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财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宝藏才是取之不竭

2014/08/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财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宝藏才是取之不竭

一、物质财富是无常的

论财富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原来熙熙攘攘这个成语是说明,这个世界如此热闹,皆因利益而往来。一切众生为个人利益而争夺,这从理论上反映了世俗人难以懂得财富的真谛,从实践上更是难以做到舍财为善,而真正受益。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佛法,参悟智慧之门,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如果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财富,纵使他暂时还很贫穷,但他实际上已经很富有,因为真正的财富并非指的都是金银珠宝。如果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财富,即使他富可敌国,也不是真正的富有。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的老佛爷,她生前享尽荣华富贵,穷奢极欲,死前又花费金银无数,把自己的陵寝建设得金碧辉煌。更令人发指的是,她棺椁内带去的珍宝,价值5000万两白银,堪称世界之最。

据心腹太监李连英和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1000两白银。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27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玉石骏马8尊,玉石18罗汉,共计700多件。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2200块填棺。

带去一棺金银珠宝,闭上眼仅20年,即1928年7月4日至10日,军阀孙殿英盗掘了她的陵寝,毁棺抛尸,掠走了全部随葬珍宝。慈禧遗体被抛出棺外,嘴里的宝珠被抠走,上衣也被扒光了,下体仅剩一条内裤。

想把财宝带去阴间,没想到反而自取其辱。名为老佛爷,实则与佛法背道而驰。

世间的财富与这世间其他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是无常的,转瞬即逝,不能长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是人们没有认识到世间财富的无常性,他们认为财富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按照佛法的解释,诸法(一切客观现象)皆空,因果不空,财富的具足,世间的万事万物之因缘聚散,都是不能长久的,都是如过眼云烟。而只有参透宇宙人生真谛之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法乐与寂静。正如电视连续剧《济公游记》里唱的“迷迷糊糊/颠颠倒倒/几度一轮回,昨天是你/今天是我/明天又是谁;来来去去/起起落落/妄心生烦劳,清清静静/自自在在/心与莲花随。”

《法句经》有:“‘此我子我财’,愚人常为忧。我且无有我,何有子与财?”大意是,佛说:“‘这是我儿子,这是我的财富。’因此(执着的)愚者感到苦恼。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儿子与财富又怎能是他的呢?”

把财富视为己有,那是不知道无常的道理。因为你自己在哪里呢?如果血肉之 躯 就 是 你 自己,它终究是会消失的,当你死了你自己又到哪里 去 了 呢 ? 因此,一切物质的东 西 都 是 无 常的,如果认为财富 是 属 于 自 己的,那是愚痴而没有智慧。不但财富不会永属于你,世间的万物也是一样。

论财富如果一个人本来已经很富有,可他还在那里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去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即使做一点好事,也仅仅是沽名钓誉,甚至还是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而已,那么,这种人的未来很可悲,财富给他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世间的好多事情,有的时候都是那么滑稽和耐人寻味。有位佛教大德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说,有幢非常豪华的别墅,主人一年只来一两次,每次也就住上几日,便就继续奔波于商海。这所别墅日常总是两个保姆打理,且居住在这么豪华的别墅里。大德说,这两个保姆比那个别墅主人的福报还大啊!

《净心诫观法》说:“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就是说,一切痛苦的根本,都是因为对财色贪得无厌而引起的。

《四十二章经》有言:“财色施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人们对于财色恋恋不舍,实际上就等于在舔食锋利刀刃上的蜜。

佛陀曾经将金钱说为毒蛇,它只会给人们带来伤害和痛苦,要想得到真正的解脱,就要像逃避毒蛇一样逃避金钱。《无量寿经》说:“弃国捐 王 , 绝 去 财色。”可见,寻求解脱的大修行人,连国王都可不要,佛陀自己曾经身为太子,可他却抛弃了王位,出家修行,就是因为要寻求宇宙人生解脱的真理,永恒之法。贵为皇子,整个国家都是自家的,财富巨大可想而知,但是,佛陀还是舍弃了所有财富,这在常人看来比登天还难啊!

世间上物质财富的作用,仅仅能够满足眼耳鼻舌身五根的肉体享受,它所带来的五欲是使人堕落的前因。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大意是说,五色使人眼瞎,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丧失口感,纵情围猎使人心发狂,稀罕的宝物使人行为变坏。因此得道的圣人只要饱腹就行了,不为耳目享受,所以要抛弃后者选取前者。

我们来看出自《大庄严论经》的故事。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这国王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心里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剩余。”

因为贪恋财宝,他把自己的女儿放在淫女楼上,吩咐她身边侍候她的人说:“要是有人带着财宝来求我的女儿,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

他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钱宝物,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

那时有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她对他极为疼爱。这个儿子看见国王的女儿姿色美丽,容貌非凡,非常喜欢。但是他家里没有钱财,没法结交国王的女儿。为了这事,他病得身体瘦弱,气息奄奄。

他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怎会病成这个模样?”

