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大安法师  2019/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念暂息,细念犹存,便谓相应,错谬非小。既居凡地,未能绝虑忘缘,何不即缘虑而作修进。故以念还攻于念,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也。——《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这里,莲池大师是从念佛功夫上来讨论的,都是非常精要的开示。一般修行,想要对治当下这一念狂妄心时,才发现心中充满着妄想杂念。

我们平时不修行可能还不了解,一修行,返照一下自己内心的念头,那是波翻浪卷。这些妄念就是我们妙明真性(如来藏性)显现的障碍。

很多修行人看到了这点,自然地就想要把这个念头打掉,想怎么把它消灭,要向这个妄想杂念开战,这就是“勉强遏捺”。“遏”就是阻止,“捺”就是按压。想马上让它空寂,内心清净,一般人都会有这么一个想法、目标。

但是,大家要知道啊,妄想杂念可不是你想去除就能轻易除得掉的,无量劫以来,它都伴随着我们。

而且,这个尘劳(形容这些妄想杂念的烦恼像灰尘那样多)啊,如果你有把它止住,归到寂静状态的想法,就会越努力越事与愿违。你越想把这个妄念止住,诶,这个妄念还动得越快。我想大家如果有一点修行经历,都会体验到这一点。

对待妄念,不要理睬

那怎么办呢?实际上,你不要跟妄念去产生对峙的关系。你一跟它对峙,就在注意这个妄念,它的力量就更大。这个妄念的力量大是由于你注意它了,是你加持的,就叫“给力”啊。现在有个概念叫“给力”,你给妄念以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个——不理睬!“不理睬”是对待妄念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这里引用一下我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这是一部讲述美国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传记片。他有一种幻觉,在生活中有一个给他下达任务的特工、一个室友,还有一个小女孩。虽然这三个人都是他的幻觉,但是在幻觉状态当中,非常地真实,能跟他对话,很有情节,很符合世间的一切。

他开始不了解,以为这三人都是真实存在的,当他跟这些幻觉中的人物进行交流,甚至辩论的时候,在其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你为何在这里乱喊乱叫?因为明明就只有他一个人啊!在别人看来只有他一个人,但他认为自己面对着一个对手,所以就显得是精神不正常,被送到精神病院去了。

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妻子,帮助他一步步地从幻觉当中摆脱出来,告诉他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幻觉。最后他很痛苦地意识到,原来那三个人竟真的是他幻觉。于是就想摆脱,但那三个人就是缠着他,不让他摆脱。

他后来恢复正常,就是因为最终下定决心,坚决地用一个方法——不理睬!不管那幻觉的人物如何逗引他,如何跟他发脾气,如何手舞足蹈,他就是不理睬。

不被理睬,那三个人也就很没意思嘛。但并没有消失,甚至到他晚年,得了诺贝尔奖的时候,他从奖台上走下来回家的时候,回头一看,那三个人还在那个地方,但是离得很远,看着他。并且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女孩还是小孩子的样子,说明这三个人真的只是他的幻觉。

警觉幻相,知幻即离

这部电影还真是挺有意思的,这都是思想很有深度的人才出现的境界。在修行过程当中,有些人或许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是多生多劫业力种子现前的境界,但它现前的时候,对当事人来说非常真实。

我们有时候念佛念得比较清净时,忽然有个妄念出来,它会显现一个境界。在这个境界当中显现的人物可以跟你对话,你会认为他很真实。忽然你会警觉,“哦,这是一个假相、幻相!”

意识到它是幻相,你警觉了,它自然会消失。有时候它可能不消失,但只要你不理睬就没有关系;你一旦理睬它,甚至有把它赶走之类的想法,那整个局面就会非常糟糕。所以修行时,面对这个念头啊,真是险象环生啊!

