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心的九个结

2015/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也是大哲学家。他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谈及到人心理的毛病——九结。结就是用绳子打结的这个结,打了死结,打不开,所以很麻烦,很痛苦。

一、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放不下:爱结

爱结,也叫贪欲结。

贪欲结能导致什么呢?对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放不下,特别在乎。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因此会惹下很多的麻烦,埋下很多祸根。

二、嗔恨之心:恚结

嗔恨的对象大致有三类:一是对人、对众生的嗔恨;二是对所遭遇事情的嗔恨;三是对处所的嗔恨。

有的人总认为,是某个人把自己弄成这样了,所以咬牙切齿非要报复对方不可,这就是对人的嗔恨;还有的人对自己纠结的问题想不开,甚至不想活了,这是对事情的嗔恨;还有的人,曾经遭遇过某个痛苦之事,从此,不但恨发生这件事的地方,连这个地方的人都一起恨,这是对处所的恨。这种情绪会使人做出许多不理智、不计后果的事情。

三、傲慢之心:慢结

慢结有七种。

第一种叫慢或胜慢。

就是总跟比自己差的人比较,觉得自己了不起,比他人强。这种心态如果建立起来了,容易骑虎难下,最后下不了台,做事经常会失策,给自己造成很多痛苦。

第二种叫过慢。

本来别人本事跟自己相当,但自己总有一种错觉:“我就是比他强。”这就叫作过慢。

第三种叫慢过慢。

在别人各方面明显比自己胜过一筹时,还妄以为自己一定比他更高,这叫慢过慢。慢过慢是自卑导致的。我曾经有一个同学,有一种特别不好的心态,明明文化基础极差,但就算遇到比他强十倍的人,在他看来人家也是什么都不懂,只有他自己是最厉害的。

这样的人,因为过于自卑,所以遇到比自己强的人,就会不断地安慰自己,“我也不比他差在哪”,然后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谁都不如自己的那种感觉。

第四种叫我慢。

就是心中只装得下“我”和“我的”利益,其他任何一个人的事都容不下,只有我和我的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种心态。

第五种叫增上慢。

明明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能力和成就,却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比如说没有证得果位而说证得,没有神通而说有神通。

第六种叫下劣慢。

没有作为,轻毁自己。有的人觉得“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死掉算了。”这种不思进取、活得很无聊的心态,就叫下劣慢或卑慢。

第七种叫邪慢。

就是把不好的东西当成好的。

人性中有一种最明显的邪慢,即“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样的一种观念。本来这种认知是非常糟糕的,绝不应该有的,但是有些人却沾沾自喜,“我比他聪明,比他厉害,你看,他这个人傻乎乎的,什么也不知道,我起码还知道这个” 。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叫邪慢,是建立在邪的、不正的东西上面的傲慢。

以上所有的这些傲慢,都能够导致人彻底地失败。

曾经有人问我,我的前途会怎么样?我就跟他说,我不懂得你的前途,但是我教你如何看一个人的前途。当你看到一个人目中无人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哎呀,先生你小心一点啊 ,有小人害你呀。”八九不离十,一定会准的。为什么?他的傲慢已经得罪很多人了,厄运不来找他才怪呐,很快就有人找他麻烦来了。

而某人很低调,就是大家开玩笑说的“夹着尾巴做人”的那种,你就跟他说,“你万事大吉,一定会没事的。” 为什么?凡是做人低调者,因为他不惹人家,人家怎么会惹他呢?

四、愚痴之心:无明结

无明就是愚痴、无知。龙树菩萨曾经说过,做任何一件事,要远离四种非理性的行为,否则一定会犯错误。哪四种非理性的行为?

以贪欲而颠倒行,即感情用事;2. 以嗔恚而颠倒行,即意气用事,斗气;3. 以愚痴而颠倒行,即茫然行事;4. 以怖畏而颠倒行,即疑心太重。

所谓的茫然行事,就是不去观察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盲目而行。这样的人,必遭磨难。这就是佛教里所说的无明。

五、价值观和见解上的错误:见结

见结是什么?就是价值观和见解上的错误。见结大致上有三种:一种叫萨迦耶见;一种叫边执见;一种叫邪见。

所谓的萨迦耶见是什么?见结当中,把我的利益视为第一的一种见解。有这种见解的人不会有大作为。

一个以国家的利益为第一的人,一定会变成被国人所敬重的人;一个以区域利益为第一的人,一定会变成这个区域所敬重的人;把整个家庭、亲朋、好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亲朋好友一定会非常地敬重他。

