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

净界法师  2023/09/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

蕅益大师说,我们一个人在成佛之道,其实最难最难的地方是三界的生死,因为他退转最多。你的烦恼会干扰你;你的冤亲债主、魔障会干扰你;你死亡,不断地死亡,把你整个修行中断。你本来修得好好的,你的状态是最好的,夕阳无限好,但是死掉了,死掉以后,你前生的善根忘得一干二净了。

所以,对凡夫来说,是需要一个清净的国土来保护。创造一个无瑕秽的国土,对我们凡夫就像小树得到保护一样,尤其对资粮位的菩萨来说是很重要的。华光如来看到了凡夫有这样的需求,他经过再三的思考,决定要创造一个离垢的世界,来保护这些善根没有坚固的凡位的菩萨。

我们看壬三的“颂众数说法”。看经文。

彼国诸菩萨,志念常坚固,

神通波罗蜜,皆已悉具足,

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

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

当然,教化不但是只有佛陀,他必须有眷属,有大菩萨作眷属。这个菩萨眷属他有三种功德:第一个,“志念常坚固”。这个代表一切了。这个菩萨是心中没有疲厌的大菩萨,就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神通波罗蜜”,这是指菩萨的善巧方便。第二个,“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他亲近诸佛以后广修六度,得到诸佛的称叹,善能修学六度。“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大菩萨!

我们前面说过,不管你是实报庄严土的菩萨,不管你是方便有余土的这些声闻人回小向大以后往生到净土,或者是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的凡夫往生到一个净土,正常情况有两个条件:同愿、同行,你必须跟这尊佛因地的愿力相同。他很重视持戒,你就必须重视持戒;他很重视智慧,你就必须重视智慧。他在六度里面偏重哪一个修行,你必须要随顺他的愿力,随顺他的修行,然后你才可以去招感,临命终的时候往生到这个国土去的。这个是《维摩诘经·佛国品》这么说的,一个净土是因为愿力跟修行的招感。当然要有一个带头的,就是因地有一个带头的,有一个号召的。就是,这件事情在做的时候,一定有一个领头的,那个人就最后作佛,其他人做他的眷属。

当然有例外。阿弥陀佛有点例外。你看阿弥陀佛国土。阿弥陀佛国土,善导大师叫顺从本愿。念佛的时候怎么念呢?顺从本愿。蕅益大师强调说,极乐世界的特殊之处在于,共同的愿力、共同的修持中,他不强调共同的修持这一块,这是特别的地方,因为阿弥陀佛用十八愿来补足共同的修持。

他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用持名来取代共同的修持。那么这样子就代表了,你即便造了五逆十恶,你的修持跟我修持不一样……一般要到净土去,佛陀修十善业,他要创造一个宫殿楼阁,他要广修布施,你就必须广修布施。而这个人造五逆十恶,他怎么往生呢?他跟佛陀没有共同的修持,哪一个人造业往生到净土去的?

阿弥陀佛例外,他强调持名,这是他“共同的愿力、共同的修持”。蕅益大师说,什么叫净土宗共同的修持?“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这就是净土的共同修行,就是念佛。所以,他略过了整个六度的修学,这个是阿弥陀佛净土微妙的地方。他为什么能够把摄受的根机拉得这么广?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但是你不能谤法。谤法是全世界最严重的过失,你起邪见颠倒了。

就是说,诸位!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不能起颠倒。这是整个净土宗的底限,这是最低、最底限。烦恼是虚妄的,罪业也是虚妄的,但你起颠倒了,那谁都救不了你了。所以他的指标就是临终的时候保持正念。就是我不管你罪业有多大,我也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但是请你临命终的时候保持正念,然后提起佛号,然后忆念佛陀,然后以佛陀的愿力当你的愿力,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然后顺从本愿往生。

其实,你如果把各式各样的净土研究过以后(我们后面会谈到四大弟子的授记),阿弥陀佛净土真的是很特别,因为他只有共同的愿力,他不强调共同的修持,他只要求你持名。所以他这样子的话就变成怎么样?修净土宗永远不嫌太晚。因为你如果要求共同的修持,那就不是一生一世的了。

所以净土宗为什么叫果地教,其他的往生叫因地教?就是佛陀在做什么,你要跟着做。你要往生到其他净土,佛陀在修布施,广修布施,你要跟着做。共同的愿力、共同的修持招感共同的国土。净土宗例外,他没有共同的修持,阿弥陀佛在做六度的时候我们在造业。但是你要起惭愧心。所以净土宗它为什么临终要忏悔?就是你的思想要纯正。就是说它可以不管你的烦恼,它也不管你过去的业力,但是你要怎么样?从今以后你要顺从本愿,然后执持名号。

这个地方我们看,这些菩萨“志念常坚固,神通波罗蜜,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这一点来说,他就强调这些往生的菩萨必须跟华光如来一样做。华光如来做什么事呢?他做了三件事:“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这些菩萨必须要随顺他的愿力跟修行。

所以净土宗是方便中第一方便的,例外。

《妙法莲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

八种方法使净土法门成就

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

善导大师睡眠念佛法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

阿弥陀佛佛号里包含了哪些信息

问: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里包含了哪些信息?是否包...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

念佛是看您的用心而不是资历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后,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自性的映现

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

【佛教词典】共不共业

共不共业者:   一、若业能令诸器世间种种差别,谓之...

【佛教词典】善资寮

(杂名)禅林之称。住副寺已下知事退休人之寮舍也。...

点燃我们的心灯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

十不善业的果报

【一】花报: 《了凡四训》: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个性好的,到哪里都会跟人...

初学佛时三种不正确的心态

许多人在学佛的初期或多或少都会犯一些毛病,有些人所...

星云大师《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

俗话说:人死留名,树死留皮。人到世间上来走了一趟,...

【推荐】为何得不到观音菩萨的感应,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神通妙用,有求必应。《普门品》...

【推荐】荷花与泥土

泥问: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

剃国王胡子

从前有位国王,他有一位亲信。在一次战争中他拼命地救...

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为苦无有欢乐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城里有一位长...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道

佛说:又有一处从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觉而修习定慧的正...

以身济子的母鹄

佛言:在久远的过去,有一位菩萨,身为鹄鸟,生有三只...

【佛学漫画】瑜伽焰口

瑜伽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