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2023/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尼人数继续增加,士大夫也纷纷逃禅,在这样一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名僧高士,破山海明禅师便是其中之一。

破山海明禅师(1597—1666),本是名门之后,生逢乱世,立志出家,一生历经磨难,先后参访多人,最后在密云圆悟处受法,后回蜀弘法,历尽艰险,灵活传教,创立了双桂禅派。

这一禅系在我国西南地区繁衍分化,三百多年来,延续不断,名僧辈出,住持川、滇、黔地区各大寺庙,成为明以后西南地区最有影响的禅派,长期与江南禅宗分庭抗礼。

参学方法是禅僧达到开悟的途径、采取的方法,可说是参禅的法门、要旨。在参学方法方面,破山海明禅师提出了不少主张,主要有:下功夫、三心、三善、参学行关系、以参生死为要、参话头、疑悟关系、自参与拜师关系等。以下依次加以阐述。

下功夫

参学首先是要下功夫。破山将人之顽性喻为牛,而下功夫就是牧牛。“吾人之顽性,牛也,加以鞭绳,工夫也。如是牧之,久则顽而自化,为淳也。”(本文所用引文皆来自《破山禅师语录》,后文不再标注)下功夫讲究实在,下真功夫。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成功。“做工夫,如急水滩头撑篙相似,撑得一篙,退却十篙。拼命舍死撑去,撑得无可用力处,拨转船头,处处皆岸也。勉之。”

破山强调功夫的渐修,“如磨镜法相似,去了一层,又有一层,粗中有细,细中有微,微中有密,直待垢尽明现,到那无下手处一段光明,埋没不得。此是真受用,真快活,亦不必着着问人者是也。”

下功夫是一步一步来,一步一个境界。“学道如登万仞山,行一步是一步境界。毕竟要亡身舍命,一直到顶,万万不得至时,莫生恐怖退屈,自有到顶时也。”

三心、三善

破山认为学道者要有三种心:信心、精进心、远大坚固志心。他说:

学道贵乎明心见性,则为究竟处也。然而做工夫,必须先发三种心,一者信心,信自心是佛故;二者精进心,遇境不退故;三者,发远大坚固志心,毕竟克果故。如是具此三心,期生死不相干之地,了鬼神觑不破之机,必此而得也。就中素所信所疑,或念佛、或诵经,日有定课,此是渐入之门。及以念佛,至一心不乱,净念相继为则也。参诵有经义不明,语关未透处,是话头,是巴鼻,不可终日因循,即在行住坐卧,茶里饭里,无容间断,把作一件最要紧事做。以恒心为主,不出一动一静,忽地里触发,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始信佛祖不欺人也。

信心即信自心是佛,不假外求,这是最重要的。破山说:“信乃入道之渐,疑乃悟道之因,不疑则不悟;信乃道之本,不信不能入。”

精进心,即上面所讲下功夫,光有信心不行,信心只是一种信仰,而要真正得道还要实修,精进心便是要人去实际修行,不断地努力上进。

远大坚固志心实际上就是坚定的意志力,学道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后才能成功。

“三心”外又有“三善”。

“第一,才上蒲团,眼当平视,休去歇去,一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则身安道隆也。即佛曰初善。

第二,行住坐卧,惟一话头,顿在面前,如澄潭秋月,触波澜而不散,然后发大疑情也。即佛曰中善。

第三,从举起处承当,言句下顿了,如掷剑挥空,勿论及之不及,贵承当不贵推托也。即佛曰后善。”

“三善”实际上是修行的三个阶段,初善是开始,中善是高潮,后善是结束、开悟。

参学行关系

参即参悟;学即学习,这里指对经典的研读,向老师的请教;行即实践、实行。参、学、行是参学过程的三个方面,怎么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破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参和学各有用处,互相补充。他说:“出家志在参学,参不透则学,学不透则参,此两者,亦不可偏废。若独学而不参,只益见闻;若独参而不学,愈益我慢。”

又说“或学或参,执此两事,学不圆参,参不透学,不可以志退屈,毕竟此事,为贤为圣,非虚语也。”“参学二门,志在恒远。茶里饭里,一动一静,参不透便学,学不圆便参,毕竟有个倒断也。”

参、学相结合,并能一直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得到开悟。对于学与行,破山批评了当时的参禅者学、行不应的毛病,认为要学以致用,边学边行才行,他说:“古之学者,行解相应,行事实,出言吐语,无不实也。今之学者,行说不一,行在一边,说在一边,故于此道,隔绝如山,与水不相交涉,水胜山崩,山胜水泄。”

以参生死为要

破山认为参生死为参学的关键。“相宇曾居士索法语,老僧信笔书数语,以佳其志。尽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大,谓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况无人代得;此速,谓入息虽存,出息难保,尚莫能知。”

生死是人生的大事。“发足操方,远尘离俗,所图何事?惟要痛念生死,看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若识生之来处,死处亦会,则不枉千山万水,草鞋行脚。步步踏实地,不疑佛,不疑祖,自已亦不疑”,看透生死才可参禅。

“晚参,示众云:‘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生死苟切,头头自是平贴。如闻报贼来相似,各各胸次中,忽起惊疑怖惧,使之于逃,动之于窜。毕竟到那千里万里无殃之地,不自平贴,而自平贴矣。是以参禅之法,与此不别,急于生死关头,讨个活路。自然出言吐气,定国安邦。’”

生死是参禅的一道关口,过得了这一关才可得道。“学道人志须远大,一切时中,只将个怖生死底心,刻刻在念,看个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不拘岁月,以彻为度。然所彻者,不是别有个物在。不疑生,不疑死,如此则法法头头,无不是子放身舍命处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如何转好运?》

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当人们遇到失败而不知何去...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

像死人一样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心要与法相应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

修行前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

【推荐】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够产生活力;如果活在绝望中,...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改变心念,这样命运才能改变

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如何能富贵,回答一定是布施...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推荐】六个方法可以忏除过去和现在所造的罪业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佛教词典】性机

(1609~1681)清初僧。属日本黄檗宗。福建福州福清人...

【佛教词典】秉拂语录

凡二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居首座寮语录。又作为霖禅师...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

了解自己的念头

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

波斯匿王减肥记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

卖斋立毙的故事

有种情况,也是我们这现前一念心,由于我们开始修行转...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学佛首要就是听闻佛法

宗喀巴大师说,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们刚开始学佛...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

静中有工夫,动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