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永明延寿大师  2020/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能治。则真俗互显,能所对治,行相分明,理事具足。云何但说一心之旨,能祛万法乎?

答:古德云:“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则万法出生,皆依无住一心为体。离心之外,无别有法。如群波依水,离水无波。万像依空,离空无像。

《大庄严论》偈云:“远离于法界,无别有贪法。是故诸佛说,贪出贪余尔。”“如佛先说:我不说有异贪之法,能出于贪,瞋痴亦尔。由离法界,别法无体故。是故贪等法性,得贪等名。此说贪等法性,能出贪等,此义是经旨趣。”

又颂云:“于贪起正思,于贪得解脱。故说贪出贪,瞋痴出亦尔。”

释曰:离贪之外,无别有法。以贪法界故,则一切法趣贪,是趣不过,何者?若于贪趣正思,了贪无自性,则于贪得解脱;若于贪起邪想,迷贪生执着,则于贪被系缚。系缚解脱,遂成真俗二门。于真俗二门,则收尽染净诸法。

贪一法既尔,余瞋痴等八万四千烦恼尘劳门亦然,一一遍含法界故。斯乃是诸经旨趣之门,亦可全证宗镜大意矣。若迷方便,贪诸义门,则疑焰水以漂人,望干城而投足。凭虚自失,得实何忧。

此一心之旨,万德攸归。若善若恶,皆能回转。若逆若顺,悉使善成。所以十玄门中,有唯心回转善成门。

古释云:“所言唯心回转者,前诸义门等,并是如来藏性清净真心之所建立。若善若恶,随心所转,故云回转善成。心外无别境,故言唯心也。若顺转,即名涅槃。

经云:心造诸如来。若逆转,即是生死。经云:三界虚妄,皆一心作。生死涅槃,皆不出心。是故不得定说性是净及与不净也。故《涅槃经》云:佛性非净,亦非不净。净与不净皆唯心故,离心更无别法也。《楞伽经》偈云:唯心无境界,无尘虚妄见。”

故知逆顺唯由人转,苦乐自逐缘分。一念无住真心,尘劫未曾改变。但随智分别,所见不同。

《涅槃疏》云:“若言心性本净,为惑所覆,犹属教道,且顺权说。若云本心清净,众生闻者,起于邪见,谓心即是,不肯修道。为令众生断除贪等,方见佛性,故云终不定说等。若依实理,心性本来未净,犹如无始唯冰无水,虽全是冰,则不得云冰不是水。众生心性,亦复如是。虽本是无明,则不得云非是三德秘藏。是故圆人唯观无始三道即三德,故不同权人,却覆方见。”

《金刚三昧经》云:“梵行长者言:‘诸法一味,云何三乘其智有异?’佛言:‘长者!譬如江河淮海,大小异故,深浅殊故,名文别故。水在江中,名为江水;在淮中,名为淮水;在河中,名为河水;俱在海中,唯名海水。法亦如是,俱在真如,唯名佛道。’”

是以纵横幻境,在一性而融真;寂灭灵空,寄森罗而显相。如《华严经》颂云:“譬如一心力,能生种种心。如是一佛身,普现一切佛。”

《华手经》偈云:“若欲以一念,遍知一切心。是心无形色,如幻不坚固。”

《贤劫定意经》云:“见于证明,三界如幻。一切本元,无所违失。是曰一心。”又云:“以是名号,为无所有。有所睹见,见一切本,是曰一心。”

如经偈云:“广博诸世界,无量无有边。知种种是一,知一是种种。”何者?一是万法之一,以心为自性故。所以古颂云:“万法由心生,心清万法清。五通无障碍,心王如眼睛。”

《月灯三昧经》云:“尔时世尊,知月光童子心所默念,而作偈问,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萨与一法相应,皆悉能获最胜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谓一法?童子!若菩萨于一切法体性,如实了知。’

