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唐代高僧慧日慈愍三藏法师

宏海法师  2019/05/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唐代高僧慧日慈愍三藏法师

我们中国佛教弘扬中,最能够落实到行处的,就是禅宗和净土。但是禅宗和净土的误会也是非常之多,特别是在佛教史上修禅的行者,你比如说,从《坛经》这样的一种“万法皆空”的角度,说执着一个净土是着相修行,天天念佛还是争的生死轮回,什么“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啊,都如同龟毛兔角一样了不可得。貌似好像是非常的痛快,非常的潇洒,实际上是一种断灭之见。

所以在净土宗的弘扬大德中,有一位祖师批判这个思想是最为到位的,就是慈愍三藏法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慧日大德。他当时就批破这种思想,认为说“虽然万法皆空,但是还是要依事上老实笃行”。他认为,所谓的说没有净土,不要着相修行,都是一种外道知见,并不是真正的禅。真正的禅也不离修善法,也不离念佛求生西方。

所以慈愍三藏被后来称之为禅净双修的代表人,是格外一位从印度那边取过来法的祖师爷。其他的我们祖师都是东土接的法,他是去印度取得的。因为他从小,听到有义净法师去印度求学求法,他非常的羡慕。也发了这么一个志向,要去印度西行求法。

后来果不其然,通过三年的艰辛跋涉到达了印度。他求法的过程中是非常的艰辛,既受皮肉之苦,又生四大不调之病,饱尝辛酸以后,他都对阎浮提,我们说的娑婆世界的苦受不了了,受不了以后,在印度待了差不多有十三年,回国途中就想舍报了。

到了一个途中,西域的一个国里边,不想活了,就到城东的一个山上面,祈请观音菩萨说,他要不想吃饭了,绝食求死,结果观音菩萨就给他示现了,指点他说,你不必这样,最好修什么呢?净土法门。

所以慈愍三藏的净土法,是从印度取回来,观音菩萨亲授的。后来观音菩萨一加持他以后,又觉得身体强壮起来了,就沿着沿途回到了长安。

当时的皇帝赐给他叫慈愍三藏,所以这个也是净土史上,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为什么?因为他和当时的慧远大师一系,善导大师一系,并称作净土宗三系。以至于我们此前讲到的永明延寿禅师,也是以禅净双修为代表的弘法面貌。是从慧日三藏这里继承过来的。如果有兴趣的话,要去看一下他所著的一部论典叫《往生集》。里面对于禅净的是非,点评得非常到位。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蔑视佛国往生,可谓欺天诳人

原文: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

星云大师《禅定的开示》

关于禅定,其实,禅就是定,定就是禅,一定要来解释它...

宣传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长青灵岩寺千佛殿罗汉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旧译迦旃...

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

能够信愿念佛是人中芬陀利华

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光明、愿力、德行,要...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杭州云栖祩宏禅师(莲池大师),字佛慧,号莲池,俗姓...

一代高僧印​光大师的传奇一生

印光法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七种不退转之法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

为妇换鼻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丽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

运用佛法的慈悲智慧来处理婆媳关系

2017年,是我先生家族最不幸的一年。特别是他弟弟的突...

【佛教词典】欣

(术语)欣尚之意。心所名。对于厌而言,即令心欣慕功...

【佛教词典】月霞(1858~1917)

中国僧人。俗姓胡,名显珠。湖北黄冈人。幼习医学。后...

出家人如何应对有邪念的女众

前几年,有一个比丘到我这儿来,他已经出家十多年了,...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

五根放逸的过患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认识五根放逸的过患,一定要在这上面...

莫道为恶不报,只因时节未到

世有邪见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时因果、现生因果、隔世...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恭敬的剃头师

过去有位沙门,请一位在家的剃头师为其剃头。剃完头,...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

尊重师长为何如此重要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

慈心不杀 世世无患

过去,在罗阅只国外五百里处有一座山,山中住着一户人...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

世间有四种事不可能获得

佛告诉诸比丘说:世间有四种事不可能获得。哪四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