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净界法师  2024/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十如是,开展出一念三千的思想,这个很重要。就是你先在清净心安住,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安住以后,开始调整妄想,你就可以放手用假观来调整妄想。

那么调整妄想,你要先明白一念三千的道理。这个一念三千是这样子来的,首先我们的念头,安住的时候是不动念头,离一切相。但是你念头一动,欸,就有相状了,十法界的染净相状就出来了。

这个十法界,它有理具十法界跟事造十法界。

理具,就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我们一念清净心本来就有十法界潜在的功能。比方说黄金,你看黄金可以把它做成杯子,可以做一个椅子,也可以做一个桌子。你也可以说黄金本质是黄金,它有创造杯子的潜在功能,要不然它怎么能做成杯子呢?它能够变成椅子,它的本性就有创造成椅子的功能,这叫理具。但是你整个造作,你怎么把这个黄金变成杯子,这个造作叫作事造,它是修德;理具是性德。

那么理具事造,你看理具十法界跟事造十法界。比方说,你现在是一个人,表示你前生内心的活动是往五戒十善的方向活动,对不对?所以它就把今生的人法界创造出来,但是你现在显现人法界,你其他的九法界还在不在?还在!你还有佛法界,还有菩萨法界,乃至还有地狱法界,隐而不显,暂时隐没了,这个功能变成潜伏了。就是人法界是事造法界,但是其他的法界还是具足,你随时可以改变。

这样讲,事造法界,每一个法界又具足理具十法界,就变成怎么样?一百,对不对?十乘以十成一百;那么每一个法界又具足十如是,十如是我们待会再说,一百乘以十就变一千;然后一千当中,每一个法界又具足三个法。智者大师说,五蕴的实法、依报的国土跟众生的假名,五蕴是正报,国土是依报,众生你有一个名称嘛,就是五蕴实法、依报国土、众生假名,就变成三法。那么一千乘以三就变成三千了,一念三千就这样来。

其实“三千”简单来讲就是森罗万象,但是它的关键点在十如是。最关键就是我们的内心是怎么样创造十法界的,你前生的心是怎么活动把今生创造出来,你今生又是用什么相状把来生创造出来,整个缘起在十如是。我们解释一下。

首先第一个,内心要活动它一定要有相状的带动,它一定有个相状。你看,你布施有一个布施的相状,忍辱有忍辱的相状,善心有善心的相状,贪瞋痴有贪瞋痴的相状。所以什么叫“相”呢?“显现于外,名之为相”。就是内心一动,它一定有一个外表的东西叫作相状。

什么叫“性”呢?内分不改名性。相状的后面那个明了的心性,那个推动相状的叫作性。这个性不是佛性,是习性,每一个人有他不同的习性。就是说你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相状呢?过去生的等流习性。

这个习性,智者大师分成四种:

第一种,定恶聚。就是这个人前生,他经常生起恶法的造作,累积很多邪恶的妄想,他很容易起恶念。就是这个人恶念强、坚固,这个人叫定恶聚。

第二种,叫定善聚。过去生他熏习五戒十善的法比较多,他很容易生起善念。虽然也有恶念,但是善念多于恶念,这个人叫作定善聚。

第三种人,是出离性。他这个人一天到晚喜欢把门关起来,不喜欢跟别人往来,“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个性清高的。

第四个,是菩提性。他能够比较中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过去生的这种习性跟相状结合起来就变成体,就是五蕴的本质。当你把五蕴的相状跟它背后的习性加起来,就变成一个能够造业的个体,就是色心二法的主体。这个五蕴的主体,从今生的角度它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力”跟“作”。力是潜伏的功能,作是三业的造作,我们解释一下。

永明延寿大师他解释这个,他说颜渊跟大禹。他说颜渊处在乱世,所以他表现出来的身口意造作是“处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志”。他能够在乱世当中自得其乐,这个人有德行。他说大禹,在太平盛世得到君王的重用,结果治水十三年,三过其门而不入,为公为众,他的德行也非常好。永明大师说,颜渊的德行跟大禹的德行,从德行来说是一致的,是完全一样。他说:“易地而居,亦复如是”。今天颜渊生长在大禹的情况,他也会为公为众,三过其门而不入;今天大禹处在乱世当中,礼崩乐坏,他也会选择独善其身。