乃至偈言:‘诸法但说一,所谓法无相。是智者所说,如实而了知。若说如是法,菩萨了知者。彼得无碍辩,说亿修多罗。导师所加护,显示于实际。不分别假名,曾无有所说。以一知一切,以一切知一。虽有种种说,而不起于慢。其心能了知,一切法无名。随顺学诸名,而演说真实。’”

释曰:若如实了知一切法体性即自心体性,观一切法悉皆无名无相,以假名相,说演其真实,令归无相之真原、无名之实际,则入修多罗教海,辩说无穷。

又如经云:“童子!其心无性,又无形色,不可睹见。童子!如是心体性,即是佛功德体性。如是佛功德体性,即是一切诸法体性。以是义故,童子!若菩萨说一切法体性一义,如实知者,名为菩萨寂灭于心善解三界出离善根,如实了知、如实知见、能如实说、无有异说,乃至善解离文字法、善解分别字智、善解离语言法等。”

又《楞伽经》偈云:“不生现于生,不退常现退。同时如水月,万亿国土现。一身及无量,燃火及霔雨。心心体不异,故说但是心。心中但是心,心无心而生。种种色形相,所见唯是心。”

又偈云:“心中无断常,身资生住处。唯心愚无智,无物而见有。”又偈云:“佛子见世间,唯心无诸法。种类非身作,得力自在成。”

何以故?若得心王,一切自在。要成即成,非他所碍。如持地菩萨云:“我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乃至遇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何以故?由心不平,其地即不平。如舍利弗,心有高下,见丘陵坑坎,是知提纲撮要,莫越观心。见道不隔刹那,取证犹如反掌。

陈文帝《法华忏文》云:“理无二极,趣必同归。但因业因心,禀万类之识;随见随着,异群生之相。”

梁武帝《金刚忏》云:“得之于心,然后为法。是以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

所云“理无二极,趣必同归”者,则一法标宗,异途泯迹。“不言之妙,无说之深”者,若不亲证自心,曷乃洞其深妙?则言思道断,冥合斯宗矣。唐德宗皇帝云:“夫万有之法,本缘于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故以心观心,心外无法。心性常住,道其远乎?

如先德云:“夫修道之体,自识常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故知自真心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于三界中所有至亲,莫过于心。

《宗镜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永明延寿大师文章列表

一个人要健康,要常常感恩你的色身

古时候有一个公案说:在饥荒的时代,有一个母亲,她要...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

放下心灵的包袱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

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

唯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很多人常抱怨...

此行能证得大福大慧优雅的容貌

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论人当取其长,做事先审其害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为什么要吃素

吃素有益健康,早经医学的证实,不信请看:台视隔壁的...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

因果不是宿命

佛门常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便以为这是宿命论...

【佛教词典】半斋

(一)指持斋半日,亦即破斋之意;盖持斋之法,宜以一日...

【佛教词典】力金

(1327~1373)元末明初僧。吴郡人,俗姓姚。字西白。...

扑灭心头燃烧的嫉妒火

嫉妒心,是指对强于自己、超过自己的人心怀忌妒,是对...

舍利弗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优波离、目犍连、阿难、罗睺罗等...

思无常,观不净

佛在波罗奈国鹿野园中,与五百大比丘说法。佛陀开示大...

葡萄对人体的九大好处

葡萄,存在地球上几千年的生物,我想大家都吃过,可是...

【推荐】杀生为何短命,布施为何有福,这些都从哪里来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星云大师:从感情的占有到奉献

感情是自私的,俗语说: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细砂。...

化缘有缘

昭引和尚云水各地,被大家认做是一个行脚僧时,有信徒...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

半个馒头,诠释了母亲的爱

曾经在国语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您的...

奔向成功的十个好习惯

一、不轻言退缩 二、不停学习,不断修正。 三、坐言起...

忏悔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

【推荐】大亏变大福的因果故事

目前的社会,婚姻的变化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都因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