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宏海法师  2018/09/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些建议。

宏海法师答:学佛讲“解行并进”。“解”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佛法不管是从名相词汇上或者义理上熏习的过程。这个熏习的过程,就是慢慢了解的过程,最好再配合着你有一些“行”的体验,当这种体验慢慢积累得有点儿感受的时候,再返回来闻思法义,你会感觉这个风光是不一样的。这跟我们先教条地学习一些佛教知识,然后再模仿牵强地去找那个感受,它是不一样的。并进肯定比一瘸一拐走得好,所以我建议大家真正想发心学佛,初入门时不管多少都需要安排一些定课。

我们也不要想、也不敢说一口吃成个胖子,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发心很勇猛,甚至想要去阅藏,恨不得一下子把释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所有的教法,所有的经典都得了然于心,这种心态其实是挺危险的,也是不现实的。真正能够通达三藏教典的三藏法师,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根器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我了,包括很多的大法师自己也说,佛说的经典里面,有些他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能够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契合当下时代环境的,能够最好、最简单、最快得利的一个法门长期专修才是一个明智之举。

如果大家能够以“净土为归”的话,那我们该怎么学呢?一定是从“信愿行”入手。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此国太苦、彼国极乐,愿意往生;老老实实持名念佛,执持名号。这就是净土化繁为简最精练的修学诀窍,就这三样。你只管念,但是你念,一定是建立在信愿之上。

具体来讲,从解门上一定是一门深入。最好能够把净土五经一论及净土宗祖师大德的著作熟读,来建立净宗正信正见,如是方可获得真实利益,不致走错路头。等到你对净土的信心已经很坚固了,念佛行持上也有了功夫了,这时候你可根据个人情况旁涉其他大乘经典,以广见闻。

当然对于净土经典和论著的学习,一定也要立足于对净土法门的修学。也就是说,我们求生极乐世界的本位,要怎么样成功?因为学了要致用的,学这么多经典,怎么学?能不能学对?确实学习佛法、学习佛教的义理,是需要悟性的,它跟知识也没多大关系。那我们学修净土用功方法体现在哪里呢?诸佛诸祖从中总结出来千古不变的铁案,唯一的修学原则就是——“信、愿、行”三资粮。

对于初学净土者,最最主要就是以培养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信”《佛说阿弥陀经》中:“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从事上信这“二有法门”,相信有佛有净土,这也叫仰信。

我们在学习《阿弥陀经》这部经典时,就会发现,最后讲到的四个菩萨很有意思 。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他是大智慧,才能承担净土门,它就是表“信”的;第二个菩萨是阿逸多菩萨,翻译过来就是弥勒菩萨,将来发愿当来下生,就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在龙华三会树下成佛,那么他就表的是“愿”的。最后是乾陀诃提菩萨(即不休息菩萨)和常精进菩萨,这两人作为同修道友,他们有一个特色是精进不懈怠,可以为了度一个众生,生生世世随行六道,不生疲厌心地去度化,那就是表大“行”的呀,一心不乱之行。所以说,《阿弥陀经》里面四位菩萨当机者,就是表“信愿行”的。

《无量寿经》里面,它的核心内容除了法藏比丘在因地,以及后面的“五恶五痛五烧”给我们陈述得特别到位,中间最主要的是什么?是四十八愿。这部经典的第十八愿是核心眼目,“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一句话是“至心信乐”,表的“信”;“欲生我国”表的是“愿”;“乃至十念”完全表的是“行”。所以说这部经还是表的“信愿行”。

在《观无量寿经》里边我们可以了解到,韦提希夫人跟频婆娑罗王他们平常也会请佛陀王宫里来应供,有时候六斋日还受个八关斋戒等等,这些善法修行他们也会随缘做。可是直到后来他的家庭发生戏剧化的悲剧,人世间最惨莫过于杀父杀母,韦提希夫人当时已经绝望了!可是不把她逼到绝路上来,她发不起来厌离心,不想求生极乐世界,这也是愿力的一种衬托,所以在这种心境下才致使她发愿“愿生无忧恼处,不闻恶声,不见恶人”。学过《观无量寿经》后你就知道这部经典把厌离娑婆发愿往生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念佛圆通章》唯说“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就是表念阿弥陀佛这一个单纯甚深之“行”的。包括《观无量寿经》里面讲了十六妙观和净业三福,就是非常有操作性,让你去具体实施的行门,都是表“行”的。

