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什么是「普贤行」

净界法师  2019/09/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什么是「普贤行」

壬二、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普贤菩萨,这个普贤是什么意思?体性周遍叫普,随缘成德谓之贤。所以他等于是称性起修,依止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发动的整个功德,是体性周遍而且是随缘成德。

这个菩萨白告佛陀说,我过去曾经亲近恒河沙的如来,在如来的座下而成为法王子,正如《华严经》说的,“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所以他是位居等觉,来帮助十方诸佛弘扬教法。那么他在整个弘扬教法的定位是什么呢?“十方如来教其弟子”,只要这个弟子具足菩萨种性,这个菩萨一定教他,一定要修学普贤行。

这个“普贤行”我们讲一下。普贤我们前面说过,体性周遍、随缘成德。这个普贤行,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是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乃至于普皆回向。

“普贤行”的一个特点,简单地讲就是时空无尽。你看,“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无有穷尽”,这是一个空间的无尽;第二个,“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时间的无尽。

我们一般依止识。你看修行的依止很重要,如果你依止的是生灭心,你可以在净律学佛院发心,可以在净律寺发心,但是到其他的地方不一定发起这个心。我们的发心是有时空障碍的,要在某一种特殊的因缘你才能够发起心,那就不是普贤行了。普贤行是在空间上没有障碍,在时间上也没有障碍,这叫时空无尽。

当然这个地方的特点,你就是要依止不生灭心。你依止的心不能够说是依止根尘碰撞以后产生的识,那就完了。因为根尘每一次的碰撞产生的识都不一样,你看你昨天的心情跟今天不一样。你昨天的心情跟今天心情会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嘛。那你要依止这个心发心那就完了,昨天的心已经觅之了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诃责生灭心。所以他是以不生灭心为因,而产生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妙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开智慧的妙法--梦参长老的亲身经历

你要是能够天天诵持〈普贤行愿品〉,能开智慧!能消业...

如何供养才如法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养净土...

修学普贤十大愿王的功德利益

(1)菩萨现身冥中加被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

念佛与十大愿王

念佛与回向 念佛愿生极乐世界,为的是常随佛学,这与...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略释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 善男子...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简析

普贤大士之德集中就体现在他的十大愿王。在《普贤行愿...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

普贤灵感,遇难呈祥

冲法师系交洲人,立志到印度求法,礼拜佛陀圣迹。即发...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

积德才能延寿

【原文】 龙眼 宗伯陆公①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

【佛教词典】顺次

(术语)此生之次,谓为顺次,所谓顺次之往生是也。是...

【佛教词典】弘教藏

Hongjiaozang   日本弘教书院于1880~1885年的铅字排...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两个指标

《阿含经》讲三个法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

圣严法师的学思历程

或许诸位老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校请了一位和...

你是你的佛

我家附近有个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个凤凰古寺,山下有一...

中阴身应跟哪种颜色的光走呢

问: 弟子看有些书上说,人死后因为业力的牵引仍然会在...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们这个世间...

如何能得到美满家庭

问: 如何能得到美满家庭? 方海权答: 在《三世因果...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

如何判断自己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

因果规律与命运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一切诸报,...

五福的意义

一、五福的意义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