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是否可以即净即密

大安法师  2024/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是否可以即净即密

问:我是专修莲师心咒得大利益,不知净土法门是否即净即密?净密双修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为何韦刺使问慧能师父念佛一事,慧能师父不主张念佛?请开示,令后代学佛人士明了自见。

大安法师答:关于密宗,其实是可以圆融的。说起三密相应,在净土法门就具足。手持弥陀印,就是身密;口念弥陀的名号,就是口密;意念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以及阿弥陀佛的宏誓愿力,就是意密。身口意三业,三密都跟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功德相应,就能转凡心为佛心。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上咒,无等咒,大神咒,总持陀罗尼,所以你至诚念佛,禅也在里面,密也在里面。有这样的知见,才是圆融的、大乘的正见。

谈到禅宗六祖慧能在《坛经》里面回答韦刺使的问题,说有《阿弥陀经》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事,问慧能祖师怎么理解,是不是我们也要念佛求生净土?那要知道慧能祖师是禅宗的祖师,禅宗祖师有自己宗派的门庭施设、宗旨,所以这些禅宗祖师都是指归向上的,指点自性,明心见性的,所以这个慧能祖师就不是用事相上的表诠,而是要用理上的遮诠,扫荡,所以他才会说不需要求生净土,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方?但是这个跟《阿弥陀经》不是同一界面的事情。

西方人,可能当时是不是记录有错误或者什么,西方人是不是理解为这个天竺国为西方啊?如果说你要把这个作为实法去理解,那西方人,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哪有什么造罪的事情呢?祖师对这个答语,都不要作实法去理解,都是问在答处,答在问处,指归向上的。你作为实法去理解,可能就是三世佛冤了。

所以慧能祖师是谈心净则佛土净,心平就无劳持戒。但问题就是你是不是真的心清净呢?心清净确实是佛土清净,当下就是极乐世界。但问题是我们做不到心清净,才有必要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清净平等心。我们业力凡夫你能不持戒吗?心平可以不持戒,你是不是有平等心?有平等心可以不需要持这个戒相。就是没有平等心,我们才透过这个持戒对治烦恼、分别、散乱,得到这样的心平。

所以这里确实不能由宗门下的语言来怀疑或者废弃净土,但我们净土事相上的建立,也不要去诋毁禅宗。禅宗和净土各有法门施设的宗旨、方法不同,相互尊重、相得益彰才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

印光大师: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

五种因缘加持往生者不退转

有人就问,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具足见惑思惑了,常常起...

坐禅时如何调身

在坐禅的过程中,懂得调身是很重要的事情。禅定的功夫...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

以专修念佛来对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推荐】极乐世界的17种依报庄严

作为净土法门的修行人,经常会被问到,极乐世界好在哪...

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戒是一切种类戒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受三皈五戒,就可...

享受五欲的快乐,求生信愿就不真切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问: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大安法师答: 我不...

【佛教词典】甲寺

位于韩国忠清南道公州郡鸡龙山西侧,故又称鸡龙甲寺。...

【佛教词典】月称(Candrakirti 约7世纪中叶)

古印度佛教僧人,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道镜、善道《念佛十劝》

劝君一 长时念佛须真实 归依佛语莫生疑 制护心猿无放逸...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是不是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问: 是不是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号? 梦参老和...

畏苦勤念佛 安详离娑婆

我们最初来到世间是一个人,最终离开世间也是一个人,...

圣一法师《梵网经菩萨戒之淫戒》

六祖云: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世人迷净性...

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很迷恋手机,时常拿爸爸...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

地藏菩萨和我们关系

谁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是佛陀座前,大愿第一的大菩...

水牛王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佛...

怀孕妈妈的胎教之法

历来古今贤圣之人,都是由于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

道宣律祖传记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事。声飞五天,...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佛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超然于世的感觉好像它只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