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明海法师  2018/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昨天我们讲了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使我们的修行停滞不前。以佛法的正知见来看,本来是没有魔的。因为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一切平等无二,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障碍他了,所以魔是对我们众生而言的。

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不管竹子多么密,水都能流过去;山多么高,云都能飞过去。为什么在我们众生的份上成为障碍呢?因为我们没有达到那个境界。所以,就修道过程来说,对魔障有一些了解是必要的。

今天我想再简单地介绍一下出现这些魔障比较常见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修行不够精进或者懈怠,魔趁虚而入。有的是因为智慧小。为什么智慧小?深入经藏不够、闻思不够,有一类修行人特别不重视闻思和学习。

有的是因为没有善知识摄受,这一条现在也比较普遍。他以为自己看看书就可以,缺乏善知识的教导、摄受。有的是亲近了善知识,但是所得不深、得少为足——学得很浅就离开了。有的是因为与恶友为伴,亲近恶人。有的是因为喜欢酒肉——喝酒心神散乱,容易招致魔障。

还有一种情况叫“初业喜独处兰若”,什么意思呢?初业就是指刚刚开始修行的人,就喜欢一个人去住山洞、茅棚或者去闭关。刚修行的人不要这样,要处众。以寺院来讲,在众中修行,僧团摄受我们,是我们修行的保护伞和屏障,使我们不容易着魔,也不容易出偏。

还有的是因为置身于斗争的地方或者容易生起斗争的地方。由于外在的斗争可能会殃及到我们,修行人不要去这些地方。

还有一种修行人喜欢执著梦境,也会成为着魔的因。本来我们醒着就是梦,晚上的梦更是梦中梦。有的人太过于执著,把梦当成是真实的。固然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梦来观察我们的内心习气、善根,但是如果执以为实,也容易着魔。因为外魔就利用他这种执著。

还有一种人喜欢各种各样的兆头——这个好,那个不好,把自己的生活搞得神神秘秘的,也是容易着魔的因。有的人谈论太多,心容易散乱;有的人心绪繁多,理不清,都是着魔的因。所以,修行的人最好心态简单一点、单纯一点,这样最适合修行。

古人也教导我们,有些人修行中的表现是魔力加持。魔力加持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较常见的有以下这些:比如或者突然生病,却不去求医,那这个可能是死魔,因为你可能会因为不去求医而死掉;还有的人丧失正念,痴痴呆呆的;还有的无缘无故地表现得闷闷不乐,心情郁闷,这些都要觉照一下。

还有的人老想去寻死。还有的人非时舍自身血肉,就是在不合适的时候,在自己的境界还没到的时候,舍自己的血肉行菩萨行,以头目髓脑做供养或布施,这种行为也要注意;或者无意义地断割身肉,有的修行人无意义地伤残肢体。

还有的修行人没有出离心,希望自己具足世间的一切资具——世间的财富,吃的、穿的、用的这些东西。还有的人对于外在的各种受用生起很大的贪心,包括一切衣食住行,比如出门坐的车,等等。还有的人经常变卦、改变主意,说话不算数。这些要注意,都有可能是魔力所为。

还有的人自赞毁他、于三宝分别好恶,就是赞叹自己、诽谤别人,分别这个师父好、那个师父不好,对自己的师长失去净信,说师长的过错,这也是魔力加持,要觉照。

现在这种于三宝分别好恶的情况相对比较普遍——对道场、寺院、出家人包括高僧大德分别。这使我想起我们老和尚讲,过去虚云和尚的座下弟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他就经常骂“魔王”,这个当然不是骂人,而是骂我们心里这些烦恼。实际上分别炽盛确实是一种魔。

还有一种修行人,染上一种特别的嗜好,比如看戏、唱歌、跳舞,或者喜欢去喧哗热闹的地方——商场、网吧等等,他在寺院或者安静的地方待不住,老想到人多的地方去;看佛经、诵经也待不住,这个也要觉照,也是魔力加持。

