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净界法师  2024/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十如是,开展出一念三千的思想,这个很重要。就是你先在清净心安住,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安住以后,开始调整妄想,你就可以放手用假观来调整妄想。

那么调整妄想,你要先明白一念三千的道理。这个一念三千是这样子来的,首先我们的念头,安住的时候是不动念头,离一切相。但是你念头一动,欸,就有相状了,十法界的染净相状就出来了。

这个十法界,它有理具十法界跟事造十法界。

理具,就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我们一念清净心本来就有十法界潜在的功能。比方说黄金,你看黄金可以把它做成杯子,可以做一个椅子,也可以做一个桌子。你也可以说黄金本质是黄金,它有创造杯子的潜在功能,要不然它怎么能做成杯子呢?它能够变成椅子,它的本性就有创造成椅子的功能,这叫理具。但是你整个造作,你怎么把这个黄金变成杯子,这个造作叫作事造,它是修德;理具是性德。

那么理具事造,你看理具十法界跟事造十法界。比方说,你现在是一个人,表示你前生内心的活动是往五戒十善的方向活动,对不对?所以它就把今生的人法界创造出来,但是你现在显现人法界,你其他的九法界还在不在?还在!你还有佛法界,还有菩萨法界,乃至还有地狱法界,隐而不显,暂时隐没了,这个功能变成潜伏了。就是人法界是事造法界,但是其他的法界还是具足,你随时可以改变。

这样讲,事造法界,每一个法界又具足理具十法界,就变成怎么样?一百,对不对?十乘以十成一百;那么每一个法界又具足十如是,十如是我们待会再说,一百乘以十就变一千;然后一千当中,每一个法界又具足三个法。智者大师说,五蕴的实法、依报的国土跟众生的假名,五蕴是正报,国土是依报,众生你有一个名称嘛,就是五蕴实法、依报国土、众生假名,就变成三法。那么一千乘以三就变成三千了,一念三千就这样来。

其实“三千”简单来讲就是森罗万象,但是它的关键点在十如是。最关键就是我们的内心是怎么样创造十法界的,你前生的心是怎么活动把今生创造出来,你今生又是用什么相状把来生创造出来,整个缘起在十如是。我们解释一下。

首先第一个,内心要活动它一定要有相状的带动,它一定有个相状。你看,你布施有一个布施的相状,忍辱有忍辱的相状,善心有善心的相状,贪瞋痴有贪瞋痴的相状。所以什么叫“相”呢?“显现于外,名之为相”。就是内心一动,它一定有一个外表的东西叫作相状。

什么叫“性”呢?内分不改名性。相状的后面那个明了的心性,那个推动相状的叫作性。这个性不是佛性,是习性,每一个人有他不同的习性。就是说你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相状呢?过去生的等流习性。

这个习性,智者大师分成四种:

第一种,定恶聚。就是这个人前生,他经常生起恶法的造作,累积很多邪恶的妄想,他很容易起恶念。就是这个人恶念强、坚固,这个人叫定恶聚。

第二种,叫定善聚。过去生他熏习五戒十善的法比较多,他很容易生起善念。虽然也有恶念,但是善念多于恶念,这个人叫作定善聚。

第三种人,是出离性。他这个人一天到晚喜欢把门关起来,不喜欢跟别人往来,“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个性清高的。

第四个,是菩提性。他能够比较中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过去生的这种习性跟相状结合起来就变成体,就是五蕴的本质。当你把五蕴的相状跟它背后的习性加起来,就变成一个能够造业的个体,就是色心二法的主体。这个五蕴的主体,从今生的角度它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力”跟“作”。力是潜伏的功能,作是三业的造作,我们解释一下。

永明延寿大师他解释这个,他说颜渊跟大禹。他说颜渊处在乱世,所以他表现出来的身口意造作是“处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志”。他能够在乱世当中自得其乐,这个人有德行。他说大禹,在太平盛世得到君王的重用,结果治水十三年,三过其门而不入,为公为众,他的德行也非常好。永明大师说,颜渊的德行跟大禹的德行,从德行来说是一致的,是完全一样。他说:“易地而居,亦复如是”。今天颜渊生长在大禹的情况,他也会为公为众,三过其门而不入;今天大禹处在乱世当中,礼崩乐坏,他也会选择独善其身。

