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菩萨戒本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三拜)

忏悔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三聚净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如说修行者更难。

诵戒序

菩萨戒众等谛听:

归命卢舍那,十方金刚佛,

亦礼前论主,当觉慈氏尊。

今说三聚戒,菩萨咸共听,

戒如大明灯,能消长夜闇。

戒如真宝镜,照法尽无遗,

戒如摩尼珠,雨物济贫穷。

离世速成佛,唯此法为最,

是故诸菩萨,应当勤护持。

老死至近,佛法欲灭。诸优婆塞、优婆夷,为得道故,一心勤求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求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余善道法!各闻强健时,努力勤修善,如何不求道,安可须待老,欲何乐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我今欲说诸佛大戒序,众集默然听。自知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益深。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众清净。

诸优婆塞、优婆夷等谛听:佛灭度后,于末法中,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时,如闇遇明,如贫人得宝,如病者得瘥,如囚系出狱,如远行者得归。当知此则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

怖心难生,善心难发。故经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众等各各一心,勤求精进,慎勿懈怠、懒惰、睡眠、纵意。夜即摄心,存念三宝,莫以空过,徒设疲劳,后代深悔。众等各各一心,谨依此戒,如法修行,应当学。

诸优婆塞、优婆夷,今白(黑)月十五(四)日,作布萨,说菩萨戒。众当一心善听,有罪者发露;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诸优婆塞、优婆夷清净,堪说菩萨戒。已说菩萨戒序竟,今问诸优婆塞、优婆夷,是中清净不(三问)?诸优婆塞、优婆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今诵六重二十八轻菩萨戒,善思念之,若有犯者当忏悔,忏悔则安乐。

优婆塞戒经 佛说菩萨六重二十八轻戒

【六重戒】

〖杀戒第一〗

善男子: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优婆塞、优婆夷,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垢优婆塞、优婆夷,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初重。

〖盗戒第二〗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钱。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二重。

〖大妄语戒第三〗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三重。

〖邪淫戒第四〗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四重。

〖说四众过戒第五〗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所有过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五重。

〖酤酒戒第六〗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六重。

善男子:若受如是优婆塞、优婆夷戒,能至心持,不令毁犯,则能获得如是戒果。善男子:优婆塞、优婆夷戒,名为璎珞,名为庄严,其香微妙,熏无边戒,遮不善法,为善法律,即是无上妙宝之藏,上族种姓大寂静处,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发是心,尚得如是无量利益,况复一心受持不悔。

【二十八轻戒】

〖不供养父母师长戒第一〗

善男子!如佛说言: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耽乐饮酒戒第二〗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耽乐饮酒,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不瞻病苦戒第三〗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恶心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见乞不与戒第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随宜丐(乞取;行请)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见四众尊长不承迎礼拜戒第五〗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诸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骄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不持六斋戒第七〗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不往听法戒第八〗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往听,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受用僧物戒第九〗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卧具、床座,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饮虫水戒第十〗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疑水有虫,故便饮之,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险难独行戒第十一〗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险难之处,无伴独行,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独宿尼僧寺戒第十二〗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独宿尼僧寺,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为财打人戒第十三〗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残食施四众戒第十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以残食施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蓄猫狸戒第十五〗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蓄猫狸,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蓄养畜兽不净施戒第十六〗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蓄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不作净施与未受戒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不蓄三衣钵杖戒第十七〗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不储蓄僧伽梨、衣、钵盂、锡杖,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第十八〗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为身命,须田作者,不求净水及陆种处,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市易贩卖斗秤不平戒第十九〗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为于身命,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取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若不如是,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非时非处行欲戒第二十〗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于非处、非时行欲,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商贾不输关税戒第二十一〗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关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犯国制戒第二十二〗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第二十三〗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得新谷、果、蓏(音luǒ)、菜、茹,不先奉献供养三宝,先自受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僧若不听说法、赞叹,辄自作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在五众前行戒第二十五〗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道路若在比丘、沙弥前行,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僧食不公分戒第二十六〗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僧中付食,若偏为师,选择美好,过分与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养蚕戒第二十七〗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养蚕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行路见病舍去戒第二十八〗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行路之时,遇见病者,不往瞻视,为作方便,付嘱所在,而舍去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善男子!若优婆塞、优婆夷,至心能受持如是戒,是人名为优婆塞、优婆夷中分陀利花;优婆塞、优婆夷中微妙上香;优婆塞、优婆夷中清净莲花;优婆塞、优婆夷中真实珍宝;优婆塞、优婆夷中丈夫之人。

善男子!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名为比丘,在家菩萨名优婆塞。出家菩萨持出家戒,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在家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明人忍慧强,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悯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此是诸佛子。智者善思量:

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

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一切戏论恶,悉从是处灭。

诸佛萨婆若,悉由是处出。

是故诸佛子,宜发大勇猛。

于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

过去诸菩萨,已于是中学。

未来者当学,现在者今学。

此是佛行处,圣主所称叹。

我已随顺说,福德无量聚。

回以施众生,共向一切智。

愿闻是法者,悉得成佛道。

回向偈

诵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上篇:心铭

下篇: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式叉摩那尼戒本

式叉摩那尼戒本(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比丘尼受戒录

比丘尼受戒录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 弘赞在犙 述 稽夫...

沙弥尼律仪要略

沙弥尼律仪要略 华山隆昌寺司律学沙门 读体 辑集 梵...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弘演毗尼沙门 (如馨) 纂要 闻夫大...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佛者众...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迦叶禁戒经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佛说迦叶禁戒经 宋居士沮渠...

【注音版】略论安乐净土义

略论安乐净土义...

中阴经

中阴经卷上 后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如来五弘誓入中阴教...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注音版】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说出家缘经

佛说出家缘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如是我闻: 一...

梵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梵飜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序 [炖煌出 S. 700]...

佛说医喻经

佛说医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

佛说五大施经

佛说五大施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

【注音版】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

圣严法师:忙人时间最多

在座的居士们,多半是非常忙碌的人,都还能够安排时间...

诸佛为何选择在人间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

怎样改掉爱计较的毛病

问: 师父,我特别爱计较,这个毛病怎么改啊? 慧广法...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

清明节佛弟子怎样做才对已故亲人最有利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

遇到冤家对头千万不要生气

我们每个人都有冤家对头,但碰到冤家对头我们千万不要...

高僧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有说到。例如《...

印光大师呵斥民国奇女子成高僧

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诗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不明经意是否能诵经

问: 请问,我想每天诵念一部经:《普贤行愿品》或《...

什么是「普贤行」

壬二、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

由感受来牵动,这就是颠倒想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