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净界法师  2021/1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智慧。佛陀遇到事情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就是你必须要以佛心为己心。我现在成就不了佛陀的功德,但是我先成就佛陀的知见。

我们现在知见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般人,如果学佛以后就是拜拜忏,然后就做做义工,完全没有经过教理的训练,完全靠过去的善根产生信仰,那你的知见只有一个,叫做离苦得乐。诸位!“追求安乐此心同”,所以你的档次就跟一般人也没有差太多了。一般人也是离苦得乐,你没有学佛之前也是离苦得乐,只是你现在把离苦得乐的心态拉到佛法里面来,然后你有因缘修习广大的资粮。但是可惜的是你的知见档次不高,所以你也就变成人天果报,如此而已。然后慢慢你就看经典了,你发觉世间的快乐有问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它不安稳。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伤害。所有的快乐一定要安稳。

我们凡夫是这样,要么你就不要给我,你说我这个人过的虽然是平淡生活,但也习惯了。世界上最大的悲哀是,先给你快乐,再跟你夺回来。这个是全世界最大的悲哀,得而复失。但是,所有的快乐都是这样子,所以你不要羡慕有钱人。

有钱人最痛苦的地方是在临命终。因为像我们没有福报的人,死就死了,对不对?今生也就这样了,算了!福报大的人死亡,那是不得了的可怕。因为他心中对他所有的东西都心有所住,他的心已经放在他所有的资产上,收不回来。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那个业力的风要破坏他的所有资产的时候,那叫一个生龟脱壳,他怎么能够保持正念呢?所以你要知道,要追求寂静。痛苦我不要,快乐我也不敢要,那就保持寂静。这个不错了,你的心已经开始从安乐道走上了解脱道。

但是,保持寂静也不圆满。真正的佛陀的智慧,叫做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当然是伤痕累累;你逃避它,也非常可惜,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增上的资粮。它是污泥,如果你善加利用,它可是一个养分呐。所以人生,只要你把“我是要来享受人生”的那个享受转成历练,你整个人生就是一盘活棋了。就是我人生不是来受用的。

为什么要都摄六根?《楞严经》为什么要把那个感受收起来?因为你感受收起来,你的智慧观照就现前了。你经常用感受对你是非常不吉祥,那你就一直被那个因缘法牵着走。你的快乐痛苦的感受,其实这个是一时的,你如果很重视的话,那你就被业力牵着走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心律法师:莫以善小而不为

古人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环顾身边,...

向天空扔斧子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

炷香增福

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

【佛学漫画】修行还有职业病?

修行探索生命真相,本来就是每一个生命的本分事,它并...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

妙莲老和尚《清凉莲语》(开示点滴)

缘起:莲心莲语恒清凉 老和尚的开示法语,一如红尘的...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

【佛教词典】鹤林寺

位于江苏镇江黄鹤山下。旧名竹林寺,晋大兴四年(321)...

【佛教词典】无相离念

观真如之理体,绝诸一切虚妄之相,叫做无相;又真如之...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声佛

问: 净土主要是持名忆佛拜仟,但我们平常要上班的时...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

念佛怎样才可以入定呢

问: 我在生活中,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警...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跟法华经...

大安法师的出家因缘

社会上也说,人有一点隐私嘛,就算我是一点出家因缘的...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出家因缘

王舍城中,住着二位智慧非凡的婆罗门,精通一切书论,...

对修行人来说,疾病是恩赐而不是惩罚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后,觉察到佛身体有恙。阿难尊...

五母同悲一子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

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