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禅修法门文章
【推荐】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
【推荐】
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后一天,我们打七的目的,是用参禅的方法或...
【推荐】
初修定者须过好「三关」
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
【推荐】
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念...
【推荐】
十劫的善根才换来今生往生的资粮
唐代有一位怀玉禅师,他就是念《阿弥陀经》念了30万遍,...
【推荐】
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十种...
【推荐】
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诸佛...
【推荐】
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禅修的方法】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的...
【推荐】
吃饭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欢甜...
【推荐】
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
【推荐】
「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昨夜梦中,任是富贵荣华、悲欣忧苦;清晨醒来,如幻如化,...
【推荐】
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推荐】
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生活...
【推荐】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唐黄...
【推荐】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性了...
【推荐】
圆泽禅师的轮回故事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他...
【推荐】
星云大师《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我今天想从衣食住...
【推荐】
达摩大师破相论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
【推荐】
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
【推荐】
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
【推荐】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
【推荐】
禅学中的智慧故事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
【推荐】
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推荐】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推荐】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推荐】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推荐】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
【推荐】
【大藏经】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推荐】
【大藏经】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推荐】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推荐】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推荐】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推荐】
【大藏经】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慧静老和尚昼夜如一的参禅功夫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别特别重要,一定要把住话头...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字,...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忧未...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生死...
禅宗牧牛图
禅宗牧牛图,又名普明禅师牧牛图、禅宗十牛图。是祖师大德...
能悟法师:禅宗概论
一、绪 言 禅宗以传佛心印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宗...
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种境界是不思议的享受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他...
在这个禅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宗门...
在家居士怎么样持守戒律
问: 阿弥陀佛!我是第一次听法师讲经。通过这次参加禅修...
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我们在四祖寺举办禅七,四祖寺就是四祖开辟的道场,四祖留...
志公禅师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禅师,住在金陵,有一天他离开寺院...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
用功办道这件事,应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
用功办道这件事,不论是几个七,天天如是、时时如是、分分...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
虚云老和尚睡觉打呼噜,但外边的境界都瞒不过他
一般我们只能看到经书上所记述的,五阴净了是何等何等的境...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
如来禅与祖师禅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初讲...
禅诗三百首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
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按:印祖在《文钞》里讲信愿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从两方...
用意识心想出来的,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说到禅这个问题,有...
这些祖师为何要把参禅放下而转修净土
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说调心。这个心就是当下这一念,我们在堂中用功办道,就...
打坐要学会调理,不然就会出毛病
打坐要学会调理,调理什么呢?调理行动,调理出入息,调理...
圆瑛法师为什么能从禅堂里穿门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门。怎么叫不二呀?《心经》大家都会背诵吧?...
云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内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一个小和尚跑去求开示...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话...
禅与净土殊途同归
疏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殊...
云门寺明醒首座:没有修行好苦哦
2004年11月18日,云门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
禅堂中的茶道
茶道是从中国禅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这不仅因为赵州禅师吃茶...
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
六祖大师世寿七十六岁,二十四岁受五祖传衣,三十九岁落发...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尼人...
参禅人,无长远心
参禅人,无长远心。这一句话,粗不尽会。细向自己胸中,深...
离了妄想,你在什么地方
初发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沉。我说你们这一种...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
念佛是谁,重点是在「谁」字上面
今天已经是打七的第四天了,通过四支香的问话,了解到这个...
这一念清净心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第二个七明天过一天,后天晚上就圆满了。因为七打得顺利,...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不容...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头不...
万里无寸草处去
禅宗的洞山禅师,在禅宗里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禅师,像雪峰禅...
马祖道一勘验大梅法常禅师的故事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古人有成就啊,就是在有...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修...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
哪还有什么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我们禅七打到这个时候,应该功夫有个受用,能提得起。本来...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提起佛号,你也提起佛号,他也提起佛号...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一个...
世间的第一大事
我们在这个堂中是办世间第一大事,何为第一大事?生不知何...
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
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一、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见,是名真心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复由...
干任何事,决心和长远心很重要
今天我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到这里参加打七是来种善根,想...
真角虎——「宏禅赞净」的八位宗师
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圆...
禅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认为有情世界不能离开禅还好懂,因为他是有情,但一切...
