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金刚经感应录:降伏湖神的经师

2020/06/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金刚经感应录:降伏湖神的经师

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庙,湖神非常严峻凶猛。当时有位婆罗门僧,名叫法藏,善持神咒,辟除邪毒,颇有灵验。有位小僧跟随法藏学咒,数年有成,也能降伏种种邪毒。

小僧仗恃神咒有验,来到亭湖庙投宿,准备诵咒以降伏湖神,却不料忽然暴毙。法藏获悉爱徒死于庙中,非常忿怒,立刻赶到亭湖庙去,不料也死于庙中。

与法藏住在同一寺内,有一位平日专持金刚经的和尚,听说他们师徒都先后暴毙,特地来到亭湖神庙,黄昏时分,开始诵金刚经,到了夜半,听到呼呼风声,出现一个高大魁伟的怪物,眼光如电,长牙利齿,状甚狰狞恐怖,并且不时现出种种神变,作势唬人。

但是,和尚神色泰然,仍旧不停地诵经,毫无畏惧之色。

怪物慑服于和尚的威仪,右膝著地,双手合掌,非常恭敬的跪在和尚面前,聆听和尚诵经。

和尚诵毕,开口询问道:‘檀越是什么神?刚才凶猛异常,现在为什么又如此恭敬?’

神说:‘弟子是湖神,因恶业所感,故得如此凶猛的形相,平日非常敬信经师。’

和尚又问道:‘你既然敬信经师,为什么使两位法师暴毙?’

神回答说:‘他们不持诵大乘经典,只是怀著嗔恨之心诵咒,他们见到弟子,便开口谩骂,想要降伏弟子,由于弟子的形相凶恶,使他们惊怖而死,并非弟子弄死他们的。’说完后向和尚顶礼而退。

住在附近的人因两位法师死于神庙,都以为经师也难以活命,第二天一大早相约前往看个究竟,想不到经师竟然平安无恙,而且仪态安然自若。

和尚将全部经过告诉他们,大家无不赞叹道:‘般若威力无穷,如来一代圣教果然名不虚传!’此事传播远近,闻者皆称不可思议,因此发心持诵金刚经的人很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

【佛学漫画】心经

般若心经,正是这至圆至顿的一真法,它直指的正是所谓...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及圆寂事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

圣严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心中无事,不受干扰 默,是不要将一切现象,当成...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

玄奘法师梦中得诸佛指点:佛经不可随意删减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记载,玄奘大师开始...

宏海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一讲) 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大家请合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心里的坟土早干了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老子和庄子是放旷逍遥哲学家...

心田中的野草与菩提种子

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我为金钱忙碌,为名声忙碌,为了...

请不要预支烦恼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

我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痲痹患者,全身...

【佛教词典】合十

合掌又称合十,亦即合十法界于一心之义。十地经说:三...

【佛教词典】香灯

谓焚香与燃灯。释惠洪之诗:“一室香灯梦寝余。”谢枋...

【推荐】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问: 什么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

贪淫好色的十二个比喻

本文从经典中选取了十二个形象的比喻,目的在于揭露美...

护心勿起瞋

佛陀住世时,众僧日中一食,托钵化缘毕,或在山林间经...

印光大师传戒烟妙方

好甘草(半斤) 川贝母(四两) 杜仲(四两) 用六斤水...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有一个居士写信给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这个辰和戌是...

观想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

以此过失,感得处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从前,有一位菩萨身为大国王,这位国王皈信三宝,奉行...

你喜欢哪几种呢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这个不害,我们上学期研究小止观时,有谈到:有些人修...

莲池大师论出家与在家

莲池大师(1535-1615),字佛慧,自号莲池。俗姓沈,浙江...

圣严法师《跳出自己设的陷阱》

曾经有过这么一则新闻:有一位太太要她先生回家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