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绍云老和尚  2022/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又如何了脱呢?这都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世尊告诉我们生死的根源就是妄想。所以,任何法门,无论是念佛、持咒,或是参禅,根本上只是一种方便,其作用都是对治妄想。然而,在种方便法门中,又有什么不同呢?

虚云老和尚曾经打过这么一个比喻:譬如到一个目的地,有的步行、有的乘船、有的乘火车、有的坐飞机。那么修行持咒、念佛等法门,就犹如步行、乘船、乘车。而参禅这一法门,就像坐飞机一样,直来直去,不受一切阻碍,快捷了当。所以古来说此乃最上乘之法门。

修习这一法门的首要条件是要具足信心,信什么呢?信我们当前这一念,就是我们了脱生死的主要关键。当前这一念不随贪嗔痴转,不随色声香味触法转;当下一念无生,明明了了,了了明明,还有什么生死可了呢!所以,问题是在于我们当下不肯承当。

傅大士说: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衹这语声是。”可知我们终日与佛一起,还要求佛加被。其实你这一念,念念将了自性;如果不生二念,你就是佛。但是,我们就是不肯承当,还要处处求佛加被,修持其他种种有为法门。所以《楞严经》中佛说:“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然而,修持这个无上法门也有先后次第。因为各人的根器不同,修习不同,所以行持时也有层次上的分别。若然,我们参禅工夫得力,则能渐渐远离五蕴。五蕴者,即色受想行识。

《楞严经》(卷九)上佛说: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你们在道场中,诸念消除,妄想息灭。

“其念若尽”妄想消尽,弃念入静。则诸离念。一切精明。”没有了妄想诸念,心就能精明明了。

“动静不移。忆忘如一。”不移就是不转;忆忘如一,即记起来也是如此,不记起时也是如此。

“当住此处。入三摩提。”三摩提就是正定。

“如明目人。处大幽暗。” 如明眼人,入于暗室。

“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喻未破色阴也。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如暗消除,色阴突破,色阴清净就是见到自性,也就是破了本参。随着个人工夫的深浅,破本参的程度也有不同。一般说破了本参,就能见了自性。

要到受阴尽了,得意生身,才能来去自由。所以得意生身的人,就如同从笼中出来的小鸟,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我们修行人如果受阴一尽,便能来去自由了。所以古来祖师有的把腿子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唐朝洞山良价禅师的示寂便是一个好例子。

指月录卷十六记载: “师将圆寂,便剃发澡身披衣声钟辞众,俨然坐化。时大众悲痛欲绝,号恸不止。洞山禅师忽然开目对大众说:“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 ”于是命执事办“愚痴斋”,大众仍然恋慕不已,拖延至七日后,食具方备,禅师亦随众斋毕,就对大众说: “僧家无事, 大率临行之际,务须喧动。”便归丈室,端坐迁化了。”若想阴净时,就没有妄想,昼夜六时虚明直照。五蕴皆净,就成圣果,真正了生脱死了。

在宋代,黄龙禅师发明了三关的法要。初关叫“祖师关”,也就是“破本参”,即是开悟了。如果再加功办道,到了事理圆融的地步,你就能“过重关”。在重关上再用功进步便能脑门生眼,一切无碍,便是“破牢关”了。

其实参禅这一法,只要你把一个话头参到底,根本不受这个三关约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绍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坐禅时如何调身

在坐禅的过程中,懂得调身是很重要的事情。禅定的功夫...

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聪明者...

想要了生死,必须真修实证

想要了生死,必须真修实证。倘若只有悟而没有证,纵然...

修行不是为了了生脱死,你还谈什么呢

现在我们修行为什么很难成就?烦恼重,一念佛就昏沉,...

金刚经感应录:降伏湖神的经师

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庙,传说湖神非常严峻凶...

星云大师《生死烦恼》

一、生死的过患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死是修道人最...

临终病苦最易受用的法门

有一次,我到一间道场,那间道场一向是打禅七的。咦!...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佛教词典】十一地

【十一地】 p0104 入阿毗达磨论下二页云:地有十一。谓...

【佛教词典】莲华门

(术语)金刚界曼荼罗道场所设之门户也。顶间画莲华,...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

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

星云大师《学佛要学吃亏》

一九四一年,我受具足戒时,得戒和尚若舜长老在教礼时...

【推荐】老鼠托梦昭示邪淫之报

2005年前还没有对佛具备正信,直到2005五一期间,才体...

昌臻法师《修念佛法门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净土宗的祖师永明法师提出来的。...

一句经文以令我等获福无穷

一天,明心居士送佛经来到一寺庙,与众结缘,时有一穷...

智慧资粮比福德更重要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贤愚经》里面,讲到一...

10种食物对排毒养颜最有效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身排毒养颜的健康。专家指出,只有...

如何摆脱不幸的人生

问: 工作处处受挫,感情上也不顺利,全世界都不理解...

不要忘了感谢你的「仇人」

与一位作家朋友聊天,我问是什么促使他不停地写作?他...

修道者应跟什么样的人常待在一起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修持门中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