你所考虑的范围有多广,因受益而敬重支持你的人就有多广。

什么是边执见?比如,把“我”和“我的”利益当成永恒的,或者是固执地认为人死之后什么都没有,没有后世,这样的一种见。

什么是邪见?不承认行善积德的结果,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前世后世,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叫邪见。

六、把自己的一切事当成是至高无上的:取结

凡是我说的话、所想问题的答案,是也得是,不是也得是,包括自己的价值观、见解、行为等等,不允许任何人提出丝毫不一样的见解,或者反对的意见。这种把自己的一切事当成是至高无上的,就叫做见取结。

还有一种戒禁取,认为某一种荒诞的行为是最上、最好,我这样做会得到解脱。

七、对任何事情都产生怀疑:疑结

请记住了,人一生当中一定不要染上怀疑的病。当你一旦染上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快乐、幸福可言。

这种疑病,对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包括对父母、对丈夫、对妻子、对朋友、对学校、对领导、对社会。一旦建立了这种疑结之后,除了“我”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信的了,这样的结局是什么?除了“我”之外,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你。

八、嫉妒:妒结

有人比自己的学问大,嫉妒;比自己权力大,嫉妒;比自己钱财多,嫉妒。不要说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就是跟自己一样的,心里都很不舒服。这种心态是造成自己不幸福的最根本因素。

世界之大,为什么只有我这样才行,他那样就不行了呢?你追求幸福和快乐,也一定要允许他人同样也寻求快乐、利益。而且,今天你得的多,明天他得的多,后天你得的多??这本来就是来来去去、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事情。因此,做人要打开胸怀,不能狭隘,否则会活得很麻烦。

九、吝啬:悭结

其实人要想获得更多,就要学会施予。你要是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就不会有人向你舍。有人给别人施舍时,心甘情愿,但在你面前的时候,就是舍不得。为什么?因为你对他舍不得。因此,要学会磨掉这种悭吝的心。

人之所以获得财富,有三种原因:第一,前世布施得多,所以今世荣华富贵。第二,今生修得好,施舍得好。第三,暂时从别人手里借来的,但是,改天你还是要翻倍还的。这说的是投机取巧弄来的财富,不是正当的。

其中前世修福报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特别喜欢给别人施予,有了东西喜欢跟朋友分,跟同学分,跟父母分,他有福报就是这种品性在起作用。

就像过去你是学计算机的,现在碰到计算机,就用不着学,你本来就会。因为你过去所学的起作用了。施予也是一样,因为前世有这个习气,今生生下来,你就喜欢这样。

什么是今世修来的福报呢?有些人本来不是非常豪爽的人,但他明白了舍得的道理之后,便慢慢自我改变。这种人,今生和来世都会很安乐的。

而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今天骗这个,明天骗那个,老想占便宜,终有一天他会发现失去的会远远多于现在获得的。骗别人的人,一定会被别人所骗,这是必然的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对这样的丈夫,实在产生不了敬爱心

问: 在《一函遍复》中提到对治女人烦恼的八敬法,女...

你念什么就往那个法界走

问: 法师您讲到说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样...

没有价值的东西要放在心里做什么

要怎么修忍辱?(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压力?) 有...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初学坐禅调五事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问: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师答: 阿弥...

「把全体果觉授与薄地凡夫」是什么含义

问: 法师,阿弥陀佛把全体的果觉授与薄地凡夫,这句话...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

【佛教词典】兰盆会

即盂兰盆会。此行事源于盂兰盆经。据经载,每年农历七...

【佛教词典】十二支

前叙六因四缘,辨因缘生法。兹叙十二支,辨缘起次第。...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

法门无量当广学

佛陀在摩竭国弘法期间,频婆娑罗王在王舍城兴建了竹林...

有没有生死是你自己决定的

这五蕴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重点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把...

好机会在哪里呢

某国王有甲、乙二位大臣,甲大臣为国王所喜,乙大臣却...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

付出,不是发给东西就好

南非治安不佳,不少慈济志工都曾遭遇抢劫。有一次,一...

蚊子咬就心烦,大痛时还怎么念佛呢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

放下仇恨才能解放自己

我把心里一直记恨的人列了一张清单。这其中伤害我最深...

【推荐】何为般若智与波罗蜜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

从此我步入了佛门

我到清修院的时候,正是一个早晨。到了门口一叩门,里...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