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出家因缘

2017/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出家因缘

王舍城中,住着二位智慧非凡的婆罗门,精通一切书论,辩才高超名闻天下。其中一位姓拘栗,名叫优婆室沙,他的母亲名舍利,世人称他为舍利弗(即舍利之子);另一位姓目犍连,名目犍罗夜那,两人的智慧广受国人景仰,并且各有一百位弟子追随。他们交谊深厚互敬互重,共同立下誓言,未来谁先听闻妙法,一定要彼此相告,同得法益。

某日,马胜比丘入村乞食,威仪端严、举止安详,路人见到他无不心生恭敬,当时舍利弗也在路上,不自觉也停下脚步,目不转睛地望着威仪庠序的马胜比丘。心生欢喜的舍利弗马上前去询问:“这位贤者,您看起来六根收摄,威仪寂静,想请问您,您的尊师是谁?平日都传授什么法门?”马胜比丘安详地回答:“我的尊师曾是释迦王族,舍弃王位出家修行证得一切种智,具足相好及神通智慧,是一切人天的导师。我初出家学道尚浅,无法为您宣说如来广大妙法,但可为您略说佛陀常教导弟子的偈语:‘一切诸法本,因缘生无主,若能解此者,则得真实道。’”一听此偈,舍利弗当下心开意解,即得法眼净,身心泰然法喜充满,赞叹道:“一切众生皆因我执,不断轮回生死。若能破除‘我’,则于‘我所’亦能出离。譬如日光照破黑暗,无我之想就像日光,能破众生我见暗障。我过去所学都不是正见,唯有现在听闻的,才是真实之道啊!”

舍利弗恭敬顶礼马胜比丘后,便去找目犍连,目犍连见到舍利弗身心收摄与平时不同,好奇地问:“您神貌愉悦,行仪不同以往,想必已听闻甘露妙法,请贤者布施所见所闻。”于是,舍利弗便述说巧遇马胜比丘的经过,求法若渴的目犍连,在听到舍利弗复述佛陀开示的偈语:“一切诸法本,因缘生无主,若能解此者,则得真实道。”马上心净离垢,当下亦证得法眼净。

舍利弗与目犍连蒙受甘露法益,决定一起求佛出家。两人向他们的弟子宣告:“我已在佛法中得益,坚信唯有此法是真实的出世之道,决定要随佛出家,你们是否也都愿意跟随呢?”弟子们皆回答:“我们所学,都是承蒙老师您的传授,我们当然愿意跟随老师一同出家。”于是两人便带领着二百位弟子前往竹林精舍。一进门,看到如来相好庄严,诸多比丘们恭敬围绕如众星拥月,大众莫不欢喜踊跃。而世尊遥见舍利弗及目犍连前来,便向所有比丘预言:“现在前来的这两位贤者,一位名为舍利弗,另一位名为目犍连。他们将成为佛门中的上首弟子,在我的众多弟子中,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而目犍连则是神通第一的弟子。”

二人虔敬地来到佛前,顶礼佛足后说道:“因为听闻佛陀的教法,让我们心净离尘而见道,恳请如来慈愍度化我们出家修行。”世尊慈颜说道:“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自着!”顿时间,舍利弗与目犍连,已成为庄严沙门。二百位弟子见到两位师父已成比丘,于是一齐长跪向佛求言:“我们也想出家,唯愿世尊慈悲允受。”世尊即便唤言:“善来比丘!”当下,二百人也同时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为沙门。世尊又为舍利弗及目犍连广说四圣谛法,二人即得阿罗汉果。又为其弟子广说四谛法门,二百弟子善根现前,最初先证得法眼净,最后亦证得阿罗汉果。

当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率领两百人归依佛门后,僧团便具足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常随着佛陀在摩竭陀国及各地弘化度众生。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一·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五》

省思:

威仪乃无言的身教!初入佛门的马胜比丘,尚未开口说法,仅庄严的威仪便引领舍利弗入佛法甘露之门。《佛说四十二章经》云:“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佛法不论大乘与小乘、顿与渐,若能落实即是往超凡入圣之路前行。因此不须好高骛远,只须一步一脚印的老实修行,不仅自己的道业能有所成就,更能利益无量的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

出家的资格和条件

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剃...

人一忙起来就会糊涂,过去的习气种子就会起现行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

小军比丘出家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我所鸟

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

蚂蚁三昧

烧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蚂蚁,从庄严的佛像爬过,它...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

革除习气

僧团是讲求六和无诤的团体,但由于摄受的对象普遍,难...

【佛教词典】不净事

【不净事】 p0322 瑜伽三十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寻思彼...

【佛教词典】一莲托生

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一样的在莲花之中托生。...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成功

人有竞争之心,绝非错误。竞争之心,至少能够体现人的...

敦伦尽分的人生

【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

星云大师《禅者云游与参访》

各位贵宾,各位护法信徒: 我前天和昨天都在这里讲禅...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在前面的博文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中提到: 南...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

衍慈法师:明辨善知识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

虚云老和尚自述三年朝山及失足堕江的经历

安徽马鞍山小九华寺,离寺不远处乃采石矶,当时虚云老...

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的态度与方法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待人无半...

如何自我充实

有人说,时间是最公平的,不管贤与不肖,每个人的一天...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

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了躯壳而忙

我们凡夫都有身见,执着这个色身是我,执着得要死,身...

星云大师《发心的礼赞》

人有道德,我们要礼赞他;人有学问,我们要礼赞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