀,就是讲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所...
忍一切的劳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师等师徒六,七人,上山参拜老和尚,在参观三圣殿工地后,便...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三洲,南洲有特定的社会...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心陋劣为相。大家都是因...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乐
长老婆提唎迦出家之后,精进用功,在夏安居三个月内成就道果,具足三通;摩尼...
【推荐】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一般...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当通身放下,一心念佛。并劝眷属一心念佛。从...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吗...
【推荐】
肺癌晚期的父亲念佛往生
我的父亲,一位慈爱祥和、意志坚强、博学多才、倍受家人尊重的长者,一直是我...
怀玉禅师精进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还有位怀玉禅师,这位怀玉禅师修行非常精进,夜不倒单,日中一食,每天七...
三界无安,以苦为乐
【原文】 厕虫之在厕也,自犬羊视之不胜其苦,而厕虫不知苦,方以为乐也。犬...
佛陀说愚痴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到,愚痴的苦,有六种之多: 一、不信因果 为什么会不...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
原文: 然苦乐祸福,本无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不善用心...
千万莫回忆过去
我们要想对治烦恼,以我个人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过去忘掉,千万莫回忆过...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们积极地去面对它。 苦...
苦难到来时,这时候该怎么办
无论什么人,只要造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报就是除了在人间的时候,最后...
静心念佛见弥陀,百岁老人生西方
崔成贵老居士往生纪实 崔成贵老人,一九一六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山西省...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离心啊!归去来...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学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历练,心平气和成大器。 有年轻...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 慧...
从痛苦中觉悟,往生的力量才能坚定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的时候,佛陀对人天安乐...
拯救刀兵劫的万德洪名
一个个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报应,不信这个举头三尺有神明。他只信我这一辈子...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父亲
问: 为什么我爸爸总是夜不归宿,谎话连篇?这到底是什么恶缘? 我是201...
患难病苦应称念观音菩萨祈求加护
称念观世音菩萨,患难病苦应念观音加护,眼疾尚未愈,而热无避处,又加时疫。...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一根的粘牙糖,我们吃的...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佛陀在经中告诉我们...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是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过患,是改变对来生的爱取。而这里是改变对今生的爱取。这种人...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 菩提达摩在论中说:世人长迷,处处贪...
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降诞清季,童真入道,广参丛林宗匠,融通宗门教下,先挑...
共5页
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下一页
华严经
太虚大师
阿弥陀佛
吉祥
本源法师
圣严法师
蕅益大师
超度
禅修法门
梦参老和尚
拜佛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普贤行愿品
忍辱
佛法入门
佛弟子文库 fodizi.net
随机推荐
回首页
回顶部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