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大愿法师  2016/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诱惑,这个是魔境。你要贪着于它,你就着魔了。看起来你很正常,你的法身慧命已经不能起妙用了,所以说你着魔了。怎样在这些五欲六尘的魔境和烦恼业障的痛苦之中,去生起甚深的般若智慧的证悟呢?只有在这些惑业外境之中生起了甚深般若的证悟,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世间道中得解脱,得成就。怎么修?《圆觉经》上有很透彻的开示,告诉我们要真正地在世间道中得解脱,要生起甚深般若的证悟的话,要按照四个步骤来修行,四步的功夫,粗的功夫,细的功夫和微细的功夫,和极微细的功夫。

粗的功夫是什么?“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候,我们的心都不会去攀缘外境,就不起妄念。但是我们怎么做呢?回光返照,返闻闻自性。舍识用根,用六根的根性来照见它,而不要用六识去分别它。用六识分别它,你一分别,你就执着,你就起贪嗔,一起贪嗔就造业了,你就流转生死了。所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这个是第一步的下手功夫。

下手很重要,第一步对了,后面都对了。第一步走错了,步步都错,所谓从初一错到十五,那你修很久,你也没有成就。这个是下手功夫,“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你都不攀缘外境,心不起妄念,不着相,这是第一步的功夫,不着相。

但是还不究竟,不着相是不是能够离相呢?不能离相。要不着相,不离相。所以不离相,第二步就说什么?“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是第二步修行功夫。为什么不息灭呢?你知道吗?因为你不可以离相,这个相,它就是真如本体的显露,你要离相,要把这个相离掉,那就是法尘分别影事,所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妄心不要息灭,为什么不息灭?因为你息灭妄心的念头,还是妄念,就算你能够把妄念压住,也只是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所以其实“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不要息灭它。怎么办?你只要不跟着妄念跑,不放纵它就好了。这个是第二步的修行功夫,不压它,也不随它,不会压制它,也不会跟着它跑。跟着它跑是凡夫;压住它是小乘,是声闻、缘觉。

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妄想境,开悟的人明白,这个世界,一切种种都是妄想境。一切有相的人、我、众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鸟虫鱼,这一切都是妄想境。为什么?因为都是妄想所蕴积的。无明为风,执着就为金,知见为火,爱欲为水,这样,世界就现起来了,所以知道这个都是妄想境,都是妄想所蕴积的。因为我们不认识,不能够体认真如自性,所以就无明妄动;一念无明妄动就觉上生明;觉上生明以后,明什么东西呢?就有一个境界给他去明,就产生了境界相,所以就产生了妄想境。这个呢,《大乘起信论》讲得很完整,很详细。

为什么“住妄想境而不加了知”呢?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明了了,怎么样?虽然它相是妄想境,但是它体性,还是真如体性,相是妄的,体是真的,所以我们不加了知,明白这个妄想境都是真心所显现的,就好像无水就无波,没有水就没有波浪,本体都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我们对妄想境不加了知。就是说妄想境,我们知道它已经是虚幻的,就不会去分别取舍,不分别取舍妄想境的好恶美丑,就是不加了知。这个是微细的修行功夫。

第四步的极微细修行功夫,就是“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对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的这个“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的心,平时凡夫的心,总是处在二元对立的概念里面,我分别他是男的,她是女的;他胖,他瘦;总在分别这些,这个总是处在二元对立的,好像真与假,有与无,高矮胖瘦,种种的相对法之中。这个都是我们的分别念,分别心在作怪。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一切事物都是一真法界所流出来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所以我们现在“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就是无不还归此法界,都是从一真法界真如自性流出来的,都是大圆觉海里面的浪花,所以我们不要去分辨它真与假,知道它都是真如自性的显现,所以我们“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这个四句连贯起来,就可以开示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间,在环境中间修行,“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个是《圆觉经》上的开示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

星云大师:修行的真义

现在的人常说要修行,其实只不过是将修行当作懒惰的代...

时时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摄受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

净慧法师《生活禅》

生活禅这个题目,可以说是天天讲,年年讲,月月讲,总...

在家修行之要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

静心的修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

主导我们生命升沉的两个因素

楞严经讲生命的缘起,主要的思想就是讲到真如缘起。当...

改变心念,这样命运才能改变

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如何能富贵,回答一定是布施...

【推荐】六个方法可以忏除过去和现在所造的罪业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

【佛教词典】人中尊

佛陀之敬称。佛陀于人中为最尊贵、最殊胜者,故称人中...

【佛教词典】有漏禅

(术语)对于无漏禅而言。即不依四真谛等,但依厌下欣...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

佛顶骨舍利运往港澳接受瞻礼

4月25日,在南京栖霞寺存放的佛教圣物,世界仅存佛顶骨...

具足信愿的佛号,才有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

静中有工夫,动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

慧律法师《安详之道》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居士:...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现代人非常强调自我尊严,并且很多人...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

【推荐】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

何谓四加行位

问: 何谓四加行位? 妙境法师答: 四加行位是我们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