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大安法师  2023/08/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百岁,久经浊世,已为可悯。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渐次五百,禅定多闻而及塔寺。今当斗争坚固之时,更为可悯。后之又后者,乃至法灭,倍更可悯,故佛说此经。

疏文详释文句义蕴。此段解释三句:一者已当浊世,二者正入斗诤,三者后之又后。

先看第一句,已当浊世者。莲祖所处明末之时,早已进入五浊恶世。以佛教判摄,人寿二万岁是分界线。以二万岁前,众生烦恼轻微,邪见薄少,亦信因果,奉持五戒十善,天性淳良,孝顺父母,恭敬供养圣人。是故人天众盛,三恶道稀少,众生寿命久长,身心康健,乃时劫犹未浊恶故。

于此住劫中,将有千佛出世,是为贤劫。劫初人寿八万岁,减至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兴于世。减至四万岁时,拘那含佛出兴于世。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兴于世。减至人寿百岁,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兴于世。

据《悲华经》记载:乃往古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前,宝藏如来座下,诸菩萨众发大愿度众生。然多数菩萨取净刹成佛度众生,只有一婆由毗纽菩萨悲心发愿取秽土成佛度众生,然只取人寿千岁时。唯宝海梵志(释迦前身),大强勇猛,称性发五百悲愿,欲于人寿百岁之五浊恶世,成佛度众生。于时,烦恼厚重、造作五逆十恶、刚强难化的众生,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而福德善根者之所远离。

宝海梵志发愿已,十方世界六种震动,放大光明,雨种种华,普得十方一切诸佛同声赞叹,十方菩萨恭敬供养。我等浊世众生,得闻大乘佛法,尤其得闻当生了脱生死之净土法门,自当感恩释尊大悲酬愿,示现浊世度化之胜举。人寿二万岁时,已入浊世,现距人寿百岁之释迦佛出,又历三千年,其浊恶程度又叠加深重,慞惶众生,情何以堪?

第二句,正入斗诤者。据《大集经》悬记,佛灭度后经历五个五百年。第一个五百年,修道纯正,但持戒律便能断惑证真,出离轮回。第二个五百年,修行人持戒难得清净,尚可以禅定功夫断烦恼,了生死。第三个五百年,禅定功夫难以为继,但还有善根智慧,通过多闻佛法、思惟法义断烦恼。

第四个五百年,进入像法,佛教日趋式微,虽然有教法,亦不乏修行人,然无有证圣果者;行人亦肯发心修福善,建庙建塔,供养三宝,布施穷困等,尚不失人天福报。到了第五个五百年,就进入“斗诤坚固”时期,教内宗派林立,各执己见,自赞毁他,佛教法运,江河日下。莲祖撰述《弥陀疏钞》时,即属此斗诤坚固之时。

第三句,后之又后者。意谓随着时世推移,人心浇漓,渐次转展,佛教越来越衰落,乃至最终在此世间消亡殆尽。《法灭尽经》记载,法灭时,僧众所披袈裟自然变白(不守戒律故),《藏经》自然无字(众生不信故)。十六罗汉尽收世间一切经卷,贮于铜塔,绕塔经行,叹言:释迦法灭!然后此铜塔沉至金刚际。法灯熄灭,长夜漫漫,众生无有怙恃,苦海波迅,险状环生,将何以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三界从来是牢狱,劝君及早出娑婆

世间唯有苦人多,自造新殃可奈何?满地蓬蒿春不到,一...

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

死期不定,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我对死亡一直没有什么感觉,总觉得死亡都是别人家的事...

慈舟法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苦海甚深无底,广阔无涯。因摸...

贫穷困苦种种逼迫,你该怎么办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我们每天在晚间所念的 警众偈,是普贤菩萨所说的。在中...

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佛陀对待弟子的态度,就如老师对待学生一般,但是佛陀...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缘是我们多生多劫积累而来的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发愿修行,而...

出家不要操之过急

问: 最近我有急迫的念头想出家,但现在我父母还健在,...

成佛的三个步骤

我们现在怎么去成佛?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解决往生的...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

【佛教词典】明十二因缘因果

四教仪云:一明三世十二因缘者,过去二因,现在五果,...

【佛教词典】恶癞野干心

(譬喻)恶癞者恶疾,野干者野孤,喻心之恶也。止观二...

任性娇养孩子,则与杀其身过无量倍多

来书所说,皆从自己身心习气上究竟,不胜欣慰。然在凡...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学佛法的完整体系是戒定慧三学。用浅显的话来说:戒...

首愚法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

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

突然意外死亡能往生到佛国吗

在《大智度论》讲一个故事,龙树菩萨说有一个车夫,这...

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要尽可能不伤害他们

昨晚,我住进深圳一家海边的酒店,享受着怡人的风景,...

善有善报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与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孙子...

【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

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