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圣愿法师  2017/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禅修的方法】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的静坐姿势,如下列所述:

端身正坐,身心放松,面孔保持一丝微笑,头部正直,后颈微靠衣领。

两眼微睁,自然垂目。眼若全开,易生妄想;眼若全闭,容易昏沉,甚至易出现幻觉境界;若无妄想,且无昏沉、幻觉等问题,双眼或开或闭,则无妨碍。

略收下颚,口不可张开,舌尖微抵上颚。

双臂自然下垂。

背部自然平直,不须刻意作力。

双手结金刚定印,即左掌在下,右掌在上,两大拇指尖端微微相接,置于大腿上靠近腹部处。

两足结跏趺坐,左足在上,右足在下为降魔坐,反之则为吉祥坐。双跏趺为最佳之坐姿,全身重心不偏不斜,最安稳持久,修定容易成就。双跏趺若感困难,可采单跏趺,左足在上或在下均可,两足可互相调适。若单跏趺亦感困难,可采如意坐,即一般所谓散盘,两腿相互交叉,如意而坐。初习跏趺坐时,难免双腿酸麻、疼痛,必须经过忍耐练习,假以时日,便能渐入佳境。平日可先由十分钟练习,纯熟后再慢慢增长时间;不可骤然勉强撑持,以免筋骨损伤。练习之初,可用小坐垫将臀部垫高三至四寸,熟练后即可将坐垫除去不用。若筋骨僵硬,可多礼佛忏悔,必有助益。

静坐应注意事项

初学静坐者,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静坐的地点:

初学静坐时,须选择宁静、清净、无人打扰之处为宜。

静坐前,可先嘱咐左右之人,遇有急事,可用引磬或弹指,轻声作响,令静坐者闻声出定;静坐时,应防止他人突然触动身体,以免惊吓失定。

颈部勿靠近窗户,因风由窗户隙缝吹入,风势强劲,若直吹颈部,易致风邪。

二、静坐的衣着:

静坐时,因全身毛孔舒张,故应注意保暖;可用盖腿布覆盖两膝,免受风寒。

衣着以宽松、舒适为原则,束身衣物应于静坐前松除。

三、静坐的时间:

除饭后一小时内较不适宜外,其余任何时间皆无妨碍。

四、下坐要点:

不宜骤然下坐。可先轻缓摇动双肩、上身,再搓热双掌,抚摩面部及头部等处;然后轻放双腿,身体徐徐弯下,吐出腹中积气,双手顺着双腿慢慢按摩至脚掌,如是反覆三次,即可起座经行。经行时,先慢后快,可使积气散发,以免滞留体内,发生气结肚胀等毛病。

数息观

佛教中,无论显、密,禅、净诸宗,所教示之三昧、禅定,皆可称为止观法门。止观有小止观、大乘止观、圆顿止观等,欲于短期之中,深入止观之堂奥,实非易事。今依行者之方便,特举止观法门中之「数息观」,为禅修之入门,行者若能精进修习,深心体悟,短期内必可获得良好之效果。

佛教中,无论显、密,禅、净诸宗,所教示之三昧、禅定,皆可称为止观法门。止观有小止观、大乘止观、圆顿止观等,欲于短期之中,深入止观之堂奥,实非易事。今依行者之方便,特举止观法门中之“数息观”,为禅修之入门,行者若能精进修习,深心体悟,短期内必可获得良好之效果。

一、数息之目的

“数”,即数数字;“息”,指个人的鼻息、气息。修数息观,即是随着气息的出入,心中默数数字,将心念靠在数字上,藉以停止心念的妄动与昏闇。一般人的心理,通常有四种病态:妄想、昏沈、无聊、无记。兹将四种病态说明如下:

第一、妄想:即是心念纷杂,善念、恶念,念念迁流,攀缘不止,所谓“心猿意马”者是。《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起心动念为决定君子小人、忠奸、正邪、凡圣之关键,故须修习数息观,止息心念的流转,方能具足定慧,超凡入圣。

第二、昏沉:即心识昏闇沉迷、不能做主,于诸法无所明了,如瞌睡时,心念落于迷闇不觉之境。欲去除昏沉,即须修习止观,使意念明朗,常寂常照,了了分明,清明在躬。古德云:“至人无梦”,圣人不仅晚上不做梦;白天时,意识也不会梦想颠倒,时时刻刻皆能安住正念、正定。

