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守培法师  2022/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愚者但具其灵,而不求其所知,以副其灵,徒负其灵而已。智者对于万物,虽知其然,而亦未知其所以然,终有愧于灵。以不安于无知故,欲求生物之所以然,所以古今来有种种生法之议论也。

有谓万物自然而生者,有谓从他而生者,有谓共生者,有谓无因而生者,有谓从冥谛而生者,有谓从梵天生者,有谓从因缘生者,有谓从时生者,有谓从方而生者,有谓从天生者,有谓一元生者,有谓多元生者,有谓唯心生者。

如是等种种议论,互相是非,然皆未得万物之真生像。又非但已发生之议论未得万物生之所以然,假使后生继续如是而议,终不能得万物生之所以然。何以故?万物之生理,非凡夫思量卜度所能到,唯圣人亲证而后知也。

然古往今来,种种议论,未有一是者,是何故耶?总而言之曰:佛云:万物无生。诸议论者,皆于无生物上而求生,议论虽别,言生是同,故皆无是处也。吾佛所以说万物无生者,求其生相不可得也。

论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不自生者,若已有自,无须更生;若未有自,何能生也?不从他生者,如瓜藤生豆,无此事也。不共生者,自他皆无能生性,合亦不生。如枯木死灰,无能生性,合亦不生故。不无因生者,不特然无故而生也,如无种不能从空生芽故。世间生法尽于此四。此四之外,更无生法,是故说无生也。

眼前万法,生生不已,何以曰无生耶?佛经亦常说:一切法从因缘生。或说一切法皆唯心之所变。何以偏取无生耶?眼前万物,生生不已者,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也。佛说一切法,各有本然之自性,和合四大(地水火风)种性而发现。如军林屋舍,凡夫妄计为生,其实除自性与四大外,何曾生出一法来耶?四大分散,自性孤立,凡夫妄计为死,其实除物本然之自性与四大而外,又何曾死去一物耶?

生无所生,故曰妄计生;死无所死,故曰妄计死。犹如木聚而成林,人集而成军,瓦木而成舍。林散而任然是木,木未变成林;军散而任然是人,人未变成军;舍毁而任然是瓦木,瓦木未化成舍。聚也无所增,散也无所减。不增不减,何生之有耶?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望文生义者,以为佛亦说生,此未解佛所说义也。外道亦说诸法从因缘生,义谓因缘能生一切法,此与佛说名同而义实相反。以彼但说缘生,不说缘生无性,故不同也。

总观世间所有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种性,千古万古以来,终不增一而成八大,亦不减一而成六大。不增不减,无去无来,生之一字,从何处说起也?

七大分合聚散而幻成世间万象,云何佛又说:一切法唯心所变耶?此又提高一层说。世间万物,以七大为本质。然此七大,又何从而有耶?佛说真如随缘而成七大,真如即本性也。犹如一人,分别则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合则人而已。

七大虽从真如起,分别则有,不分别则无。有亦不增,无亦不减,亦无生相也。真如而分七大者,无明妄动也;七大而成万物者,业力所感也。《起信论》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即此义也。

唯识论说:三能变,亦此义也。真如一变而成七大,七大再变而成万物,皆是众生妄想分别,实无一法生起。若众生分别心歇,不但世间万法空,出世之种性亦空,依然一真如而已。千古万古不增,千古万古不减,是故吾佛常说: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前云:万物各有本然之自性者,即各有真如性,非万物共一真如也。各各互遍,各不妨碍,一真如中具足无量法,随业发现,凡夫即以为生,实无生也。随业发现者,或现卵生,或现胎生,或现湿生,或现化生,乃至或现非无想生。所以人不得常为人,物亦不得常为物,因兹而有六道轮回也。又因此而说有情无情悉皆成佛也。

众生成佛,佛亦不增,众生亦不减,亦无生相故也。不解无生义者,闻说唯心所变,即谓一切法从心变起,实有一切法。亦落外道见,不能体解无生故也。

世人计万物有生,有生故有死,以致好生而恶死。好生而不生,恶死而不能不死,常怀好恶,烦烦恼恼,所以谓之凡夫。圣人体万物无生,无生故无死,所以无生可好,亦无死可恶,无烦无恼,一味平怀,所以谓之圣人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

虚空藏菩萨如何观虚空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

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

你要做三件事情: 内观真如、离相清净、借相修心

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完全赞叹、完全诃责,都不中道。...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 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人生醒世妙语15句

一、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则愈安全,权势愈高...

世间上事情都是无定相的

无定相,这个定相怎么讲呢?就是不可以改变的,叫做定...

【推荐】何为般若智与波罗蜜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

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大宝积经》中,佛陀对弥勒佛说:应当观察喜欢睡觉的...

【佛教词典】三科

【三科】 一切诸法分为三类,即蕴、处、界,此称为三科...

【佛教词典】二受

(名数)一身受,领纳于身无分别之受,即苦乐舍之三受...

打知名度的多,真实了生死的少

佛法进入末法的时候现在我们已经快三千年了,进入末法...

礼佛的三个重要的意义

我们每天早晚的礼佛运动,有很深的含意。现在如果你还...

星云大师《成败之间》

商场上,企业的经营,赚钱就是成功,蚀本就是失败;学...

这个色身是念念迁谢,新新不住的

我们看第一段的说明。身有迁变是说,这个色身是迁流变...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

如何才能不受到负能量的熏染

问: 师父,生活在红尘俗世中的我们,不得不接触到各...

学佛从受戒开始,要勇争上游

慈舟老法师说,学佛从受戒开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背麻的人

某地有两个朋友离家外出,他们打算出外找些事情做,积...

没有出离心,修一切善法也跟生死不相应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但...

【推荐】结缘总比结怨好

我从小虽然就具有圆融随和的性格,但也与一般男孩子一...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规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讲一个题目,就是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关系...

学佛前要先研究三个问题

讲到学佛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决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