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
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修行...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到此放开手来用工,处处是得力处
参禅人,在散乱心中参禅,不是妄想打工夫叉,即是工夫打妄...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道一...
什么是参话头
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
莫教错过眼前事,无限春光不再来
初做功夫,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内,遇境生疑、逢缘理会处,稍...
想要明心,这句名号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了自心,这些都是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这种要求...
南岳怀让禅师
气概冲天,心虚没量。揽曹溪水,兴波作浪。睡着马驹,一砖...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功夫...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祖...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
云居山竺慎师身上发生的一个事情
你要是见到境界,也不能生欢喜。一生欢喜也同样找麻烦。楞...
不明路头不宜住山
这修行都得有一个外缘帮助,有房子住,有饭吃,这就是因缘...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问: 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提到,老和尚在谈到老参用功的...
遇安禅师的生死自在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天台德韶国师之法嗣,福州人。出...
道尚难办,何能污情染爱
参禅人,立志孤高,迥绝人世,只身孤诣;以道为侣者,才是...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意...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
下面讲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它渊源于我现在所住的赵县柏...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
讣告|禅门巨匠绍云长老庄严示寂
人天眼灭,法海舟沉!当代禅门巨匠绍云长老,于壬寅年六月...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不卧...
今既披缁,岂敢再随身转
参禅人,顿修戒、定、慧,即灭贪、嗔、痴,并不离参,而另...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
即心是佛,云何识自心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
天台智者大师略传
第一章:大师家系 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作...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深的...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
高旻寺的禅门家风
记者: 高旻寺素有冬参夏学的家风。庙里每年组织十二个精...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试逃...
黄龙三关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甚深...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那一...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调好...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法...
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禅师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用当...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子...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学...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欢讲...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
世世生生,除办慧业外,其余尽是办痴业
修慧一事,极为重大;满世间人只说聪明、不说智慧者,何以...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古...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惟我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以容广众...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里明...
冶开老和尚是怎么开悟的
选佛场,一念净心成正觉,看谁能在这里把世间一切的万缘放...
修悟的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
什么是禅,参禅又是什么
佛教宗旨,单以一心为宗。原其此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
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
承问: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此则不难。若能念念了达目...
赵州禅的两个特色
赵州和尚,法号从谂,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这...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的人...
如果有功夫的话,哪还有个情色动
这用功,昏沉大的人,话头不得力,是没有用力参,没有在不...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或用...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动行...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
佛知见与众生知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华会上才把他实际的事情说出...
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沩山灵祐禅师(77...
禅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曹洞宗宗名之由来 曹洞宗创始人良价(807-869)及...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下,...
无念、无相、无住
彻底觉醒不空过此生 在禅堂里面七天,可能每个人都能有一...
怀玉禅师上品上生的故事
这里我举一个公案,大家看看。把这位法师求到上品上生的这...
把禅的理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并不懂得如何才...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一切都是...
静坐时出现境界该注意什么
问: 在静坐时有各种境界出现,还可以继续再坐吗?如果可...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祖师讲: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禅病种种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参禅之士尚须提防禅病,以防走错了路...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里,...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调柔...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信...
以三见阐明破三关
修行要在实行,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此事无形无相,佛在...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
生死心切,将一句话头看到底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的平...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与我...
各宗要略——禅宗
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无能...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念...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身业...
不拿佛法做人情——记来果老和尚二三事
一、高旻寺革除经忏 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佛...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看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以种...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心,...
这个就是参禅下手的窍门
要想从这个话头入手,以念佛是谁入手,那没有别的巧妙,你...
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我们看第一个空无边处定。 一、空无边处定,谓行者厌患色...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我们看三禅。 三禅,亦名离喜妙乐地,谓行者复厌二禅之喜...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下承...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问: 我打坐念佛好几年了,近三年打坐气一直在头上鼓,就...
禅宗五家七宗——杨岐派
杨岐派为临济宗之支派,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杨岐宗。以...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光阴过的很快,今天是第二个七的第二天了。光阴无情,我们...
共19页
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定力
界诠法师
弘一大师
心灵解脱
戒杀放生
涅槃
倓虚法师
李炳南老居士
般若
离苦得乐
工作事业
大悲咒
断除口业
佛学问答
生活
如瑞法师
惟贤长老
忏云法师
大安法师
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