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真如自性文章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是总结...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
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你开始回光返照,这时候...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无念之念,谓之真念...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
【推荐】
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又如何...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
如来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
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金刚能摧一切而不为一切...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
即心是佛,云何识自心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
你从什么地方来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死是从哪来的?今生是从...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
世间人都爱黄金,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
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讲:世人多重金,我爱刹...
佛法不怕你烦恼重,怕的是你没有善根
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她是...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
高谈玄妙拨无净土之失
世有专于参禅者云:唯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此言似...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 ...
信佛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信自力
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用,具体到净土法门,信...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
七佛传法偈
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
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么
问: 请问法师,深信切愿定得往生,我相信佛无虚言。但心老不安。深信切愿定...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
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
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每个人的...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 净界法师答: ...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在无际,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谓无...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挂碍
当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佛给法下了个定义就是...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勿作容易想。 每见多人...
「多闻」比不上「反闻」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好地谛听,好好地学习,...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把心带回家,慢慢就远离...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圣人、佛、菩萨跟我们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我们的念?我们...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问。六趣升沉皆唯是识。初生善恶之趣。其相如何。 答。随福所资。果报不等。...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夫佛道正法,皆从...
【推荐】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
大悲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是法性...
唯心之理和现前之事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也是一个包容了事的理,但是往...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些业力凡夫。我何人哉!...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对手,因为这个妄想是它...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
念佛心是攀缘吗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非攀缘邪?若是,则一...
何谓「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用呢?要有心,才可用心...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能治。则真俗互显,能所...
迷时妙法成生死,悟后三千性寂然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转烦恼业报之火为智慧火,于中游戏...
全真在妄,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
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全...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
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种人是不简单,他知道...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种种无碍神通、成就十种...
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更要念佛
这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 念佛却病。 可见这个意安在生病状态,生了病被病...
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就在等那一刹那顿悟
以法身是以心体绝待离缘故;心的体性,这个是真实义,所以,法身亦非空无义,...
【推荐】
杀生为何短命,布施为何有福,这些都从哪里来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有一个人叫阳羡生,阳...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于此着力,不能顿见...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
把负面力量转成正面的能量
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地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
其形虽寐,但闻性不昏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
【推荐】
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行的理论,就是要你一心...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法你就很清楚了。 现前...
三界虚伪,唯此真实
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方,竖极三际,更无有法...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对这句话的理...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的基础就讲完了,后面的...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菩萨的《法华论》中指出...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
六根互用的例子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例证成。 阿难!汝岂不...
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听闻的那种一时的作用,...
怎么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显现出来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
为什么凡夫的世界都是种种障碍
我们看经文。这个是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觉不到;事相上的极乐...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个人已...
回光返照是观照什么
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整个过程当中...
「诸法因缘生」与「诸法本自无生」
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
房门反锁,念佛穿墙
⒈董子明居士,民国时期山东蓬莱人,学识渊博,曾经担任吴佩孚将军的顾问。 ...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妄性真。虽然我们每一个...
【推荐】
依止普贤之德修学的加持力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
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唯识学上说...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是显现它的大胜方便。...
依因性来显现功德
我们现在讲这个净土缘起门呢,今天的内容讲到这个依因性来显现功德。 上一次...
佛陀开显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佛陀回光返照,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候,把这个妙觉圆明、圆...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这...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陀佛,能念的我是阿弥陀...
正因为向外贪求,才把本来佛遗失掉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业。所...
念佛感通清净实相
什么叫清净实相呢?清净就是断除一切烦恼、习气;实相就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的...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首 说通...
【推荐】
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佛陀回答: 是故当知,...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十五岁开悟,他自己承认...
一切不离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时光,悟道就在一刹那,...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清净这...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化。 清晨,阳光透过郁...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问题了。 若照顾不到法...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
凡所有相,统统是实相
这个比喻要注意听,开悟的关键、常跟无常这个观念,这个就是关键。我用一个比...
真心廓彻灵通,与诸佛了无有异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泼,而为世出世间一切...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什么叫禅,一个是什么...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
达摩祖师《一心戒文》
一、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不生断灭之见,名不杀生。 二、于自性灵妙不可得法...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在普济寺旁边,这里叫...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又者名实相称,因果相...