也就是说,潜在的功能是你的习性带来的,你是缘缺而已,但是你遇到因缘的刺激,有外境的刺激,你就会变成身口意的造作。所以一个人有邪恶的本性,他不造作只是因为没有外境的刺激。没有外境刺激之前叫作“力”;当外境刺激他,他产生身口意造作的时候叫作“作”。那么业力一作,当然就有善恶的因缘——业因。

因到得果报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叫“缘”。这个缘很重要,就是“助因为缘”,我们解释一下。你学佛以后,可能你的内心已经有很多功能了,有一些邪恶的相性体力作在活动,也可能有些善良的相性体力作。但是你学佛以后,明白因果以后,你一定要概括承受。那么我们对于邪恶的相性体力作这个缘要断相续,就是你想办法不能让它相续。你或者用四念处观不净、苦、无常、无我对治,或者干脆转念念佛也可以。

所以,这个缘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的点。你面对恶法的相性体力作要断相续,面对善法的相性体力作,你要鼓励自己不断地增长。就是说你必须让往生的相性体力作不断地相续广大,让娑婆世界的相性体力作慢慢慢慢地减损,这个就是缘。你要用各种的助缘,让你内心相性体力作的功能产生改变。

那么经过缘以后,这个业因就变成“果”跟“报”。“果”指的是等流果,是指内心的等流性——你要是善性后面还是善性,恶性后面还是恶性——等流果;这个“报”就是异熟,就是受用。

最后“如是本末究竟等”。这个“如是本末究竟等”有两种说法:

从理性上来说,就是从前面的本,“本”就是如是相,这个“末”就是如是报,“相”到“报”的过程当中,皆是一心,平等无二,它都是一心的作用,从理性上来说都是一样。

但是从它的作用上来说,从“如是相”到“如是末”到“如是报”,它是一连贯的,是连贯性的。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连贯性,就是说,当你的相状是贪的相状,贪为法界,一切法趣贪,你所有的性,所有的体,所有的力作因缘果报都跟贪相应。

举个例子。比方说你布施,到底这个布施的法未来会有什么果报,从圆教的思想不是看表面,就是看你的心是跟什么法界相应。如果你的布施跟菩提心相应,那就不一样了。菩提心为法界,一切法趣菩提,你整个布施是——如是菩提心的相,如是菩提心的性,如是菩提心的体,如是力作因缘果报,那是成佛的资粮;如果你的布施是贪求名利,贪为法界,一切法趣贪,那么你整个布施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就变成人天福报,这叫作本末究竟等,就是说它这个是连贯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海面无风不起浪-心与事合一》

当我们用心用到心与事合而为一时,已经是心外无事,事...

心不在内

【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修心十德

1. 若闻讥讽 心能堪忍 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

事与愿违时要好好检讨自己的心念

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先检讨自己负面(黑暗)的心念。...

宏海法师:心地法门

好,各位同学,阿弥陀佛,大家下午吉祥如意。 今天很冒...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

仿荤素食的危害

仿荤素食中的添加剂主要成分是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

度过人生种种难关,要做到这四点

在寺院日常接待事务中,应酬最多的恐怕就是世人的种种...

随顺世缘除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断烦恼》,讲了当我们有了高...

【佛教词典】僧帐

(故事)唐会要曰:旧制僧尼簿,三年一造其籍。一本送...

【佛教词典】妙相

(术语)谓庄严之像也。梁简文文曰:降玆妙相,等诸佛...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学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视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

2020如瑞法师新春寄语

各位网友,大家新春吉祥! 猪年即将过去,鼠年就要来临...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广化法师《素食的利益》

弁言 我今天演讲素食的利益一题,有两个因缘:第一、...

往生极乐后,要过多久才能乘愿再来

问: 弟子有强烈的出离心,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母亲和妻...

以空性的心态来操作善业

我们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生死轮...

佛陀的四种弟子

随着佛陀教化的弘传,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胜数,僧团份...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

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鱼朝恩。有一次,国王接见一个老...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