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末世悲凉幸佛来救

大安法师  2018/1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末世悲凉幸佛来救

初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末法,正入斗争。转展陵夷,后之又后,皆赖此经神力,救拔余生。岂非至极悲心,预垂济度。——《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佛说阿弥陀经》中所宣讲的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的大悲愿力所致。佛大悲心悯念末法众生,来为众生作救度的桥梁。

“津梁”,“津”就是渡口,“梁”就是桥梁。从此岸到彼岸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从渡口上船,二是从桥上通过。“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众生从娑婆此岸到极乐彼岸去的津渡和桥梁。

“已当浊世”,就是说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已经进入五浊恶世了。“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现在离佛成道又已经三千多年,进入末法了。末法的特点就是斗争坚固。

浊世末法越往后,小三灾、大三灾次第出现,人类的命运就越苦……佛宣讲这样一个容易解脱的净土法门,正是预先给末法苦难众生得到救度所做的准备。这是佛至极大悲心的一种自然流露。

从时运来看,一大劫有成住坏空四中劫,每一中劫有二十个小劫,这二十小劫有增劫、有减劫。我们现在处在住劫二十小劫中的第九个小劫中的减劫。

什么叫减劫呢?当人寿在八万四千岁时,人的身高有八百四十丈,很高。如处在减劫,就每一百年减一岁,身高就减一寸。寿命减,身高随减,福德、智慧,也都随着在衰减。人的状况就越来越不好了。

迦叶佛成佛的时候,人的寿命已减至平均两万岁,就已经进入五浊。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人寿只有平均一百岁了!从人寿两万岁到一百岁,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浊恶的情形就越来越严重了。

这表明人的平均寿命在两万岁以前,烦恼是很轻的,福德是很深厚的,邪知邪见是比较少的。人、天的数量也是很多的。由于大家都是善心多,所以三恶道众生的数量很少。人的寿命很长,时劫还没有开始进入浊世。

我们要了解现在是贤劫,是住劫的第九小劫。贤劫有一千尊佛要到这个世间示现的,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四尊佛。

在贤劫初时,人寿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六万岁,贤劫的第一尊佛——拘留孙佛出世了;到人寿四万岁的时候,是拘那含佛;到了两万岁的时候,是迦叶佛;到了人寿百岁的时候,是释迦佛。

释迦佛时期,人寿百岁,经过三千年多年到现在,人的平均寿命大概为七十岁左右。以后再慢慢减,一百年减一岁,人的平均寿命减到三十岁的时候,身高只有三尺左右,很矮,福报很差。人类就开始要经历小三灾了。

第一是饥馑灾,天大旱,不下雨,种植的所有五谷都没有收获啊,大概维持了七年七个月又七天。这时候很多人就死去了,整个国土是哀鸿遍野。

这都是众生的共业、恶业所感,众生十恶业造得太多、太甚了,就一定会感召这样的苦果——饥馑灾。

这时有些众生就生起了一点厌离心——下品的厌离心,但刚痛定思痛,想行点善,很快又忘了,又再造恶业。

到了人寿平均二十岁左右的时候,瘟疫灾又发生了。疾病、瘟疫蔓延,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又死了大批的人啊!

这时,又有一些众生生起一点中品的厌离心,想行点善,但很快又忘了。

众生就这样继续造恶业,到了人寿平均十岁的时候(只是说平均十岁,有的人可能就只能活六七岁,四五岁的也有),人的身高大约不到一尺,就一拃手那么矮。

人虽矮,但烦恼极重,尤其是杀心、杀业很重。就连父母、兄弟、眷属都不能见面,一见就生起杀心。而且奉行先下手为强的原则,我不杀他,他就杀我,所以我要先干掉他。这一念杀心感得草都像是匕首,自相残杀。

有一部分软心的众生不忍心杀别人,但又怕别人杀掉自己,就跑到深山里去了。没躲到深山去的这些人类,就你杀我,我杀你,全都杀光了。最后大概只剩了一万多软心的众生,有善神保护着。

等他们从山里出来,再见了面就相互拥抱痛哭,觉得这样不行啊,一定要改恶从善!这时候生起上品的厌离心,所以就相互持戒。

先持一条什么戒呢?持不杀生戒,不能杀人。这一持戒啊,相互就有了生命的安全感,善心就越来越强了,时劫就从低谷又慢慢回转到了增劫:人的身高每一百岁长一寸,寿命每一百岁增一岁。

这就到了第十小劫了,就这样慢慢地增增增,人类的寿命又增到八万四千岁。再进入第十一小劫的减劫,减到了人寿平均八万岁的时候,弥勒菩萨来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龙华三会度众生。

以后贤劫九百九十五尊佛次第出来度众生。这样到了二十小劫满后,火灾、水灾、风灾,三大灾起来,整个世界就毁灭了。

佛经里已经作了这样的悬记。之前有人说1997年、1999年、2004年、2012年人类会迎来世界末日,会毁灭,但预言一次次落空,佛经中没有作这种悬记。这种外道邪说,倒是深符《楞严经》“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的悬记。

我们这个时代,人寿平均七十岁左右,众生业障、烦恼极重,贪著五欲的心非常炽盛。造恶业很容易,入三恶道如箭射,属于极为可怜悯者。

并且佛法越来越衰微,众生修道很难,一切法门的修行越来越难产生效果。就全仰赖《佛说阿弥陀经》所显现的弥陀名号的威神力量,来救拔我们这些幸存的生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

大安法师:生起对阿弥陀佛的信心

信心,唯有两种人能坚定不移地确立,一种是上根利智,...

四字佛号和六字佛号功德是否一样

问: 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是否一...

【推荐】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 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

人们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

普通人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佛和众生都是...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东方

问: 请问法师,东方净土和西方净土有何差别?为什么一...

持戒念佛--明学长老的坚守

持戒与念佛的统一,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慧远大...

百千万劫难遭遇——中国难生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缘,如果人与人之间天地这么大...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会通之处

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佛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

宁可执著这个有,也不能去执着那个空

一般的人喜欢谈空性,谈无相,认为谈空很高妙,他不知...

怎样才是对净土法门有真正的信心

问: 怎样才是对净土法门有真正的信心? 大安法师答:...

【佛教词典】那先

(人名)比丘名。那为那伽之略,象之梵语,先者先时也...

【佛教词典】十六善神

(名数)大般若经护持之神也。...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们受戒,就要以戒为师。一个人,今后在佛...

胜利之道

从前,有一个青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客栈。由于青...

苏州灵岩山寺明学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当代...

让你静心的34条法语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

清净三业,内护己心

一日,波斯匿王在静坐时,思惟什么是护己?什么是不护...

如何面对两性关系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摘录自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俗话...

金钱是天使也是魔鬼

金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时,落入你口袋里的...

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

问: 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

无孔不入

小罅可以溃堤,微隙可以伤谊;小,虽然不起眼,但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