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培植心地的善因

大安法师  2022/0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培植心地的善因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行”就是修行。下面,就是逐件事情来加以劝勉这些善事。“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这是提纲挈领的两句话,都在阐明着如何培植我们心地的善因。

这个心地,你要培植的话:“时时”就是恒常,一切时不间断;“种种”,就是一切事情,无论是大事、小事,种种的事情。所以“时时”和“种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开。方便和阴功:“方便”,你种种善巧方便;“阴功”就是不要让别人知道——阴德。这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你的方便之行,要想到每时每刻、无有间断地去作;阴德、阴功去作,要种种的功德无有遗漏。

以世间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可能作得到的。但是以佛法的立场来看,你只要发了这样的心,随分随力,就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事。你要根据自己的力量,力所能及,就得“勇往为之”;力量现在还达不到的,你可以先发大愿,等到“他生后世”,力量充足了再来作,也是有功德的。

这里就提出发愿的重要性。《华严经》有一品叫“净行品”。“净行品”谈到: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那菩萨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发出善愿。我们每天念的三皈依,它也是“净行品”里面的语言。所以“发愿”就是我们先把这个心发出来,你发心、发愿的当下就有功德。所以这里讨论“发愿”。

首先我们从“世间”发出“善愿”:如果在朝廷作官,你就发愿,愿国君的恩德周遍海内外;如果在草野作百姓,就愿他人永远享受太平;见到他人父子,愿他们父子父慈子孝;见到他人的兄弟,愿其兄友弟恭;自己得到饮食,祈愿天下所有饥饿者都能吃饱;自己得到衣裳,祈愿天下之寒者都能得到温暖;经过市场的时候,祈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家产富足;经行在田间小道的时候,祈愿年年风调雨顺;见到他人去渡江河的时候,祈愿不要遭受风波之险患;见到人穿越山间险阻的时候,祈愿他不要遭遇蛇虎之伤害;遇到贫穷之人的时候,愿他能够得到富足;闻到他人有疾病痛苦的时候,祈愿他身体康强;见到他人得到了福报的时候,为他高兴,就如同自己得到了福报;见到他人处在逆境、种种失败的时候,自己为他哀伤,就好像自己处在逆境、失败一样。这都是世间的善愿。

你这个善愿能够念念不间断,你的心量就会打开;你心量一打开,你真的感觉到四海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使宇宙万物都跟自己同体:自他不二,依正不二,心境不二。那你就是这个世间的君子、大贤了。

那这个只是世间法里面善的愿。为什么呢?是由于他只知道有一生,有这一世,还不知道有多生多世。这些世间的善愿,只是忧患世间力量之不及。而不了解他生后世:你只要有今生发了愿的种子,必定要在未来成熟而成就。世间的善愿只是局限在人道,而不能扩大到“天仙、地狱、鬼、畜”里面。你善愿只是念:其他人怎么样,你还没有想到地狱的众生怎么样,畜生道众生怎么样。不仅如此,纵令他的世间善愿事事都如意了,六道都蒙他发愿的恩惠了,那也不过是人天的福报,还没有拔除轮回生死的根本。

所以“大智慧人”,就得进一步发“出世”的大愿——出世间法。那么出世的“宏愿”,是体现在菩萨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么四宏誓愿:我们受三皈依,或者其他场合上都会念。

这个“四宏誓愿”,是从声闻教的苦、集、灭、道所升华出来的伟大的菩萨精神。从苦谛的层面来看,观察三界六道一切众生,无量劫以来八苦交煎,无有出离之缘,所以要发愿度尽众生;从集谛的角度来看,观察三界一切众生,遭受痛苦果报的原因是在于有烦恼——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些烦恼无量劫以来如油入面,系缚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得出离,所以要发愿断尽烦恼。

从道谛的角度来看,观察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他从生到死都是为了生计去奔波,没有因缘来听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学点东西也只是学世间的知识技能——应试教育,不能在心性上产生感动和一种菩提力量的生发,所以要传播佛法的真理,我们要发愿勤学法门;第四,从灭谛的层面来看,观察三界一切众生不能相信“即心即佛”,一切众生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他不相信,既然不相信有佛性,更谈不上修行佛道,永劫以来都沉沦业海,所以要发愿必成佛道。

所以这个菩萨的四宏誓愿,是我们修行佛道巨大的动力机制。每一愿都包含着无量的“妙义”。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度众生?众生有人道的众生,有畜生道的众生,有阿鼻地狱的众生,要度尽,凭什么我要度他们?

这要思惟: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是未来佛,我们要帮助他;同时,这些六道众生,生生世世跟我们互为父母、兄弟、师长,为报恩故,为孝道故,我们要度他们;再思惟,一切众生都跟我们同体,有一众生不能得度,我们也不能究竟圆满。一个菩萨,是要把度众生作为头等大事的。成佛倒驾慈航,为报众生恩故,必须要来度众生。

所以这每一个誓愿里面,都包含很多微妙的道理。每个人能够“体会”这四句话,“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念念不绝”,心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菩萨的精神、菩萨的种性,就是菩萨了。也就是菩提心了。

经典所云:“修行佛法如果不发菩提心的话,就好像你耕田不下种子。”你耕田不下种子,最终就没有收获。你修行不发菩提心,最终就成不了佛。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这样,就要从世间的善愿,进到发出世间的善愿。你纵然时时刻刻只是发世间的善愿,经于恒河沙劫那么长的时间,都不如“暂时一发菩提心”的功德来得大。所以我们修行大乘佛法的佛弟子,一定要发菩提心。

具体到我们念佛法门,你能发“念佛往生、成佛度众生”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念这个名号是为什么?是为成佛的;成佛是为了度众生的。我怎么样成佛?先往生净土,去成佛。所以这个佛号,千万不要把它作为人天福报的手段了。

所以念佛者,一定要把往生净土作为最大的事情去办。一到净土,就一定能成佛。不怕不度众生,就怕不成佛;你成佛,一定会去度众生。因为这时候,你现量亲证到跟众生同体的境界。你这时候去度众生,是法尔自然的。就好像一个母亲要帮助她的子女,是不需要去劝勉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智谕法师:念佛贵在调心

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凡夫心的几个特点

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攀缘...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问: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

如何能得福最快,所愿速成

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什么方法使我...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求生净土的灵芝元照律师

靠持戒很难解决生死问题的,这个时代靠戒律很难断见思...

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

受戒后犯戒,罪业是否比不受戒来得大

问: 是先受菩萨戒后再慢慢持,还是等持好了再受?如...

横死可以往生吗

问: 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

【佛教词典】无明流

(术语)四流之一。无明能令众生漂流于生死,故名为流...

【佛教词典】实有

【实有】 p1271 瑜伽一百卷十二页云:云何实有?谓诸诠...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

佛陀度化玉耶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当时,给孤独长...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今天给各位介绍虚云老和尚及其禅风。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做人的七品

生而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生活就会与现实脱节,就...

十不善业的果报

【一】花报: 《了凡四训》: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个性好的,到哪里都会跟人...

财物化为灰烬,商人竟能悠然睡觉

有位商人的家里失了火,不仅房子严重损坏,连财物都几...

顺治皇帝出家之迷

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

为何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十万亿佛

问: 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

胜鬘夫人的十大弘誓

胜鬘夫人是佛教的模范优婆夷,也是一位典范信女。她是...

圣严法师《随相而离相》

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