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净界法师  2022/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三界是一个苦恼的处所,从这个地方他产生了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当然还要有智慧。前面说客人是约果报,这里是约着我们三界的因地,发明我们的攀缘心。所有的生死的业力,“从什么地方来”?就是我们的攀缘心。

这时桥陈那比丘就说,就象雨后天晴,清澈的太阳缓慢的升天,这个时候阳光透过门窗隙缝照入到房间当中,透过阳光的照射,我们就能够看到空中有很多灰尘,这个灰尘上下左右摇摆不定,但是虚空却是寂然不动的。这个时候他思惟:澄清寂静的叫做虚空,摇动变化的是灰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前面的桥陈那比丘是看到整个广大的三界果报是生灭的,这个时候他是向内观察他的心也是生灭的。你内心生灭,所以你招感生灭的果报。这里蕅益大师说:我们一般人都看不到灰尘,你看我们现在看不到灰尘,但是你要有阳光照进来,你才看得到灰尘。也就是说,你一个人要不回光返照,诶,我没妄想。你不是没有妄想,你跟妄想打成一片,你就当然感觉不出有妄想。

你看打佛七,打佛七第一天你充满了自信:诶,我这个人从来不打妄想。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你就知道怕,哇!妄想这么多。因为你打佛七,你开始回光返照,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这个时候慢慢脱离妄想,你就看到你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得了,刹那、刹那的生灭,有无量无边的感受、妄想现前。

所以我们是透过光明的照射,才看到虚空中很多的灰尘。当然这个灰尘就是指我们的攀缘心,而我们一般人就是住在这灰尘里。楞严经说:我们的心像一个镜子“本来无一物”,但是你有所住,你就产生一个灰尘。住久了,你整个心就被灰尘全部盖住了,现在要透过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镜子的灰尘全部扫干净“破妄显真”,才能达到真实的安住。所以佛陀说:“如是、如是”。佛陀对于桥陈那比丘三界果报的描述,对于我们内心生灭心的描述,佛陀是认同的,说:这个桥陈那比丘说的是正确的。

不过蕅益大师他提出一个观念说:其实在微细处来说,这个灰尘跟虚空的比喻,大小乘的认知还是有所不同的。小乘佛法对灰尘,是完全消灭,他认为虚空不允许有灰尘,他的思想是“灭色取空”,当然这个思想会有问题的。大乘佛法它的思考是认为:灰尘是不会障碍虚空的。灰尘有什么关系呢?你不要管它就好了,问题不在灰尘,问题是你不要住在灰尘,你有选择性!大乘佛法是认为产生灰尘的原因不能怪我们。

所谓不能怪我们,是不能怪今生的我,要怪就怪前生啊,你前生把灰尘创造出来,它今生就要释放出灰尘。但是你今生有选择性,你可以选择不住灰尘。不产生灰尘这一部分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安住在我们的生灭心,我们可以不随我们的感受妄想而转的,所以这个是大小乘最大思考不同。

以天台教观的判定,小乘佛法“灭色取空”,把生灭心消灭掉,这个是会有后遗症的,会“错损菩提”。所以有些人对于自己的感受跟想法,是用激烈的手段加以断灭,那你就没办法发菩提心了。像阿罗汉,阿罗汉对外境:于一切法不受。他没感受,阿罗汉他的身心世界,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

他的内心世界是: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鸟从虚空飞过去,它完全没有感受。没有感受好不好?当然也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这个人不会起烦恼了,不好是这个人没有感觉。没有感觉的人,他看到众生的苦,他完全没有感觉,这就糟糕了,就没有办法发大悲心。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一开始就要走对方向,小乘佛法叫断烦恼,大乘佛法叫转烦恼。一个转,一个断,这个不同。大乘佛法是烦恼你要去升华,你要跟自己沟通,你要用智慧来告诉自己,不要住在烦恼。因为大乘佛法认为烦恼本来就是真如的一部份,它迷了变成烦恼,它悟了就是真如,你不能断它的。所以大乘佛法是无住,小乘佛法叫断灭。所以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当然结果也不一样,这一点大家要清楚的,用小乘的方法断烦恼的确很快,但是有很严重的后遗症,你到最后菩提心发不出来。

所以你这个成佛之道,要长远的布局,你不是说,诶,我先离开三界再说,那你后面的路怎么走呢?你不能断了你的后路,所以你一开始方法就要走对!这个乘,你要选择一个,我从这个地方到这个地方,我这样走不会影响后面,所以最好的断烦恼的方法是“无住”,你后面才能够“生心”。

虚空中果然有很多的灰尘,我们一念心性,有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想法,但是你有三种选择:第一个你选择住在感受跟想法,是生死凡夫,那你未来有无量无边的生死等着你。第二个你把灰尘全部弄干净,是小乘的学者。第三个你不要去管灰尘,你只要不随妄转,安住在虚空,这是大乘学者。三种选择,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楞严经的思考是,你不要去管妄想,你只要正念真如,妄想自然消失,因为它没有自性。大乘佛法是用真实的心性来感化、来升华烦恼;是用真实来改变虚妄,用改变的方式,不是用断的方式。这一点我们要好好体会。如果你有志于成就佛道,你有志于行菩萨道,你对烦恼的态度是很重要,随顺不得,断灭不得。这是大乘佛法的中道思想,不能断也不能随顺。那怎办呢?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以真实来转变虚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

放下便是

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尽说,也是有相当一部...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

烦恼来时提不起佛号该怎么办

问: 当烦恼习气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念佛心不强烈,甚...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把苦逆作为往生净土的垫脚石

命运多舛的念佛人,更要在念佛上多下些功夫。我们的拂...

面有菜色者五谷杂粮帮你补

常宜清轻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唐孙思邈《千...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

【佛教词典】无尽意

(菩萨)梵名阿差末底Ak?ayamati,佛游宝庄严堂说大集...

【佛教词典】弘誓强缘

(术语)谓阿弥陀佛广大之誓愿力,为众生得信往生净土...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念佛法门之奇妙殊特

【疏文】 诸圣者,佛及菩萨也。自凡望圣,隔之又隔。而...

净土在哪里与存在的根据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别人影响不了自己的光

刚工作不久的徒弟满腹委屈地回到师傅身边,抱怨道:公...

人生最大的「爱别离」

在恒河边,释迦牟尼佛与几个弟子一起散步的时候,他突...

谁是世第一

两位梵志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声,引来好奇的人们上前...

【推荐】邪淫极大损害人的福报

很多戒色文章都会讲到邪淫会影响一个人的运气,手淫也...

每日吃鸡贪口欲,转世为猪偿杀业

纪晓岚先生笔记上记载:河北新镇县文安城王氏的姨母,...

悭贪的果报

昔日,佛在波罗奈私国弘化。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长者...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