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大安法师  2015/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他有个特点就是常行一法,就是恒常地修行一种法门。

以一法总摄一切的善法,这就是阿鞞跋致菩萨修行的特点。那么相比较凡夫众生,正好相反。凡夫喜欢多元化,喜欢搞很多,心就很散乱。今天张三,明天李四。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这正是凡夫众生的一个特点,很难成就。

所以这个“一向专志”,不仅是出世间的佛法,就是修习世间的某个学问,或者做成某个事业,也得要有一向专致的特点,不能搞杂了。每个人都有宿世的一个好乐、特长,要抓住特点去做,才能成功,不能漫天“撒胡椒面”。

有很多企业家也谈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专门做他擅长的事情;但有的企业家,赚了钱之后就不知所以,到处投资。对不熟悉的地方也投资,搞得越来越大,最后不可收拾。把所有的钱都亏进去了,就失败了。所以要一向专志,不要分散。

我们中国有部上古时候的书,叫《阴符经》。《阴符经》实际上是一部兵书——讲怎么打仗的;但它同时又是一部道书——修道的书。它里面有这样几句话,很有哲理:“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大家听了可能不知道在讲什么,解释一下。“瞽者”就是瞎眼的人——瞎子。如果一个人眼睛瞎了,那么他耳根的听力马上就会提升,功能也就会增加,

战国时期有个叫师旷的大音乐家。音乐家是需要耳的听力来辨别微细的五音——宫、商、角、徵、羽是不是协调、和谐。师旷为了使耳的听力更为增上,他故意把自己眼睛熏瞎了。等熏瞎之后,他耳根的听力真的马上成倍地增上。甚至得到了神妙的功能作用,就是他听一个人的声音,就能够知道他的命运;听一个国家的主流音乐,就能判断这个国家的兴衰。这叫“瞽者善听”。

“聋者善视”,当耳朵听不到的时候——聋了,眼睛的视力就会加大——明察秋毫。这是我们平时都能感觉到的。

好,那就用这个现象来表达一种哲理,表达什么呢?就是我们不能分散。“绝利一源”,绝就是杜绝一切利益上的引诱——把所有的心力集中在一点上。绝利一源,这样用师十倍。

“用师十倍”就是产生的功能作用增加了十倍。如果会打仗的,可能他就把这引申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虽然一分散,不如对方的兵力多,但如果把所有兵力都集中起来攻一个点,就会打胜仗。其他点再个个击破。最后就形成兵力的一种从劣势转为优势的情况。

然后“三反昼夜”,在一昼夜当中精益求精,又在这一点上不断地加大。那功能作用就会呈几何级地增加了一万倍——“用师万倍”。

所以无论是上古的古圣先贤教诲我们的,还是阿弥陀佛因地时完成四十八大愿建立净土,都是要一向专志。我们看经典,就要落实在自己的行动当中,也要做到一向专志。

《佛说无量寿经》中讲三辈往生,就把 “一向专志”表达出来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为什么要一向专念?由于阿弥陀佛完成大愿,完成净土,他是一向专志;现在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相应,我们也要一向专念,要专修。

善导大师他为什么讲五种专修,是符合净土法门理念的:读诵——读诵净土经典;礼拜——礼拜阿弥陀佛;称念——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观想——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供养——供养西方三圣。

五种专修就是表达“一向专志”,就是跟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产生一个密切的关联。

这样你的心力已经倾向那个地方,临命终时无论怎么样你都会去!因为你的心理定势——惯性的力量——就是种子的串习,都指向了西方极乐世界,不会到其它地方去。所以绝对不能散修其他。

阿弥陀佛因地做菩萨时,“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种一向专志,不是他一生,而是无量劫生生世世都是一向专志的。

这就正好跟前面世自在王佛给法藏比丘的一个开示相呼应,说你要建立一个殊胜、超胜十方的刹土,这个可以啊,能实现哪!就好像一个人要舀大海的水,只要多生多劫都去舀,终究能把大海的水舀干,见到大海底部的妙宝。你看世自在王佛也是谈“至心精进”的问题,至心也就是一向专志。

所以我们无论修净土法门,还是做世间事业,要把“一向专志”作为我们做事的一个最高原则。我们无论在世间看那些成功者,还是修道看那些成就者,就会发现:其实人和人之间禀赋的差异不是很大。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就是意志力问题、专心致志的问题。

孟子讲弈秋教两个学生,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学下棋成了国手;另外一个学生一边学下棋,一边猜测有天鹅飞过来,就想像:“我能不能把它打下来,做个菜吃。”他老是分心,就被淘汰下去了。

孔子在森林里见的那个老人能够抓知了,竹竿一上去就把它抓下来,像探囊中之物一样。能够达到这个神妙,也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道家也讲九转丹成,丹成要九次的反复。所以我们看这些经典、一些重要的文句,我们要看清楚它的方法论的原则。

我们要做到用志不分——一向专志,念佛的神效才能上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语译

我是修学净土宗的初学者。净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

看到别人修的法门,万不可生怠慢轻视心

我们要止息一切的恶法,因为我们过去生当中,有很多的...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

真实办道方能获得法益

往昔古人参访善知识,动辄需跋山涉水数月,艰辛之至。...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昨天我们讲了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

每一次的付出,都为心中砌一条大道

有三个工人在工地上砌墙砖,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以杂毒之善求生净土,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大安法师:只拜西方三圣就行吗

问: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

【佛教词典】十

(术语)华严圆教说诸法之数量,总以十。以此现其圆满...

【佛教词典】二种愚

【二种愚】 p0023   杂集论七卷十六页云:问如经中说...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

我可以永远不去净土吗

【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

为什么很努力却挣钱不多

佛法中讲:财布施得福报,有福报才有财富。我们要明白...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

七事得梵天福报

培福、种福不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须时...

星云大师《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大家晚安!我今天想从教学...

为何要强调专修

建立信心之后,再看第二种是就行立信,就是在修行上建...

憨山大师:念佛与参禅

学佛没有其他伎俩,也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生处要熟,熟...

佛教中「卍」字由来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见的符号,读作万或室利靺...

如何面对七情六欲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会有这种疑问:我要开始修行了,我该...

戒香

仙人山中,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味。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