前尘影事 细念犹存

我们作为凡夫,虽然好像也有点功夫,使粗的念头暂时止息了一点,但细的念头还存在。我们的色、受、想、行、识,特别是行蕴里那微细的念头,像急流水。

禅宗也说,去除妄念的过程,就像脱衣服似的,脱了一层、两层、三层……脱到贴身的那个背心时是最难脱的,最后的妄念更难去除。

“细念犹存”,就是《楞严经》讲的,一个人的心好像已经比较 “清净”了,但还是有前世法尘分别留下的影事,那种生灭的东西还存在,就是“命根未断”啊!说明修行还是不到家的,不是得到了自性清净法身的境界的。

如果只是粗念没有了,但细的那种前尘影事还存在,你就认为“我到家了,我跟我的真如本觉相应了”,这就是大的错误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我们现在是业力凡夫啊,是很难做到把心意识的分别执著给截断的。

既然我们都是在生灭法里面,那就用这个意识心,这种攀缘、思虑的心来转换一种对境,就是以念佛来作为我们就路还家、修菩萨道的一个工具!

持一佛名,抵万念妄

这就是以前讲的“用兵止兵”“以毒攻毒”。古人也说,擅于用兵法的人,如果要去剿贼,不一定要开一个部队过去,他就用这一边的贼对付那一边的贼,用这一派的盗对付那一派的盗,善巧运用贼盗的力量来瓦解对方,这就是“就路还家”的意思。

要知道“就路还家”就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都不离开念头。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无念,那么就用“念”来对治“念”。

原来的念头都是念五欲六尘,现在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用念一个名号这一念,来转换原来念五欲六尘的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这就是“以一念抵万念”!

善巧转换

这种转换就是善巧方便了。原来我们不念佛之前的那个“念”就是妄想杂念,是由于对境(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生起来的。心本来无,是由境而生起来的。由这个境生起我们的妄念,中间产生六识,那么念念都攀缘这个五欲六尘的境界,是不会停的。

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憔悴,活得这么疲劳?因为我们念念都是在想外面的五欲六尘:怎么赚钱哪,怎么当官哪,谁对我怎么样呀,我怎么去买辆好车呀,怎么使这个房子更大一点哪,就是这些东西嘛,我们离不开这些东西。

如果想炒个股票,那就更紧张了:啊!现在是熊市还是牛市啊?怎么怎么样啊?他念念攀缘,这些都是染污的心,都是违背真如自性的念头。

但是念佛的念头呢,虽然从真如自性的本体来说它也是妄,但是这个念佛的“念”是从我们对阿弥陀佛功德的信心而产生的,而且它不是那么散,制心一处,就念一尊佛的名号。所以,这个念头跟念五欲六尘的那个散乱、染著的念头有本质的不同。

蜜果换苦瓜

念佛的“念”是趋近于真如自性的“念”,跟我们原来那种违背真如自性的妄想的“念”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古德说,这种转换就好像用一个蜜果来换你原来的苦瓜,是这么一个转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专修、助修与杂修

问: 末学就是根据某居士讲课中说的和写的一本《化解看...

【推荐】临命终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

蚊子咬就心烦,大痛时还怎么念佛呢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

元明高僧妙叶法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们总是听闻到...

大安法师: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愿,第二...

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

这个功夫成片首先是来自于禅宗参禅的一个术语。就是他...

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

犯五戒后能忏悔吗

问: 请问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

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问: 我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

大安法师:畜生也能具备信愿吗

问: 修净土法门的行人,必须具备有信愿,念佛才能往...

一切众生皆得度脱之道

靠自力修行,我们解决不了见惑思惑的问题。没有遇到出...

【佛教词典】渐断

(术语)谓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修惑之一品徐徐而断也。对...

【佛教词典】德王观音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趺座岩上,左手按膝,右手持...

孝顺的哥哥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女主人留下一子往生了。男主人不...

舍报后放在冰棺里几天,再助念有用吗

问: 如果亡者已经舍报几天了,放在冰棺里几天,再助...

寻找心的本来

学习任何一部经典,首先要知道它的重点是什么。 很多...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今天给各位介绍虚云老和尚及其禅风。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儿女之贤善,多半在其母之熏陶化育

人生世间,数十年光阴瞬息即过,若或虚度,则欲再得此...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与大家分...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

做人的七品

生而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生活就会与现实脱节,就...

文珠法师《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