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大安法师  2021/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们来看这一段。一般无论是大经还是小经,它在结构上、组织层次上都有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刚才念的这一段就是《心经》的序分。正宗分就是从下面“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直到“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是属于主要概述的正宗分。从“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大明咒”以来,这是属于流通分。大概是这么一个划分。

序分开宗明义,这里没有像一般经典出现六种证信,直接开门见山,指出说法的人是观世音菩萨。在悲心利他的层面建立的名号是“观世音”,观照世间求救的声音给予救度——观世音;从侧重于自利解脱的层面来说,是“观自在”。

这个名称也不是随便安立的,他指点一切修般若的行人,你常常要观自在。这个“自在”就是本源心性、实相真如,观自性在不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心都往外面跑。如果你能够观照当下这个心,念兹在兹,不往外面跑,也就有一点小自在了。他是要告诉我们“观”,天台家会讲“一心三观”——空、假、中,那我们要反观,不要心跑到外面去。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般若”有世间的般若,属于世间的聪明智慧,也有声闻的般若,有缘觉的般若,都是比较浅显的。那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是深邃的,超越凡夫、二乘的,乃至于权教菩萨的般若波罗蜜。这个深般若就是对诸法本质特性的现量的把握,是要离开心意识的。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所以就照见,智慧是照,像太阳光一样的,一照全都呈现出来。不是用心意识去分析的、去概括的,那不是照。般若要有一种照的特点,照是要见,见就不是一般的模棱两可、模模糊糊的,而是了了见——彻证,这个见就是一览到底,好像我们看一个池塘,连池塘的底部是什么,你都能清清楚楚。那说明观自在菩萨的智慧,观照般若的力量非常大。

照见什么呢?“五蕴皆空”,这句非常重要。“五蕴”是指我们当人的生命——色、受、想、行、识。那为什么这五种用蕴来表达呢?“蕴”就是蕴藏、积聚的意思。我们的妙真如性、如来藏性为什么不能呈现出来?就是色、受、想、行、识,有时候叫五阴,给它遮蔽了。遮蔽之后我们就把这个身心认为是真实的,这一真实的就是身见我执了。

他就会执著这个幻相,贪恋、造业,一切为身体的欲望服务,由这里生起了一个很强的我和我所有的观念。滔天之下,我们众生都被这个五蕴给迷惑了,认为我们的身心是真实的。但观世音菩萨用他的经验告诉我们: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都是缘起法,叫缘起无自性。缘起无自性,当体不可得。

所以般若系经典常常用比喻,比如《金刚经》六种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比如“五蕴”中的色蕴,“色蕴”就是我们身体,四大构成的这个身体,“色”它是空的,了不可得的,是一种幻相。所以就用一个比喻,如露,如朝露,朝露就是早上的露水,阳光一出来,这个露水就蒸发了。所以我们的这个色壳子——色身就像露水一样,很危脆,很快我们就会衰老、疾病、死亡。

比如我们的“受蕴”,“受”就是领纳、接受外境,感觉到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蕴”,我们天天思想,妄想,“想”是心里取那个相。还有“行蕴”,我们的迁流不息的行蕴。这三者就像水泡,如泡。水泡就是水被风一吹生起的泡沫,你一看好像是有一个东西,但你拿手一碰,什么都没有了,当体空寂。

还有我们的“识蕴”,这是指第六识,执著法尘,系缘法尘,给与各种的分别,是好、是坏、是善、是美。它就像影子,也是了不可得的,当体即空的。

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生起智慧的登堂入室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五蕴皆空”。如果你还执著五蕴都是真实的,有一个真实的我,我要拥有一切,你一辈子就被忧患、痛苦所笼罩了。当你了解当下五蕴皆空的时候,就能够契入到真如自性。契入真如自性就能够“度一切苦厄”,“度”就是超脱、离开一切的苦难、痛苦。

我们很多的痛苦就是由于执著五蕴的真实而出来的,你了解缘起性空,不再去贪恋执著了。“空”就能够破我执,乃至于破法执。那这个身见我执就是见思惑,令我们在三界分段生死,轮回不休。变易生死无明烦恼。

如果你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这里面,五蕴里面没有一个我,五蕴的法也当下了不可得。人法二执破掉,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的苦因苦果当下就能离开,这就是度自己以及其他一切众生的两种生死的大患痛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说「道」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 诸位...

观音菩萨是男身还是女身

《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

恭敬称念观音圣号即能远离淫嗔痴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般若」对我们人生的妙用

我们在世间上为人处事,都要讲求效能、功用。正如赚钱...

慧律和尚般若颂

众生方寸心即佛 不欠丝毫如来同 无量劫来声与色 染习...

持诵《普门品》的不可思议感应

普门入于大慈,帮助众生得利乐;观世音入于大悲,寻声...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 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古人说,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就是说教育要从早、从小...

省庵大师的净土情怀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

【佛教词典】一圆相

(术语)在禅门为悟之对照而出之圆相也。有圆相之商量...

【佛教词典】荤酒

(饮食)荤与酒也。荤为植物之辛而臭者,以摄一切之肉...

马无夜草不肥,人有外财不发

干了亏心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但天知、地知、鬼神知,...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善修奉行十念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

诓骗同伴的鸟儿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比丘尼,其中有位年轻的比丘尼,他...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病好的几则故事

消灾治病有求必应 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

弘一大师《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第一章 译名辨异 梵名乞叉底檗沙,...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在爱情中成长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哪种好

问: 师父,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上哪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