具体“行”门的话,虽然这三部经典里面都讲到,也有十六妙观,也有三辈往生,可是最后落脚处,《阿弥陀经》里边只讲执持名号。《无量寿经》的宗旨是一向专念,“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在《观无量寿佛》里面,后来的注释讲到说“观虽十六,言佛便周”,就是虽然有十六种观法,最后念一句阿弥陀佛全部具足了,还是持名妙行。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每日坚持念佛号这是必须的功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数量要求,越多越好,以数量求质量,不可自瞒自欺。

对于上班族的中青年人来说,时间上实在不允许你安排定课,你在早晚固定的时间把心调到最清净最虔诚地状态,最保底最保底你早晚用慈云忏主传的十念法。一呼一吸为一念,随着自己的肺活量,既不拉长也不憋短,每一念也可以是数遍佛号,乃至只能念一声亦可,或六字或四字,念满十念即可。剩下的时间随自己的因缘散念,不管是正心打坐摄心,或是上、下班途中,哪怕是在做饭的时候等等这些时候,只要不影响工作或安全,你都可以持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你也不要管它打不打妄想,打妄想也继续念,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要从数量当中慢慢念出功夫来。因为我们修净土主要的功夫是从信愿上入手,要生真信切愿,还要常常地闻思净土的经典,当你越来越能感受到阿弥陀佛为我们所发的那些大愿,慢慢你内心的信愿生起来,念佛号的感觉也会越来越不一样,心也不容易散了。

那么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每天做完了功课一定记得回向,把今天的功课能够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净土中,同证无上菩提,这样的话就是简洁庄严,比较圆满。

最后还想强调一下的就是,不能光说我做了多少功课,还要保证功课的质量。功课的质量取决于你的心,你的心是否“诚”,虔诚的诚,不是沉重的沉,好多人越做功课越沉重,觉得遥遥无期或者怀疑有没有效果。所有的弊病都出在我们的心不够诚。印祖给我们开示做功课时“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

很多时候潦草粗率是我们做功课的一种常态吧,马上要上班了,早饭还没来得及做,或者洗漱地超了时了,哪记得说早上要先上香,念十念,很多时候是粗率的呀,而且一旦进入到潦草粗率中,他会越来越潦草,走着走着,最后就走的没边没沿儿了,这个至诚恳切的心,就跟到三九天的水一样,即刻就冻上了。你心诚的话就不要说专修做功课了,随意在哪里行走,只要把这个心念提起来当下就是道场,当下就可以做功课,念念都在精进勇猛,所以在这个心态上还需要常常的调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

【推荐】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圣严法师《共修与独修》

为什么一定要共修呢?只要够虔诚,难道不能一人随时随...

诽谤弘扬正法之僧有何果报

问: 请问师父,如果有人恶意诽谤弘扬正法之僧,这有...

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

《阿弥陀经》里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问: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正如法师答: 阿...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不吃鱼的10个原因

1.疼痛:鱼类同样有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像所有动物包括...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

我们一般人追求名闻利养,你怎么把生命的方向调正呢?...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

【佛教词典】二寿行

即留多寿行与舍多寿行。(一)留多寿行,乃阿罗汉为饶益...

【佛教词典】七十二天

(名数)六十九天,太山府君,五道大神,及大吉祥天,...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

西行天竺历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

世间并没有不好的东西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

吃水果也有大学问

入秋后,一批又一批秋季水果源源不绝地推上市面,而且...

从小吃过不少肉还杀过生,现在该怎么做呢

问: 我已28岁,从出生到现在吃过不少肉,也杀过不少昆...

修行不在于找「境界」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印光大师:临终舟楫(白话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为了令其离开分段生死的虚假形体...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今大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