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净界法师  2020/02/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听闻的那种一时的作用,是听闻的内在体性),来指示六根之性是常住不灭的真因。我们要的是那个闻性,不是听闻的那个生灭的作用。

看经文。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这一段很重要。我们现在要站在闻的角度来看声音,不能站在外境的声音来看声音,站在听闻的角度。佛陀说,阿难!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乃至于余音的回响也消失的时候,你告诉我说没有听闻的功能,其实这个是错误的。因为,假设连听闻的功能也消失了,那么闻性就灭掉了。

如果我们的闻性灭掉,这个时候就没有明了作用,就像枯木一样没有明了作用,因为它整个闻性消失了。那么钟声再击发的时候,你怎么能够听到声音呢?因为闻性已经消失掉了啊!可见得,生灭只是一时的听闻的作用,但是那个体性,那个闻性是恒常存在的,所以它能够“知有知无”,这个闻性能够知道“有声”,知道“无声”。

“自是声尘,或无或有。”所谓的生灭,只是外在的声音或者“有”或者“没有”。难道说耳根中的闻性会有“存在”跟“不存在”的差别吗?它恒常存在的,它能够听到有声,也能够听到无声。

所以,“闻实云无,谁知无者?”如果说耳根的闻性会随声音而消失,那么又有谁知道“声音已经没有”呢?你说耳根已经随声音走掉了,现在没有声音了,那你怎么知道“没有声音”呢?那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那还是闻性嘛!

所以,远离声尘的那个东西是谁?就是“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的是谁?我们现在不要去注意跟声音在一起那个“闻”,去注意那个在听当中不跟声音在一起的。你听到声音,有一个是跟声音在一起的,有一个是没有跟声音在一起的,你要注意的是没有跟声音在一起的。

跟声音在一起的那个随声音就消失掉了,但是有一个是不跟声音在一起的,那个东西你要把它找出来,就是“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的那是谁?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所以你应该知道,你从这个地方产生判断力,外在的声音在听闻的过程当中是有生有灭的,声音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但是闻性,你的闻性却是不随声音而有生有灭

“令汝闻性为有为无”,闻性并不随声音的有而有,也不随声音的无而无,它是常住不灭,是恒常存在的。这个就是我们整个修行的真因。你不要老是去注意跟声音在一起的那个六根,你要去注意没有跟外尘在一起的那个六根,就是我们讲的闻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在本来无一物处当中,提起佛号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依这个标准来看,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同行至湖南鳌山时,遇雪不能前进。...

【推荐】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

达摩祖师《一心戒文》

一、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不生断灭之见,名不杀生。 二...

灵山只在汝心头

忆念三宝的修行非常重要。我们时刻忆念什么,心就会和...

知足是内在的觉醒

常念知足。就是内在的觉醒,知道万法因缘生,不妄求,...

先找到根本,才有资格修学

我们看现瑞许说: 即时如来从胸卐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

【推荐】《大宝积经》中佛陀开示修行的四十法

第一、想得到端正的身体,要做到: 一、对恶友不起嗔...

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一日之计,始于清晨。 前人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

【佛教词典】三种最胜无上

【三种最胜无上】 p0204 瑜伽十四卷七页云:又依道及道...

【佛教词典】万法

语同“诸法”。总赅万有事理之语。即色、心所亘即之一...

春节,请把「五孝」带回家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

岭东第一禅——僧稠大师的故事

僧稠大师从幼年时就勤学苦读,到青年时已精通经史子集...

念咒时信心最重要

从前,有个没读过书的乡下老太婆,天天念「唵嘛呢叭咪...

把我执我慢修理干净

破我执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空性、心性也是非常...

素菜的6个优点

1、鲜嫩淡雅,赋味随意 素菜制作原料,主要有植物油、...

释迦牟尼传

一、出家前的生活 1.太子降生 我听到过这样的故事:二...

什么是皈依

问: 什么叫做皈依? 慧律法师答: 皈依分两个角度:...

曲折所带来的财富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写道:莫...

面对妄想有两个方法

《楞严经》告诉我们怎么修不生灭心,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先...

虚云老和尚《佛教律学入门》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

如果人人出家人类会灭绝吗

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依佛教去修行,人类岂不要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