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重视心灵环保建设

禅亮法师  2014/03/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重视心灵环保建设

环境的污染

我们知道今天世界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有一部英文书译成中文叫作《安静的春天》,春天应该是鸟语花香,到处充满了大自然的音乐,然而为什么会安静呢?原来人们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造成大地污染,使小鸟到了春天的时候找不到食物,而没有精神唱歌 。。。

当我们看到现在的都市,工业社会污染,有人说应该如何使它净化。可是今天人类最大的污染,不在环境,而是在人心!其实物理与生理的现象,是不离心理作用的活动。所以从佛教观点来看环境污染问题,无非是人内在的“我”与外在的“境”之间的互动作用。假如能将染污的心净化而成清净智慧的心,那么心灵一净化,环境将减少污染,生态平衡也减少被破坏。

心灵的环保

“心灵环保”的意思是指对环境卫生的保护,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维护。为什么要讲“心灵环保”呢? 因为环境的污染是由人造成的,“环境”本身不会制造任何污染,植物或矿物也不会为人类环境带来污染。唯有人类会制造脏乱,不但污染物质环境,更是污染精神环境,从语言、文字、种种形象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等都会为人类的心灵带来伤害。物质环境的污染不离人为,而人为又离不开人的“心灵”。如果人们的“心灵”清洁,则我们的物质环境不会受到污染。今天整个世界的环境问题在于“人”,人心是最大的污染源,因此,我们讨论环境的污染,就必须从根源着手,也就是要从“心灵”开始。

现今人类太过着重外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是对自己心地的污染不但不设法予以净化,反而不断地通过内心的病态加深它的污染。虽然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但人心的污染更是值得我们担忧和害怕的。

当今的世界

我们再看今天的社会环境,因为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从悠闲宁静的农业生活走向忙碌的工业社会,生活失去重心,终日不知所适;空虚、失落与疏离成为廿一世纪的文明病。由于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价值观念的急遽转变,杀人、抢劫、吸毒、酗酒、赌博、暴力,加上不道德的商业犯罪、色情行业泛滥、青少年纪律败坏、各种对名利权位的贪婪与欲望,和无理性的行为等等犯罪案件层出不穷。道德的堕落已到令人扼腕唏嘘的地步,令人不寒而栗。

另一方面,今天的世界也经常处于恐怖、猜疑、紧张之中。现代科技的进展所带来的武器足以造成不可想象的毁灭。强国们挥舞着这种死亡工具,互相夸耀各自的能力,互相威胁。一旦失去理智,其结果除了互相消灭并连带将全人类一起毁掉之外,别无他途。

这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恐惧。释迦牟尼佛传达予我们的教诫:非暴力、和平、友爱、慈悲、容忍、谅解、求真理、求智慧、尊重一切生命、不自私、不憎恨、不逞强,都是治疗目前社会各项弱点的良药。一切众生,特别是人类,内在具有成佛的潜能,问题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净化自己的人性。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人性如果净化到至极完善,也既是佛性的究竟圆成。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主要弱点就是以利益主持我们的一切判断,因此每个人都以他所感到的快乐与不快乐来判断事物与人。所以世间没有真正的是与非,各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一切都从自我出发,结果产生许多纠缠不清的恩怨。许多损人不利己的事发生了,群体生活也就无法协调。许多国家因恩怨而战争,许多群体因恩怨而分裂,许多政党因恩怨而互相敌对,甚至许多个人因恩怨而势不两立,互相挑战。这种“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还有别人”的不健全心理造出很多不应有的痛苦给自己与他人。

如不根绝人类罪恶的心理,建立人类良善的心理,而要世界和平、人类安宁,那真如缘木求鱼。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要救环境、救国家,乃至救世界,必须先挽救人心。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人的用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思想也就有别了。身、语的行为动作,是由于心思的发动而表现于外的,所以必须心思正而身、口才能正。心思不正则身、口行为必不得其正。

只要人类还有一天渴望征服他的同胞,人间就有一天不会快乐。佛教没有可以成为“正义之战”的东西,这只是人们制造出来的虚伪名目,使它成为憎恨、残酷、暴虐与大屠杀的藉口。如佛所说:“战胜者滋长仇恨,战败者于哀痛中倒下”,靠恐怖行动是不可能有真正而永久的和平。军备竞赛只能产生恐怖而不能产生和平,只有在友爱、亲善、无怖、无疑、安全无险的气氛中,真正的和平才能实现。

佛陀的教育

佛陀出现在这现实人间就是要教导我们如何净化我们的人性,从而净化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使人间变成一片净土,充满祥和。佛说:“仇恨永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爱可以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道理”,又说:“应以慈爱战胜嫉忿,以善胜恶,以布施胜自私,以真实胜虚妄”。