儿子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说:“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对儿子说:“可是国内金钱宝物,一无所剩,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

母亲又想了一会,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自己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就去挖开父亲的坟,从尸口里取出那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国王女儿那儿。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

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在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从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今天一定是偷了我地下的窖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法,拷打这寡妇的儿子,要问清楚他得到钱的地方。

寡妇的儿子回答国王说:“我真的不是从地下的窖藏中得到这枚金钱的。我母亲告诉我,先父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我挖开坟墓,是由此而得到这枚钱的。”

难陀王派了人去验尸检查,果然看见此人父亲口中曾放过钱,这才相信了。难陀王听了差人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人父亲死了,一枚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

贪得无厌地积累财富,只能算一个守财奴。如果舍财布施,那么财富不但不会减少,而且因为积德越来越多,那么福报就越来越大,为善好施的人最快乐,不仅他自己能够善终,而且子孙还代代发达,这是古今不变的铁律。

二、君子谋道不谋食

《佛遗教经》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并不称意。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不知足者,常被五欲所牵,为知足者所怜悯。”

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他也感觉到安乐;不知足的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不会满意。知足的人,即使他很贫穷,可实际上他已经很富有。不知足的人,即使富有,实际上他还是很贫穷。不知足的人,常常被世间五欲所牵累,被知足的人怜悯。

颜回是孔子最穷的学生,但孔子却称赞他是最好的学生,因为颜回在物质财富上很贫乏,在精神财富上却很富有,所以他实际上很快乐。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感觉到不快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君子谋道不谋食,因为追求大道可得到真正解脱,而衣食只能满足色身的需要,只要能够饱腹御寒就行了。只有“安贫”,才能“乐道”。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即是说粗茶淡饭,居住简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所以孔子特别赞扬颜子“一箪食”的精神。

当然孔子也不是要说让大家都去做苦行僧,正当的生活还是必要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决不能以破坏别人的利益为代价去取得自己的名利。所以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不义的手段而取得富贵荣华,是坚决不能做的。不义的荣华富贵,如天上的浮云一般,来得快,也去得快。圣人视天下如敝屣,把抛弃本来属于自己的荣华富贵都看作如抛弃一只破旧的鞋子一样,可世间人竟然还要用不义的手段去获取富贵,真是有天壤之别。伯夷和叔齐兄弟互相推让王位,竟然为此而逃走。佛陀虽然为太子,却不愿意继承王位而出家修道,寻找天下众生的解脱之道。与他们比起来,若有人还想通过不义手段去牟取富贵,是不是太愚蠢了呢?

中国历史上的禅师们对于安贫乐道体会最深,他们认为“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菩提;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有的禅师,坚持过午不食,即过了中午后就不再吃东西。有的禅师,夜不倒单,所谓休息就是打坐。有的禅师,入山苦修,皇帝请他下山他不肯,他以山间的松果为食,与大自然同在。有的禅师,农禅并举,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有的禅师,身怀绝技,医术精湛,救死扶伤,不求回报。

四川乐至报国寺前任住持离欲禅师,可谓是真正离欲的一位禅师,一生安贫乐道,也是仁者寿的现实榜样。他是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乡人,生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1992年4月17日预知时至,安详坐化,世寿124岁。禅师一生节俭,朴实无华,常年居住一小小的房屋,从一扇小窗透进微弱的光线,照着一张三尺多宽的旧木床,一床土麻布蚊帐,老蓝布的被褥和床单。床上一张烂草席,一个土蓝布包糠壳的枕头,都是疤上重疤,深浅不一的各色补丁,共有一百多个。一张旧书桌,一把旧竹椅,一个装满杂物的旧衣柜。屋侧一间小厨房内,一个泥糊的土灶,放着直径约一尺五寸缺一个边边的小铁锅,小缸边一张烂木桌。虽然报国寺设施不断改善,但禅师的寮房一直照旧,直到圆寂。禅师对自己的生活如此简省,对众生却有求必应。他做了很多好事,又用精湛的医术,给大众看病。

三、淡泊知足,即能入道

在我们这个世界也有很多大富翁明白财富的真谛,他们虽然有钱,却比我们生活得更简单,甚至更加清贫。新加坡过去有一位大财主陈嘉庚先生,南洋的人都知道他,他白手起家,发了大财。可是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年老了去检查身体,还营养不良。他的钱到哪里去了?他的钱全部都用来做社会慈善事业,新加坡南洋大学是他办的。在国内自己的家乡,他到处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帮助一些苦难的人。

