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净界法师  2022/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正忆念。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

前面说这个令发道意,这个发心不是一般的菩提心,诸位,这个是圆教的初住,这个发起真实的圆教初住的菩提心,这个是破无明证法身的菩提心。

所以前面从建立大乘善根以后,到最后的功德增上,就讲到他的来处跟住处。此诸菩萨都是在娑婆世界之下,此界的虚空中住,前面说过。法身菩萨是有地方住的,以清净法身为住,那么这是理观的智慧安住。那么他事修呢?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维分别,正忆念。他经常读诵大乘经典来当作自己一种增上的助行,以理观为正行,以这个读诵经典为助行。

前面是总说,这以下是别示:

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那么这个理观智慧现前的时候,他是不乐在众。这个不乐在众是表法,这个众表示什么呢?蕅益大师说就是五蕴身心,我们凡夫是喜欢主宰五蕴身心,有感受有想像,妄想出来的时候,我们去主宰它,主宰它就开始造业了。

那么这些法身菩萨呢?不乐在众,他们远离对五蕴的主宰。那么也不要多有所说,对于外境的种种虚妄分别也是远离的,向内远离五蕴的主宰,向外远离这一切有为诸法的分别,所以常乐静处,安住在法身的寂静处,而且勤行精进,未曾休息。

平时亦不依止人天而住。这个人天是怎么回事呢?蕅益大师说,人天,这个人是有相的分别,天是空性的执着,所以他不依止人天,远离空有二边,安住中道。那么这个是讲到他的安住处,他的理观。

那他的事修呢:常乐深智。常乐深智前面说过,喜欢读诵大乘经典,产生正忆念,无有障碍。而且他也乐于修学诸佛之法,诸佛之法就是六度法门,依止理观事修,一心精进,求无上慧。

这个地方讲到这个法身菩萨,当然他成就大乘善根的时候,发起真实的菩提心的时候,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化,后面就开始自修了,他的功德增上,就讲到理观事修。这个理观就说明,不乐在众,不乐多有所说,常乐寂静,理观;他的事修呢,好乐修习诸佛之法,好乐读诵大乘经典。

这段经文在法身菩萨的理观事修,蕅益大师用两句话作为总结,他说这些法身菩萨在理观的安住跟事修的增上的时候,他们是随顺一种:法界一相,绝待无疑。不管修什么法门,他只有一种相状,法界一相,而且他不管修什么法门,是功德圆满的,不会有所欠缺,我们作一个说明:

法界一相,绝待无疑。

我们凡夫修学,因为没有理观,所以我们用攀缘心修学,所以你注意看,凡夫修学有一个特色,他修什么法他就出现什么相状,这骗不了人的。

你看喜欢做义工的人,你远远看他就知道这个人喜欢做义工,布施相现前;喜欢持戒的人,你远处看他,他就有一种持戒的相状出现;凡夫就是这样子,就是凡夫在修法的时候,他是取相修法。

法身菩萨修法是离相,离一切相。修一切法,但是他离一切相。所以法身菩萨他修布施,他没有布施相,法界一相,以无相为相,所以他有什么好处?好处可多了。他布施的时候离布施相,所以他布施的时候就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功德,那我们在布施的时候,把自己现成布施相,一旦有相状就跟其它的相状排斥了,所以你这一辈子就只能做布施了,因为你布施就排斥了持戒,排斥了忍辱,也排斥了禅定、智慧。所以你看一个人他修行的相状越明显,他六度圆融的力量就越薄弱。一个人越有特色,他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简单讲就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法身菩萨,蕅益大师说,法界一相,因为他法界只有一相,以无相为相,所以他的功德能够绝待圆融而圆满,修一法具足无量的法,就是讲到这个法身功德。这个法身的菩萨从前面释迦牟尼佛的教化,他成就大乘善根,信解、观照、发愿以后,透过理观,事修,不断的增上,所以才有你现在看到的从地涌出的大智慧、大神通、大福德、庄严的菩萨。

《妙法莲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国师,前世是一个十不全的书记师。因为受到...

审视自己的个性

从小被认为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这个词听上去并不像批评...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是不是执着

问: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是不是执着? 大安法师答: 我们...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远拥有的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

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

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

没有什么是绝对必须的

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没有了,我们的生活的确会起很大的...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

莲池大师《西方净土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千万不要让你不经意的话成为咒语

中国的古话: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暗室亏...

弘一大师劝念佛

在弘一法师诸多开示、论述中,提及净土法门的很多,无...

【佛教词典】不轻菩萨品

(经名)常不轻菩萨品之略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

【佛教词典】住胜义律仪

【住胜义律仪】 p0663   瑜伽八十卷十三页云:复次云...

如来藏与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

只有福业相等的人才能成为夫妻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能否获得美好的伴侣...

牛过窗棂,为何尾巴过不得

禅宗公案中有一则牛过窗棂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禅师说...

最殊胜的法

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 最殊胜的持戒即...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

儿孙之爱难舍,如何防治爱欲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妨碍修行,儿孙之爱更是难舍...

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

我的一个朋友,这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愤怒、沮丧、仇...

汉传佛教的忏法

禅修最重要的前行就是忏罪集资。忏罪也可以说是净障,...

贪欲之心永远也装不满

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各种烦恼和痛苦,是因为...

放逸的祸害

过去,有一长者专门将牛乳熬煮成香醇味美的酥油出售,...

圣严法师:奉献越多,成就越大

有位居士来见我,因为他觉得老板给他太多工作,对他不...

星云大师:为信徒添油香

我经常在弘法途中顺道巡视佛光山各别分院。有一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