心灵上的修持就是人心的环境保护。处于今日贪欲横流、暴力充斥的环境,佛教徒修行最重要是从内心做起,然后走入人群,关怀社会,以佛教的教义改善社会风气,激发人心,净化社会。佛教的首要理念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去除内心贪嗔痴三毒,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因果观念等教义,就是医治各种社会病态的不二良方。

佛教的特点

另一方面,从以下的四个特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佛教在心灵环保的贡献上,具备了充足的条件。

(一)佛教是平等的宗教

佛教在印度开始初期,佛陀就以革新的态度,打破当时印度不平等的四姓制度,而实行“四河入海,同一盐味;四姓出家,同名为释”的平等政策。所有加入佛教僧团的信徒,不论是出身于任何阶级,地位一律平等。佛说“人人皆有佛性,个个皆可成佛”,不论贫富、愚贤、性别、职业等同一个待遇,每人本性相同,机会均等,何来斗争?

(二)佛教是慈悲的宗教

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是离苦得乐,不只自利,更而利他。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佛教所发的菩提心就是以慈悲为基础,对于人类甚至是全体众生的态度就是大慈 — 予众生乐,大悲 — 拔众生苦,别人的苦乐就是自己的苦乐,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战争是残酷的,斗争是悲惨的,是与佛教的宗旨相反。所以佛教徒是不会主张战争、暴力的,反之,会更极力阻止它的发生。

(三)佛教是忍辱的宗教

忍辱是佛教修行六度中的一种法门,也是佛教徒寻求涅盘境界的一种工具。忍辱可以治疗瞋恨心,去除我执烦恼。当今世界的各种纠纷,瞋心是一个不小的祸源。忍辱能化解仇恨,排除报复的心理。解决纷争之道,并不在动武,因为暴力只能造成不幸,本质上是反建设性的。佛教徒的心中没有敌人,既然没有敌人,何来纷争动乱呢?假如面对危机时,佛教徒希望能通过和平谈判方式去解决。

(四)佛教是利他的宗教

佛教教义认为这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不值得去贪恋占有。多数人误以为他们所追求与依恋的某些事物为永久性的实体,为了谋取目标,难免使用侵占及争夺等认为有效的手段,因而产生占有、侵略、贪腐等行为。佛教认为就算是让你得到整个世界,很快就变幻不定,没有快乐可言,而且还增加不少烦恼。佛教教义并不希望去夺取这个世间的一切,更应将自己的东西去布施给所需要的人。既然如此,佛教并不同意侵略别人的行为。

佛教的心愿

佛教最大的财富,在于它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经典,及最完整的理论。这些经典及理论皆在教育人类,将人心中所具有及残存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等习气加于放弃,将身、口、意归导于正确、和谐、幸福、圆融、美满的生活领域,打从内心愿意重新做人,过一个健康、自在、快乐的人生。

如果每一个人能调伏自我内心的贪、嗔、痴,能本着慈悲心,从“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心愿,“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胸襟,运用我们的智慧与人沟通、融合、谅解,非但社会减少纠纷,和平的世界更指日可待,世界也将变成一片人间净土了。

佛教的“心净国土净”理论与修行实践,号召人们首先清净自己的心地,去除内心的贪婪,如此才能换来外境的净化。这种理论和实践启示我们在生态保护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类的心灵建设,而不是片面强调环保技术的发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

静虑能得三种功德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

心灵美容

漫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美容店,这美容店的作用的确不小...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内心

没有几个人觉得工作快乐,更现实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智者除心不除境

许多人喜欢在寂静的环境中,读书修道。如果没有这样的...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如果你是我(图)

株洲市石峰公园内的动物园,猕猴用力地咬着栅栏,双手...

财富从付出中来

我们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东西很多,希望拥有更多,...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图欲望,正如一...

出现重大恶报的初期征兆

人生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善恶因果,最可怕的因果报应是...

【佛教词典】二种信心

(名数)信法华经有二种之信心。一就佛立信,法华经为...

【佛教词典】酥

(饮食)是牛羊等乳钻抨成之。或以草叶药而成之。所谓...

泰国佛牌与古曼童是否可信

问: 请问在西安目前卖得很火的泰国佛牌,古曼童等说...

地藏法门的殊胜和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要念地藏菩萨圣号?我们学《地藏菩萨本愿经...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

职务伦理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自古以来,即使十岁小...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问: 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

宋仁宗皇帝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

成功的两步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 寺庙,距离...

行善的最高境界

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

佛菩萨圣诞的纪念日

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

昌臻法师《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一、问:我们怕冤亲债主鬼怪妨碍我们念佛,障碍临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