如果一个人很有钱,他省吃俭用把钱节约下来贡献给众生,又不追求任何回报,也不企求后世的大富大贵,这种人就是真正的财主,其福报不再是下辈子的富贵。因为他舍弃了五欲虚假的快乐,必然得到解脱的永恒的快乐。

孔子说“君子安而不忘危”。

《易经》否卦九五爻辞是:“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意思是,不要干坏事,王公贵族就会吉祥。如果作威作福,为所欲为,那就会灭亡,王公贵族的命运就像系在苞草和桑枝上一样摇摇欲坠。

孔子解说:“凡是遭遇危险的,都是他处于富贵时安享逸乐;凡是灭亡的,都是他自以为可以长久;凡是混乱的,都是自以为秩序会永远良好。所以,君子应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样才能身安、国保。”

处于富贵的有钱人,一定要居安思危,不可以为满足五欲而干尽坏事,也不可为积累财富而欲壑难填。今天虽然还是亿万富翁,哪能保证明天就不一贫如洗?即使一辈子富贵,又哪能保证后世不轮回受苦?

总之,淡泊知足,不为世俗名利富贵所左右,即能入道,断惑证真。

四、追求永恒的财富

追求世间的物质财富不是究竟,相反让人沉迷物欲而不能自拔。什么叫做“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的时候有权有势,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无恶不作,等福享尽了,第三世便堕落。

因此,为了求得后世富贵,大做好事,可以得到后世的富贵,可不能保证有钱有势的时候再做好事,多少有钱有势的人还愿意做好事?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世间的贪官他不记得他前世是怎么为善的了。

《大宝积经》说:“吾不舍财,财将舍我。我今当舍,令作坚财。”

大意是,“我不舍财,财就会舍我;我现在就应当舍财,使它变为永不衰竭的坚财。”

什么是永不衰竭的坚财?那就是觉悟,也最究竟,最圆满!

佛经说:“贫女不知自家有伏藏,待智者教之始发掘。”佛陀告诉人们不要去挖掘身外的伏藏,真正的财富就在自己心里。“不知自家有伏藏”即比喻众生不知自身具有佛性,待佛说法开示始能觉悟。

有则禅话,对我们认识财富的实质很有启发。“十五月圆的夜晚,一个小偷去禅师居住的茅屋里面偷东西,正好被禅师回来赶上。这个小偷看到贫穷的禅师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遂沮丧地要躲闪开禅师而去。禅师不但没有憎恨小偷,反而把身上仅有的袈裟送与小偷,并对小偷说——你等等,我再把这庭前屋后的满月之光给你带走吧!小偷听后,似有所悟,偷偷地又把袈裟送了回来。”

总之,要得到永恒的财富,就要觉悟,觉悟五蕴皆空,也就是要看空一切世间财富,抛弃自我的执着,不要总是心看外面,而要发掘自心的智慧宝藏,面对到处都有引诱我们走向歧途的花花世界,要时刻提防,像观自在菩萨那样时时观照自己,那么,我们也就会像菩萨一样渐渐拥有永恒不变的财富。

一句话,任何物质性的东西都是无常的,任何财富也都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宝藏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最圆满的财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古往今来,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达官贵人,富甲天下...

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还是会得大便宜的

天道是什么呢?《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

晚清巨商王炽的「商道」

王炽(1836~1903年),字兴斋,汉族,云南弥勒县虹溪...

不该你得的财,拿了就是灾祸

谛闲老法师讲过一个公案,在上海有个所谓的大善人死了...

为什么有的人轻轻松松就能赚钱

每一个人有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

夕日首富的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5年,施正荣以186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然而世事...

技能与家财

从前印度南面海边,有一个名叫那梨的国家,这个国家的...

黄金贼

一天,佛陀与弟子们在外行化后,准备返回精舍。途中,...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修净土法门要发起出离心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

八种食物让你远离癌症

1)茄子:霜打的茄子是好药 中药许多方剂及民间验方中...

【佛教词典】于诸法中得无所畏

【于诸法中得无所畏】 p0750   瑜伽八十三卷十四页云...

【佛教词典】圆行

(800~853)日本真言宗僧。为日本入唐八家之一。京都...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

福禄没有了,吃的东西也没味道了

你看有什么得不得呢?见了性的人,具足大智慧,大辩才...

让外境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世间,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信愿持名,就是我们这一部经典乃至净土法门的正宗,最...

请温柔地对你的家人讲话

一个女同事讲话极温柔,我们也因为她的温柔性格受益不...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随缘行善积德的方法

第一与人为善: 何谓与人为善,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

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更圆融

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

广钦老和尚指导如何内心用功磨好剃头刀

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

为什么想要修行的时候业障就来了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这...

星云大师《义工与志工》

时代进步了,人类的心灵文明也跟著提升了!有的人化私...

星云大师《为医护人员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说来是多么的恐惧! 这个世间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