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宏海法师  2018/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印祖在这里引用的是净土根本经典《观无量寿经》里边讲到的净业三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往生资粮,有正业有助业。如果从大范围来看的话,这段讲的就是助业。要万善同修、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是印祖常说的开示。

这里讲到“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教我们尊敬奉事与我们有恩德的师尊,有道德、有号召力的引领者。我们常说师长,一个是师父,一个是兄长。师父辈、父母辈的是长辈,兄长虽然是同辈,可是先于我入门,先入山门为大,我们学习比人家时间晚,那我们就是执弟子相,要有孝养和奉侍的恭敬心来调治我们对法的皈依。

“慈心不杀”主要是从吃素上来讲。这方面印祖也常在提倡,我们放生属于从果上放生,吃素属于因地上来放生。为什么要杀生呢,为了饱我们的口腹之欲嘛,所以这里讲到“当吃长素”。如果我们能吃素,今天吃一天素,全世界所有的杀业就与我无关,我们就不必要在今天欠一个命债去偿还,至少承担共业这样一个因缘,而且还是一个逆缘、违缘、恶因缘。这里每一句话都听起来很朴实,它里面有甚深的道理,而且也非常的善巧。你看这里讲吃长素是一种,纵然你做不到,还可以吃花素。印祖解释的花素就是吃三净肉,有时候我们也叫五净肉。他老人家说虽然你没有断荤,但是你不要亲自去杀,算是吃花素。还有一种把花素理解为在六斋日、十斋日吃素,平常没有吃素,这也算一种,也可以这么理解。

从“修十善业”来讲,最重要的是一个恭敬心和慈悲心。从身口业上摄住我们的恶业,常修善法等等,体现在我们具体的日常生活、人情来往中就是方方面面,印祖这里完全是提倡儒家的仁义礼智孝,提倡传统的尽分之道。“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为父的应该慈悲,关照晚辈子女,为子的应该孝顺,为兄弟的应该有义有恭。我们佛门里面也说,敬师兄、训师弟,莫在佛门争闲气,跟世间是一样的。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方方面面的家庭社会关系都顾及到了。这个话我们读上一遍说起来容易,真正脚踏实地的修行,就是在这种近距离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进行,这是一个天然的道场,是我们绕不开的道场,是佛也要在这里才能成就的道场。所以印祖讲“恪尽己分”,就是我把我该做的做到,我尽的能力尽到,我尽的分尽到。但是这里补了一句,这是特别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头一面能做得到,第二面做不到。“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就是不计他对我敬奉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大家要听明白,这是一个核心的总结。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前面讲的父子兄弟夫妇主仆,大家以为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讲究平等,哪里有主哪里有仆呀。其实在真正的关系维系上,我们的现代生活依然如此。比如说我们家里有保姆,有卫生工,乃至包括我们单位,上有上司,中间有主管,下面有职员,守门的还有个保安。我们是带着这种差别心来梳理这种差别相的,凡夫是做不到平等的,你一定有向上向下,在当下的关系中尽我们之分,印祖说这样“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宜尽分,是名善人”。

一切既然都是因缘所生法,为什么要在因缘中尽已之分呢?往深里讲就是随缘不变,随缘随份的一个道理和内涵。我们人与人之间,不管近的距离,还是远的距离,无非是宿世有缘。那么既然是宿世有缘,这辈子又重头相见,肯定是带着缘分,宿缘所追碰到一起的。缘分无非就是有顺和逆两种,不仅仅都是顺的还有逆的,不仅仅都是报恩的,还有报冤的,不仅仅都是还债的,还有讨债的。

在我们凡夫不得而知的、过去的深度因缘中,我们依照着这个原则修行,永远都是佛弟子正知正见正行的状态。我只管把我的分尽到,那么他对我怎样我不管,如果你在乎他对你怎样的话,是顺缘了还好说,逆缘的话那你就抱不平。所以恰恰这段开示告诫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我们如果把该尽的自己分摆平的话,自然而然、尽谊尽分就是一个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我们一辈子修的法,全是顺缘、顺水、顺帆,临终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是顺水扬帆往生了。依照着福慧资粮,依照着往生的愿力,依照着念佛的功德,这是理所必然势所必然的。

所以你看,“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与佛心合,不管出世与世间法,你都要达到这个目标,这个状态是对的。为什么我们常说念佛法门是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呢?就是从这一点上,你如果能够尽分,那么这就是往生的前提。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这有啥意思,不就是让好好过日子吗,如果你真能这么去做,你就会发现日子过得跟演戏一样,久而久之心里就有数了,这种出离心自已就喷发出来了。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在这样发心的人生观中,特别容易自然而然生起一种中道的、不极端的、跟空性见相应的出离心来。

“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如果从反面来讲,你虽然常念佛,就是我们常说的,口念弥陀心不入道,心不依道,就是你的心不在善法之道,不在随缘之道,不在敦伦尽分之道。那么你就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这些,特别这里讲到一个乡党,就是我们说的老乡,江西人叫老表。因为印祖是陕西郃阳人,陕西的渭南、咸阳、宝鸡一带叫老乡都叫做乡党,就是咱们说的乡村乡里的人,一起的同乡人。在这些就近的缘分中,我们不能够尽自已的分,随份随力的去成就和随顺的话,那么“心与佛背便难往生”。

“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因为你没有利用好现有的因缘,依着唯心所现的世界,把自己的因缘摆顺,所以你的心处处都是逆的,都是跟境界相抵触的,那么心与佛相违背就很难往生了,因为自心发生的障碍,佛也没办法垂大慈悲手来接引。这是从世间法的储备上而言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地狱五条根,财为第一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为什么把财放在第一位,因为...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

净土法门修行的第一关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

再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

念佛放光明的道昂法师

念佛放光明 道昂法师,唐朝魏郡人。法师风神清沏,对佛...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画传

一、母梦玉女,授青莲华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

净土宗的「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净业行人常常见到的一个名词。原文出处,...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

为什么出家人很少生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数据...

不侵犯他人妇女,能得五种善报

佛言人于世间不犯他人妇女。 这个很重要哦。这个妇女还...

香与佛教的渊源

一支香,青烟袅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成为了人和...

做义工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是一种爱心和时间的布...

【佛教词典】僧伽耶舍

(人名)Sa?ghaya?as,论师名。译曰众称。因明大疏一曰...

【佛教词典】黑闇

谓黑暗而无智慧之光。赞阿弥陀佛偈(大四七·四二一上...

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拥...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

第一天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

念诵普贤十大愿的功德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众生

问: 我认为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

金刚经持验录:神护诵经人化解宿怨

一、神护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

歪打正着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犯错,不同的是面对错误的态度。...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

凡夫性情不定,遇正则正遇邪则邪

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余有情,遇圣入圣遇邪入邪,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