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绍云老和尚  2023/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说调心。这个心就是当下这一念,我们在堂中用功办道,就是要把这一念摆在“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头上,一心一意地照顾这一念、带有不明白意思的这一念,不起二念。

不是你一会想是不是应无所住、是不是住在这里、住在那里,这是在打妄想,根本谈不上看话头啊!

古人讲:“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你能观住当下这一念,不论烦恼多重、妄念如何翻腾不息,你只要冷眼观察它,妄念马上就停下来了。觉妄妄皆真,你能觉察到妄想,不被妄想转,妄想当下就是真心。

所以古人讲:“不怕妄起,就怕觉迟。”就是我们觉悟这一念迟了,被妄想转就糟糕了。你能觉察妄想,不被妄想转,这个妄想当下就无影无形了。

你就问问自己,能观当下这一念的是谁?知道在打妄想的又是谁?难道你心里面还有两个觉照念吗?妄念一歇就是知道打妄想的这个觉照啊。

所以讲:“妄心若歇,歇即菩提。”你的妄心一歇下来,没有妄心是什么?明明了了、历历明明这一念不就是菩提吗?妄想在哪里找?有个实体吗?你抓住了吗?在妄想无影无形的时候,你要是感觉到话头这一念不明显,你平心静气地再把话头提一下。

提的时候要观察,如果这一念在就不要再提了,再提就是头上安头了,还是妄想。前念过去,后念还没有来,中间的时候观察话头还在,就不要提了,若不在,就平心静气微微地提起来。

提的时候一定要平心静气,不能太猛。气随念转,你一猛,身上的血气随着念头往上升。提得太猛,火气上来了,就会出现嘴里发臭、眼睛发胀、牙齿疼、头昏等种种不适应的现象。

平心静气地把这一念提起来以后,就冷冷地观住这一念,不让妄想、昏沉、无记把这一念打失,这就是照顾话头。

初用功的人必须要借这个话头才能把心暂住。古人讲:“话头如同杵杖子。”因为我们刚刚用功的人,就像小孩走路一样不稳,给他个杵杖子走路就稳了。但是杵时间长了就要叫你把杖子拿掉,不能老让你杵着杖子。

也就是你的功夫到了会用功的阶段,无所谓话头不话头了。因为有这一念疑情在,一线绵延到外没有世界、内没有身心,行住坐卧、穿衣吃饭都在这一念当中,功夫到了这个境界,要是碰到因缘,磕着碰着一下就能桶底脱落了。

功夫用到纯熟的时候,想打妄想都打不起来。在云居山的时候有个星明师,他那时候四十多岁。他用功用到什么程度呢?一诚老和尚十三岁跟随父亲学石匠手艺,出家以后到云居山来,老和尚叫他专搞修建。

明月湖的闸口经常漏水,需要修理。他就跟当家师说要找个小工帮忙搬石头、水泥,当家师就让星明师去。早板香没坐就去了,一诚师让他搬石头,扛起一块七八十斤重的石头,扛过来应该放下,他不放下扛在肩上两头跑,直到早板香开静了。

当家师跑去看,看到他扛个石头两头跑,就问他:“星明师,你把石头扛着两头跑干什么?”“啊,我扛石头跑啊。”“砰”的一声放下来,在地上砸个大坑。

一诚师讲:当家师,你怎么叫他来做小工?我喊他二十声他都不理睬,扛着石头两头跑,真是个怪人。当家师知道他这个人做功夫用功得很,功夫做到正得劲的时候,不知道有个七八十斤重的石头扛在肩上,只是两头跑。

他有时候两三天不吃饭,就只知道干活。叫他吃饭,他就说:“哦,吃饭。”吃饭时躲在砖头后面,行堂的知道了就监督他吃,结果一吃能吃十碗饭,也不吃菜,就这么一个怪人。

热天再热,他在禅堂拐角那儿打坐,身上叮满了蚊子他也不打,他说:“打它干什么?结个缘嘛。”现在讲那要生病啦,不得了了!看到这些怪现象,我们那时二十多岁就感到很奇怪。

有一天晚上开大静了就跑去问他:“你一天到晚坐在这里也不讲话,有没有妄想?”他说:“啊,还有妄想?我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再问就不吭声了。

我们去问虚老:“星明师是不是吹牛?他说他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老和尚说:“确实是这样子的。但是一番两番不行,他那八识田中的无明种子还有,还会往外翻。”

功夫用到纯熟的人,你看他行住坐卧好像有三分痴呆,但是他内心不呆。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吟诗”。就是行家对行家一看就知道,你不是行家会认为他是痴呆。

第一个七转眼就要过去了,如果我们不提起惭愧的念头,不用精进的心来办道,把大好的时光空过就对不起自己吃这一番苦头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绍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把顺逆境界转成真如本性的历练

《法华经》认为,你应该是历事炼心,把顺逆的境界转成...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还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

一切不离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

10句人生忠告

1.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

【推荐】如何判断出自己临终是否能往生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目前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准确地...

印顺法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现代学佛的又一倾向,是出世的。佛法中,人天乘是恋世...

【佛教词典】陀罗尼

华译为总持,总是总摄一切法,持是能持无量义。也就是...

【佛教词典】羯磨时节

亦名:作法时节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言就时者,凡作...

梦中见佛的公案

这个忆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讲到这个忆念,这个感...

用一颗欢喜的心来对待生活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竞争也日趋激...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记得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读过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戴斗笠...

什么样的人才拥有好的命运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

每天拜佛的重要性

我们每天修行,必须要有一段时间来礼佛。礼佛一方面降...

放弃小利来成就大事

意不并锐,事不两隆,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事情要自己...

这四种念佛功夫,都是同步跟进的

说到持名念佛,由于每个人的根性或者与这个法的缘分有...

三千亿无形财产

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有一天出宫巡视人民的生活。一到...

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

蕅益大师说,我们一个人在成佛之道,其实最难最难的地...

下人不深,不得其真

今天讲印祖的《竭诚方获实益论》中的关于求取世间学问...

如何调伏我们的业力妄想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

如何正确修习大乘的空观

大乘止观的智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大乘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