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就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
主人公在哪里
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清醒时,还作得主么? 原妙禅师说:作得主。...
【推荐】
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很重要。起跑点错了...
照见五蕴自性本空
能观的菩萨在观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得到什么效果呢?他观的境怎么样呢...
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
打禅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这个道就悟,为什么要求道呢?别的不求,不...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亦不...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个人,水面一个...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智慧圆满、被称为佛中之...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该书从研究...
幸遇大乘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门,及后经文中辩。消归...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认...
这种大聪明与内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聪明的人在世间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发议论能够出口成章,写文章下笔千言,...
枉受轮回之苦,难道不悲哀吗
文钞原文: 迨至众生机尽,如来应息,而大悲利生,终无有尽。由是诸大弟子,...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心。从今天开始,不管发...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就没事的,五阴身心它...
净业行人如何看待转经轮
问: 历史上,汉地傅大士曾造轮藏置于寺院,供众人推动以...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他的师父把他送到九江...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
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只是要人离却语...
如果佛性本俱,过去现在未来也本俱吗
问: 如果佛性本俱,是过去本俱,是现在本俱,还是未来本...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广德延禅师的法嗣弟子。...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法即是修行。那也没有错...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打柴为生的卢行者,初次...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易成就,所以他就归心到...
不被一切现象所约束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
众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
何时才能回归久别的故乡
身心安住的人,总能够在大智慧的背后,蕴含着无尽的方便法门,常人虽然难以把...
依攀缘心随逐生灭,故得生死流转
《楞严经》卷四中,佛陀敕罗睺罗尊者击钟,以此引导四众破除妄念,这钟声是有...
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如来出现品云,奇哉奇哉...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有没...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言性有二:兼无情分中,...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吾人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有异,其智愚苦乐天渊悬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这里,代表我们的身体...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头起处
问: 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头起...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 、...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祖师所作,收在大正藏里...
【推荐】
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诱惑,这个是魔境。...
西方极乐世界在当下
《弥陀经》上释迦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从...
知足是内在的觉醒
常念知足。就是内在的觉醒,知道万法因缘生,不妄求,知道自性本自具足,自性...
灵山只在汝心头
忆念三宝的修行非常重要。我们时刻忆念什么,心就会和什么相应。 每天忆念财...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具体怎么修呢?你看,...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行,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掘...
神通本从自性来
六种神通分开来讲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神足通...
文殊菩萨是修何法门而成就的
文殊菩萨在众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时也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启...
处处作主见如来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参啊!到底是谁?谁在...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
从声音悟道的公案很多。兹举一例:昔圆悟克勤禅师在五祖演禅师会下做侍者,随...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师父说:什么是佛?可以有很多种答案,那我试举一种。有个小和尚,他突然想起...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色在佛法当中叫做质碍,它有固定的形状,...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命的本质就是把我们过去...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命本能。 在无明颠倒当...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
人之所以下地狱,做饿鬼,转畜生,不外乎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支配...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
学佛越久,离佛就会越远吗
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
可怕的是死亡之后事情还没解决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
原文: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忙忙碌碌,无非为养...
达摩大师无心论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而见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谈无心之...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以通...
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果我们亲近了善知识,得...
六祖悟道时的五句话道尽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
【推荐】
以佛号来压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 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忆念净土的...
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你在大乘经典当中,只要看到「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此道清净、生此境清净」...
经常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伤害你自己
相随心转 重点是在这里,这个可以改变,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相随心转这个很重...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
王阳明先生说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从佛学里来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说:奇...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要我们至诚恳切的心,从...
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句出自度门神秀禅师的示众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这个...
托彼名号,显我自性
从事相上来说,无量寿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
【推荐】
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闭关的时候,一天吃一顿...
去除比较计较,回归平等自性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
共2页
第1页
第1页
第2页
下一页
金刚经
净慧法师
圆瑛大师
地藏菩萨
药师法门
发愿
佛教戒律
来果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
药师经
容通法师
菩提
断除执着
宏海法师
道证法师
阿弥陀经
佛弟子文库 fodizi.net
随机推荐
回首页
回顶部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