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宏海法师  2018/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印祖在这里引用的是净土根本经典《观无量寿经》里边讲到的净业三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往生资粮,有正业有助业。如果从大范围来看的话,这段讲的就是助业。要万善同修、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是印祖常说的开示。

这里讲到“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教我们尊敬奉事与我们有恩德的师尊,有道德、有号召力的引领者。我们常说师长,一个是师父,一个是兄长。师父辈、父母辈的是长辈,兄长虽然是同辈,可是先于我入门,先入山门为大,我们学习比人家时间晚,那我们就是执弟子相,要有孝养和奉侍的恭敬心来调治我们对法的皈依。

“慈心不杀”主要是从吃素上来讲。这方面印祖也常在提倡,我们放生属于从果上放生,吃素属于因地上来放生。为什么要杀生呢,为了饱我们的口腹之欲嘛,所以这里讲到“当吃长素”。如果我们能吃素,今天吃一天素,全世界所有的杀业就与我无关,我们就不必要在今天欠一个命债去偿还,至少承担共业这样一个因缘,而且还是一个逆缘、违缘、恶因缘。这里每一句话都听起来很朴实,它里面有甚深的道理,而且也非常的善巧。你看这里讲吃长素是一种,纵然你做不到,还可以吃花素。印祖解释的花素就是吃三净肉,有时候我们也叫五净肉。他老人家说虽然你没有断荤,但是你不要亲自去杀,算是吃花素。还有一种把花素理解为在六斋日、十斋日吃素,平常没有吃素,这也算一种,也可以这么理解。

从“修十善业”来讲,最重要的是一个恭敬心和慈悲心。从身口业上摄住我们的恶业,常修善法等等,体现在我们具体的日常生活、人情来往中就是方方面面,印祖这里完全是提倡儒家的仁义礼智孝,提倡传统的尽分之道。“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为父的应该慈悲,关照晚辈子女,为子的应该孝顺,为兄弟的应该有义有恭。我们佛门里面也说,敬师兄、训师弟,莫在佛门争闲气,跟世间是一样的。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方方面面的家庭社会关系都顾及到了。这个话我们读上一遍说起来容易,真正脚踏实地的修行,就是在这种近距离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进行,这是一个天然的道场,是我们绕不开的道场,是佛也要在这里才能成就的道场。所以印祖讲“恪尽己分”,就是我把我该做的做到,我尽的能力尽到,我尽的分尽到。但是这里补了一句,这是特别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头一面能做得到,第二面做不到。“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就是不计他对我敬奉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大家要听明白,这是一个核心的总结。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前面讲的父子兄弟夫妇主仆,大家以为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讲究平等,哪里有主哪里有仆呀。其实在真正的关系维系上,我们的现代生活依然如此。比如说我们家里有保姆,有卫生工,乃至包括我们单位,上有上司,中间有主管,下面有职员,守门的还有个保安。我们是带着这种差别心来梳理这种差别相的,凡夫是做不到平等的,你一定有向上向下,在当下的关系中尽我们之分,印祖说这样“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宜尽分,是名善人”。

一切既然都是因缘所生法,为什么要在因缘中尽已之分呢?往深里讲就是随缘不变,随缘随份的一个道理和内涵。我们人与人之间,不管近的距离,还是远的距离,无非是宿世有缘。那么既然是宿世有缘,这辈子又重头相见,肯定是带着缘分,宿缘所追碰到一起的。缘分无非就是有顺和逆两种,不仅仅都是顺的还有逆的,不仅仅都是报恩的,还有报冤的,不仅仅都是还债的,还有讨债的。

在我们凡夫不得而知的、过去的深度因缘中,我们依照着这个原则修行,永远都是佛弟子正知正见正行的状态。我只管把我的分尽到,那么他对我怎样我不管,如果你在乎他对你怎样的话,是顺缘了还好说,逆缘的话那你就抱不平。所以恰恰这段开示告诫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我们如果把该尽的自己分摆平的话,自然而然、尽谊尽分就是一个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我们一辈子修的法,全是顺缘、顺水、顺帆,临终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是顺水扬帆往生了。依照着福慧资粮,依照着往生的愿力,依照着念佛的功德,这是理所必然势所必然的。

所以你看,“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与佛心合,不管出世与世间法,你都要达到这个目标,这个状态是对的。为什么我们常说念佛法门是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呢?就是从这一点上,你如果能够尽分,那么这就是往生的前提。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这有啥意思,不就是让好好过日子吗,如果你真能这么去做,你就会发现日子过得跟演戏一样,久而久之心里就有数了,这种出离心自已就喷发出来了。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在这样发心的人生观中,特别容易自然而然生起一种中道的、不极端的、跟空性见相应的出离心来。

“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如果从反面来讲,你虽然常念佛,就是我们常说的,口念弥陀心不入道,心不依道,就是你的心不在善法之道,不在随缘之道,不在敦伦尽分之道。那么你就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这些,特别这里讲到一个乡党,就是我们说的老乡,江西人叫老表。因为印祖是陕西郃阳人,陕西的渭南、咸阳、宝鸡一带叫老乡都叫做乡党,就是咱们说的乡村乡里的人,一起的同乡人。在这些就近的缘分中,我们不能够尽自已的分,随份随力的去成就和随顺的话,那么“心与佛背便难往生”。

“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因为你没有利用好现有的因缘,依着唯心所现的世界,把自己的因缘摆顺,所以你的心处处都是逆的,都是跟境界相抵触的,那么心与佛相违背就很难往生了,因为自心发生的障碍,佛也没办法垂大慈悲手来接引。这是从世间法的储备上而言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人,穷尽一生地努力修学,主要的目标...

没有断除淫欲,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问:如今想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修什么行,种...

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可能我们学哲学,往往他就把它分成二分法,或者是唯物...

佛为我们揭开了这个惊天秘密

一、揭秘之说 佛在本经中告诉我们法界中还有一个极乐世...

如何理解地藏王菩萨的「碎地狱」

问: 《地藏经》云: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

电视如梦 念佛醒梦

两年前,一位师兄在学佛小组分享的时候说,她已经不看...

做种种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

不淫戒的功德与淫欲的过失

《佛说不淫戒经》白话译文: 何谓不淫戒呢?守持不淫...

吃素念佛能解决什么问题

当我们说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时,总是相对于我们的判断标...

【佛教词典】律仪不律仪无表得舍分位

【律仪不律仪无表得舍分位】 p0858   俱舍论十四卷六...

【佛教词典】不如无子

(术语)有恶子不如无子也。无量寿经下曰:父母教诲,...

极乐世界绝不是化城

化城是《法华经》里讲,为了引诱那些根机暗钝的众生,...

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惟事情

这个地方我们值得一说的就是:所有的菩萨大概你要行菩...

印光大师:念佛人为什么还要遭受横死

有一天,印光大师收到一位周颂尧居士的来信,信的内容...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

学会放松,是成功路上关键的一步

安南曾是一名普通律师。刚入行时,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

「熏习」的力量

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

十条处世必读励志格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宏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法会

那各位我们现在大家先定定心。今天因为有十几到二十位...

妄想的种类及其对治方法

昨天讲到,做功夫时要掌握用心的要领,使功夫做得恰到...

良好的家教成就不世之才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所以能够功成名就,都要感谢有良好...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佛陀是很善用方便法门的。 当年,佛陀的母国迦毗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