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净界法师  2020/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圆: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那么“偏”跟“圆”这两个都是不简单,都是大乘的发心,只是说这两个人智慧的理观有点不同。

我们看什么是“偏”,是说这个人“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他没有在真如本性如实地安住,他是心向外攀缘的。虽然他内心有调伏力,有引导力,但是缺乏安住力,缺乏空性的安住力,所以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功勋不忘,知见不泯。”

功勋是约着他所修的善法来说;知见是指他能修的心那个自我意识。欸,这件事谁做的?我做的!心里把它记下来。也就是说他没有安住空性,心中经常有自我意识在活动,有“我”就有“我所”,那么这种发心名之为“偏”。

古人对这种人定义为有悲无智,有悲愿来救度众生,但是理观太薄弱,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太薄弱。这种人会有两个结果:第一个容易退转,因为你的心向外。

如果你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可能没有事,但是不幸的是你生长在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的人我是非很多,你没有站在一个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修学圣道,你去取这个相,可怕的是末法时代的相大部分是杂染的。

所以智者大师说,正法时代修学圣道,就像是在一个干净的地方追求珍宝;末法时代修习福报,就像是在垃圾堆里面追求珍宝,你要忍受那个垃圾。

第二个,心中向外攀缘的结果呢?你很容易受伤。受伤是怎么回事?是你自己要取的,因为你现在生长在一个杂染的环境。就是大家烦恼比较重,带着烦恼来修行,没有安住空性,没有站在一个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去做你该做的事,你去取外相的我相人相,你自找的嘛。

你就是生长在一个佛陀说的魔强法弱的时代,充满垃圾。智者大师说,我们大家在末法时代修行,是在垃圾堆里面追求珍宝。

你如果不向内安住,第一个容易退转,第二个进步很慢。你站在自我意识来修学,就是说,你认为有自我意识,就糟糕了!就是烦恼是真的,业力也是真的,生死也是真的了。你站在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站在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站在本来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你花的时间就要很多很多,而且效果非常差。

套一句《法华经》的说法,你坐了一个不好的车乘,你没有坐上大白牛车。就是你修了几十年还是这副德性,因为你没有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

那怎么办呢?我们看最后一个:“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如此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这个圆满发心不错,能够法法销归心性。先找到生命的本来面目,“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叫称性起修。站在真如本性的角度发动菩提心,发动六波罗蜜,所谓的众生只是心中的影像,所谓的佛道也是心中的影像,是借假修真,假借这个影像来修真。所以,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不是在受用人生。

如果你没有安住空性,逆境对你是伤害;你安住空性,《楞严经》说,叫“顺逆皆方便”,酸甜苦辣对你都是帮助。你把人生当真实有来受用,进步就很慢;你把人生当做一种借假修真的历练,那又完全不一样。

借你的顺境来启发我的信仰,借你的逆境我自己感到惭愧,因为我今天会遇到这个逆境,有这个罪业,我要自我反省。所以顺境逆境对我们来说,通通是增上的力量。人生的酸甜苦辣,全部是增上的力量。但是你的心理素质要够,就是要安住。

所以安住真如的结果呢?就是不见一法,离心别有,完全销归心性。人生只是自我要求,外境只是给我一个历练的对象。所以,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最后证虚空之果,“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如果我们很认真地学《楞严经》、《法华经》,会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真理,就是我们内心世界有一个轨则:你放下的越多,结果得到越多。这种思考模式,跟我们一般思考模式刚好相反。我们认为要去取,要去追求,一般人认为你追得越多,你的心贪得越多,得到越多。这种思考模式跟经典刚好相反。

佛陀说:你把所有都放下,结果你成佛;你本来就没有,结果你万德庄严。你追求世间的快乐,结果你障碍重重;你放下世间的快乐,你照样有快乐,但是你那个快乐叫作功德庄严,一种自在的快乐,你一点都不会损失的。

所以,我们最好早一点告诉自己真实的道理,就是你要训练一个佛的知见,这很重要!要训练一个好的思考模式,你才有办法达到临终正念,这不是强求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李木源:人生这部经最厉害

来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访问李木源居士时,正巧碰上居士...

佛法不怕你烦恼重,怕的是你没有善根

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

在家如大梦,出家犹如遇险得脱

一 在家犹如大梦 在这茫茫生死苦海中的人生,本是同做...

发了不好的心就会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现都和你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菩萨本行经》里面谈到,若有众生不能以至诚心去布施...

「拙」一点,人生就会比较平安顺利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

道济禅师戒淫文

妻妾之外非己色,淫人妻女败己德, 夭寿折福殃儿孙,皆...

如果有人不理解素食,你可以这样回答

01. 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吃素? 答:听...

中医教你最佳人体的排毒方式

有生之年,每个人的体内都会产生和积聚各种毒素。如何...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

【佛教词典】马鸣著作

(书名)大乘起信论一卷,大宗地玄文本论二十卷,佛所...

【佛教词典】二种灭

【二种灭】 p0022   显扬八卷四页云:灭者:有二种,...

这4种食物多吃对眼睛好

眼睛干涩吃荠菜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诗经》里有甘之如...

文珠法师《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

梁武帝对素食倡导

虽然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独出心...

遇到逆境就退失菩提心该怎么办

问: 弟子发的心总是在遇到逆境的时候,退消菩提心怎...

达照法师《观音菩萨的大爱》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好...

行善妙方有十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

弘一大师《佛法十疑略释》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

东林寺为何确立两大参照系

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