第三、无聊:虽无妄想,亦无昏沉,却感觉无所事事,无所适从,甚至呆若木鸡,心意识失去了定力与智慧,故须修习止观以调治。

第四、无记:即禅宗所谓“落入无事夹缝中”。无记有两种:

(一)空亡无记,即静坐时,于清净、轻安之境界,心生贪执。禅宗所云“死水里面不藏龙”,此种境界如死水,难以产生悟境,故不可执着此种空洞忘机的境界,否则即落入空亡无记之中。

(二)独头无记,指独头意识的活动,此则功夫尚未得力;例如晚上作梦时,心识昏迷、作不了主,为梦境所迷乱,即是独头无记的作用。若有无记境界,则须精进用功,修习止观以对治之。

若能将这些病态去除,不仅能使身体健康、寿命延长,更进一步使人心智清明、超凡入圣,达到定心、净心、明心之境界,此即修习数息观之目的。

二、数息的方法

入座时,调适身体姿势,保持身心平静、安详自在。并且调匀气息,先由鼻孔吸气至丹田,再从口中将腹部浊气徐徐吐出,如是反覆三次,使出入息通顺、均匀。气息调匀之后,即可开始数息。

一般而言,气息有三种病相,不可依之修习:

第一、喘相:即出入息时,息没有吸满或吐尽,尚有部分气息滞留于体内,产生不平衡、不通畅的现象,因而形成上气不接下气的喘相。

第二、风相:出入息如打铁之风箱,进出作声。

第三、气相:气息虽无声,亦不结滞,但出入不微细、均匀。

若依喘相修数息,守之则结,胸口闷结,头昏脑胀,不易得定;依风相修数息,守之则散,心识不能集中,散乱难成,不易得定;依气相修数息,守之则劳,疲劳心苦,不易得定。故正修数息前,应先调治此三种病相,使气息通畅、无声、微细、均匀,再行修习。

修数息时,不可出入息同时并数,以免造成腹中气结;须单数出息或入息,数出不数入,数入不数出,此中尤以数出息较佳。数息时,应轻松自在、平静安详、一心专注,所谓“身要放松,不得随便;心要专注,不得紧张”。心念依止出入息上,随着出息默数(不可出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十个数字,字字不断,绵绵密密,不夹杂、不间断。若因妄想而致数字间断,则重头再数。若妄想纷杂,心无法收摄时,可将数字从“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倒数,以降伏妄想。若气息太短,无法数至十,可数至五或七,待气息较长后,再增至七或十;数字至十为止,即不宜再加。

结束语

数息可于静坐中或睡眠前修习,但行动时则不宜修习。数息得获定境时,若见任何善恶境界,或闻任何音声,皆不可执着,此皆为幻识所生,应不取不舍、不喜不忧,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念专注于数息上,能数之心必须清楚明白、作主,所数之数字亦须绵绵密密、不夹杂、不间断。心念清楚明白即为 “观”,绵绵密密、无有间断,即是“止”。若能止观双运,修习纯熟,心中妄念顿消,觉照不失,则定境现前,身心和悦、轻安舒适,进而达到心念清净、轻安愉悦之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

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

六祖大师世寿七十六岁,二十四岁受五祖传衣,三十九岁...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

关于开悟的三个误区

今天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开悟与不开悟的问题。到禅堂里打...

顿悟后就能成佛吗

有一个刚剃度不久的小沙弥,问老禅师:一个禅者顿悟之...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在三界火宅中化热恼得清凉

由于受到吹袭台湾超强热带气旋的影响,这两天香港气温...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

密勒日巴之歌

年轻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谢了。 老年如火势蔓延至...

莲池大师不食肉的论点解析

(一)人不宜食众生肉 (人者,仁也。五谷为养,五菜为...

【佛教词典】大机

(一)又作大根机、大机根。指大乘之机根。即受持大乘法...

【佛教词典】罗乞叉

(术语)Rak?a,译曰拥护。见大日经疏九。...

念佛和诵经前是否应先上香

问: 念佛号和诵经前是否上香?如果时间紧先不上香,...

念佛至诚恳切的心发不出来怎么办

问: 法师好。念佛至诚恳切的心不会发,不知道心在哪里...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

星云大师《耐烦的好处》

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处事的首要条件。耐烦...

星云大师《为受刑人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弟子在您的座前,为天下的受刑人向...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格言 珍妮是个...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

闻地藏名见地藏像,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