总而言之,最大的魔是什么呢?就是烦恼,就是贪嗔痴慢疑。众生之为众生就是因为有这些烦恼。众生的世界有它自身的惰性和惯性,我们把众生轮回六道、成立贪嗔痴慢疑的这种惰性称为“魔”。你想超越这个境界或出离这个境界时,有一个力量要拉你回来,因为我们都在这轮回,你出去还得了吗?其实这就是魔障。

怎么对治这些障碍呢?很简单,要真正地发起出离心、慈悲心和菩提心,那么前面说的所有魔障——不管是外在的、内在的,还是隐蔽的、显露的,都不会出现,也障碍不了我们。每位修行人一定要检查自己的修行资粮、自己的功德,出离心有没有够,菩提心有没有够,有没有慈悲心、平等心,每天都要检查。

再有就是,修行一定要依止善知识,遵循常规。这个常规不是世间的,而是佛陀的戒定慧的教导。我们要遵循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持戒、修定、发慧,闻、思、修,要依止善知识。对出家人来说,五夏之前专精戒律。我们遵循佛陀的这些教导,就一定不会有什么魔障。

当然,如果我们的修行很精进,真正到了要断惑证真的关头,也许还会有各种考验,但是这些考验只会使我们的道力更强,那也是修道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也示现降魔,之后再成道。

有的人也许会问: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已经是一生补处菩萨了,怎么还会有魔障来障碍他呢?其实这是他老人家的一种示现。在你悟道之前,一定会显现各种考验,只要你真正地资粮具备、道力足够时,这些显现的考验自然就是小事儿。

所以佛陀在菩提树下时,魔君软硬兼施——软的就是有很多美女,硬的就是向他放箭——美女来的时候,佛陀用手一指,她们都变成老太婆,牙齿也掉了,头发也白了,脸上都是皱纹——这是无常的本相啊!箭放过来的时候,他用手一指,箭变成了莲花,嗔怒之箭在佛陀的慈悲心下成为莲花,变得清凉。这些都是很深的表法。

由此来看,各种魔障又好像是我们修道路上的逆增上缘。我们不经过这些东西的考验,修道也很难进步。作为我们来讲,要从因地打好基础,要精进,防患于未然。希望大家好好用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

【推荐】你被电脑手机绑架了吗

还有另外一种,我们更加在不知不觉被吞嚼的现象是什么...

【推荐】及时把情绪处理掉

一个科学家早上起床没找到拖鞋,有点恼火。当他没注意...

圣严法师《何谓修行》

修行就是彻底改变自己的习气, 让自己做一个有理性、...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

修四如意足断除爱欲

昔日佛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时,阿难尊者也住在这里...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圣严法师《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我们从佛陀的名号华光如来,没办法去判定是净土、秽土...

橘子皮的17种神奇用途

导语: 橘子好吃且营养丰富这你肯定知道,但是橘子皮...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

为什么无常的观念最殊胜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所有的脚印当中,大象的脚印最殊...

【佛教词典】一妄

(术语)一片迷妄之心也。宗镜录一曰:一翳在目,千华...

【佛教词典】无上正等菩提

【无上正等菩提】 p1083 瑜伽三十八卷一页云:复有异门...

「涅槃」与「往生」有什么区别

问: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

爱上自己的影子

【迦叶正观法尘。而言观六尘者,以法尘是前五尘落卸影...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

据说,在这世界上,每天有36.5万人诞生,有15.5万人停...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问: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济群法师答: 关键是你的认...

宣化上人:人生的百苦交煎

释迦牟尼佛修道时,父系亲属有三人跟着他出家,母系亲...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

【推荐】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

发菩提心

我们常常讲一个公案,说有师徒俩,师父是证到了罗汉果...

净土宗的正念,是要刻意去栽培的

我们先把这个净土宗的修学,做一个总相说明,我们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