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圣严法师  2023/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拈起果子说:“吃。”韦监军吃了果子,再问同一个问题。玄沙说:“这就是日用而不知。”

这则公案呈现了一个事实:人们恍恍惚惚度日,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知不觉,弄不清当下此刻过的是什么生活?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讲什么?做什么?自己是谁?身分为何?立场为何?所以经常惹麻烦,吃亏又受苦。

“日用”即禅宗的“平常心”。禅宗的修行并不限于打坐,举凡语、默、动、静、行、住、坐、卧,皆是修行的项目,不论白天、夜晚、静处、闹处,都是修行的时地。亦即以整个生活本身为修行。

禅宗的修行人,跟一般人还是有所不同:手上在做什么,心里清清楚楚,知道在做什么;口中在说什么,心里清清楚楚,知道在说什么。脑中在想什么,心里清清楚楚。知道在想什么。经常保持心口一致、身心一如。心中安静、稳定、明白、自在。

韦监军所疑惑的是:平常生活中的种种动作、现象,自己怎么可能不知道?比如吃饭的人,岂不知自己在吃饭、走路的人,岂不知自己在走路!为什么禅宗说:有人“日用而不知”?因此,他向禅师发问了:“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其实,在禅者眼中,一般人的生活都是醉生梦死。有人嘴巴吃饭,心里想其他的事。聊天或谈话心神飘忽不定,先是没听清楚对方的话,随后,又做了不当的反应,造成鸡同鸭讲、沟通不良。

玄沙禅师当场就试验韦监军,拿果子叫他吃。韦监军觉得对方答非所问。我问的是“如何是日用而不知”,你却叫我吃果子,所以再问一次。这就是他的破绽了,虽然在吃果子,但脑袋里另有念头,所以玄沙一下子就点明他:“你刚才那个现象就是日用而不知。”

如果时时刻刻摄心、分分秒秒平静,轻松自在地欣赏、享受生活,这就是禅的修行生活,也是非常踏实、充实的生活。不会有挑剔、怨恨、误解、猜测、怀疑、不满等等烦恼心出现。生活也因而有条理、有规律、有趣味。

比如吃饭,咬一口饭,细细咀嚼,品尝这口饭,欣赏这口饭,饭也就特别香。如果边吃边讲话、想心事,不但食而不知其味,消化也不良,挑嘴、偏食等的坏习气也都跟着发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禅的态度

假如面前有两张相片,一张是少女照,风姿绰约、美艳惊...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在一切修清净心的行门当中,念佛一法是最为直接、最为...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圣严法师《别让鬼住在心里》

人为什么怕鬼? 原因是对不可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害怕...

升迁如何避免被嫉妒

被上司赏识、升迁,本来是件好事,却惹得同事眼红、流...

圣严法师《好事多磨》

俗话说:好事多磨,成就一桩世间好事,尚且要费尽心力...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佛教词典】鹿子母堂

(堂塔)此堂在舍卫国。中阿含经四十九曰:一时佛游舍...

【佛教词典】水界

(一)四大中水大之别名。水大以湿润为性,通一切物质湿...

【推荐】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佛法教您改善人际关系

我们都知道,社会伦理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

如何烧香才是正确

问: 法师: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应该如何烧香才...

圣严法师《化危机为转机》

法鼓山所推动的心五四运动,是展现人文关怀最主要的重...

拯饥救溺福绵长,骄横欺人遭恶报

古语云: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福祸无...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投地,三业清净,不能加以杂...

诸葛亮给子书(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

中年养肝的四大禁忌

在中医的养生俗语中,有青年养肾,中年养肝,老年养胃...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

惟贤长老《太虚大师思想及僧制建设研究》

一、太虚大师生平简介 太虚大师是佛教的思想家、理论...

日常所有的障碍,都当做临终模拟考

我觉得,一个人到了五十五岁,你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战场...

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么

问: 请问法师,深信切愿定得往生,我相信佛无虚言。但...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