也就是说,潜在的功能是你的习性带来的,你是缘缺而已,但是你遇到因缘的刺激,有外境的刺激,你就会变成身口意的造作。所以一个人有邪恶的本性,他不造作只是因为没有外境的刺激。没有外境刺激之前叫作“力”;当外境刺激他,他产生身口意造作的时候叫作“作”。那么业力一作,当然就有善恶的因缘——业因。

因到得果报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叫“缘”。这个缘很重要,就是“助因为缘”,我们解释一下。你学佛以后,可能你的内心已经有很多功能了,有一些邪恶的相性体力作在活动,也可能有些善良的相性体力作。但是你学佛以后,明白因果以后,你一定要概括承受。那么我们对于邪恶的相性体力作这个缘要断相续,就是你想办法不能让它相续。你或者用四念处观不净、苦、无常、无我对治,或者干脆转念念佛也可以。

所以,这个缘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的点。你面对恶法的相性体力作要断相续,面对善法的相性体力作,你要鼓励自己不断地增长。就是说你必须让往生的相性体力作不断地相续广大,让娑婆世界的相性体力作慢慢慢慢地减损,这个就是缘。你要用各种的助缘,让你内心相性体力作的功能产生改变。

那么经过缘以后,这个业因就变成“果”跟“报”。“果”指的是等流果,是指内心的等流性——你要是善性后面还是善性,恶性后面还是恶性——等流果;这个“报”就是异熟,就是受用。

最后“如是本末究竟等”。这个“如是本末究竟等”有两种说法:

从理性上来说,就是从前面的本,“本”就是如是相,这个“末”就是如是报,“相”到“报”的过程当中,皆是一心,平等无二,它都是一心的作用,从理性上来说都是一样。

但是从它的作用上来说,从“如是相”到“如是末”到“如是报”,它是一连贯的,是连贯性的。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连贯性,就是说,当你的相状是贪的相状,贪为法界,一切法趣贪,你所有的性,所有的体,所有的力作因缘果报都跟贪相应。

举个例子。比方说你布施,到底这个布施的法未来会有什么果报,从圆教的思想不是看表面,就是看你的心是跟什么法界相应。如果你的布施跟菩提心相应,那就不一样了。菩提心为法界,一切法趣菩提,你整个布施是——如是菩提心的相,如是菩提心的性,如是菩提心的体,如是力作因缘果报,那是成佛的资粮;如果你的布施是贪求名利,贪为法界,一切法趣贪,那么你整个布施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就变成人天福报,这叫作本末究竟等,就是说它这个是连贯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心?》

曾经有一位居士问我: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在日常...

不喜不忧,善调自心至清凉

也许我是那种不是闲人闲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时候,...

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为什么我们要打佛七? 因为要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

怎样能使心不要躁动

须菩提问佛说: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样把他心住到...

拥有感恩的心

人生于天地之间,戴天地之大恩,时时保有一颗感恩的心...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净土的念佛...

你快乐吗

你快乐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护生的习惯

口业篇 1、不杀生的人,不应该说哪里的河川应该清理、...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佛教词典】五种三昧耶

三昧耶者,要誓之义,即“戒”义、不可违越之义。指入...

【佛教词典】双卷经

(经名)佛说无量寿经之异名。有二卷。故名。观经玄义...

鬼附身真有这么一回事吗

是的,鬼道众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种类很多,譬如...

小主人寻宝记

天地万物无常,人也是一样。在平静的时候就是平安、美...

念佛时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问: 请问师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要如何同时操作理...

《金刚经》的宗旨

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我们了生死的要道。那么《金刚经》...

大地万物皆有用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间寺院住了一位明理聪慧的小沙弥...

临产念圣号,能让产妇免除痛苦

怕痛,是准妈妈们临产前,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心理纠结。...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

水陆法会八天七夜在做什么

每逢农历七月,许多佛寺都会举办水陆法会。那么什么是...

浪子回头并不难

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

别跟情绪互动,否则人生没完没了

我们遇到事情的刺激,第一念一定有情绪。我告诉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