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惟觉老和尚  2022/1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是“主”。“客”,是指我们的妄想,像空中的灰尘一样,始终是来来往往的。既然是妄想,来也好、去也好,就像灰尘一样;能够知道妄想的这念心,像虚空一样,始终是寂然不动的主人。

客来客往 自心不动

憍陈如尊者云:“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旅客在旅馆里投宿或用餐,完毕以后,就要把行李准备好,各自前往目的地,没有时间安住下来。“若实主人,自无攸往”,负责照顾、经营这间旅馆的主人,“自无攸往”,你走你的、他走他的,无论是南来北往,但主人始终是在那里。“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在旅馆里面来来往往的就是客人,而主人始终不会离开这个旅馆。

我们这个心也有客人、也有主人,能够契悟本心,作得了主,就是主人。禅七当中经常跟大众开示:“要处处作主。”作不了主,就变成客人;成了客人,就成了生灭,就流转三界、流转生死。

什么是能够作主?一个是静中能够作主,一个是动中能够作主;一个是顺境能够作主,一个是逆境也能作主;不但白天能作主,晚上也能够作主~时时刻刻念念分明、处处作主,这就是旅馆中的主人了。这个主人如如不动、不来不去,这就是如来。佛法当中,一个是宾、一个是主;一个是能,一个是所,道理都是一样的。

不受诸尘 灵明独耀

憍陈如尊者又举了一个譬喻:“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刚刚下过雨,天空非常清凉、清新,一片云都没有,晴空万里。阳光从房子墙壁的缝隙照进来,房中的灰尘在空中飞扬,看得清清楚楚。“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房子里的灰尘在阳光下飘扬不停,但是房子里面还有一个空,这个虚空始终是不动的。房子,就譬如我们的四大。阳光是什么?我们这念心一专注,回光返照,一念不生了,就看到自己的妄想在里面飘摇、起伏,患得患失、念来念去。

过去的妄想潜伏在八识田中,虽然很多,不要害怕;既然是妄想,管它做什么,不要理它,安住在觉性、空性,寂然不动,这样心就静下来了。“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继续思惟:“寂”者不动,慢慢尘埃落地了,就看到一片空性。我们这个心二六时中,不生分别,不假了知,这个心如澄浊水,慢慢地就“澄寂”了。

众生的心就像浊水、浑水一样,里面有很多渣滓。过去追逐外面的财色名利,随著「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风浪起起伏伏;现在看破了,知道这些是不好的,就离开了外面的大风大浪。但是心当中还有一些人我是非、还有一些执着,这些还是尘,让我们的心识昏昧。

所以,第一步先远离是非,平息波浪;没有波浪了,心平静了,但八识田中还有微细的烦恼、执着。

第二步,经由修习禅定,让这些灰尘沉下去,这个心一片清净、一片空寂,所以“澄寂名空”。虽然是一片清净、空寂,但沙石只是沉到杯底,并没有化掉,所以第三步再透过智慧返照、再透过禅定、再透过愿行,慢慢地杯底的泥沙也化除了,如同三惑漏尽,究竟了义,毕竟解脱,就成佛了。

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念心寂然不动就是佛,不知道这个道理,到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去求佛,就是头上安头、日中求影。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是四两拨千斤,一切都是现成的。

所以古人开悟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悟到妄想都是虚妄的,不思善、不思恶,不执善、不执恶,这念心寂静无为,妄想来让它来、妄想去让它去,这念心始终寂然不动。不动,不是在无聊、不是在睡觉,这念心还要处处作主、还要清明在躬。

所谓“一法界显,九法界隐”,这个主人现前了,一切客尘统统销归自性。时时刻刻安住在主人~空性、觉性上,站得住、站得长,这就是圣果,这就是无为法。

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个心,就是佛性。这个佛性能够作主,照了诸法毕竟空寂,佛性当中就契入了法性。法性空寂,而不住空寂,始终是圆融无碍,这就是最实在的一个心境,这就是无上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临事对人时,应抱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每天张开眼睛后,生活的二六时中,总会面临许多不...

为何居士互称师兄,而不称师姐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

在昏沉妄想里做活计

初发心用功,怕妄想;工夫用久,怕昏沉。这是什么道理...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师父说:什么是佛?可以有很多种答案,那我试举一种。...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

六根互用的例子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

不信因果的可怕

现在有许多知识份子激烈地反对因果报应和因果法则,他...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

【佛教词典】四威仪

(名数)一行,二住,三坐,四卧。此四者各有仪则不损...

【佛教词典】因缘

【因缘】 为因与缘的并称,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因、为...

培养第二念的反击力量

我们的修行,第一件事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就是创造一...

四大安静 众患消除

佛陀住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已证得须陀洹果的须达长者...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

大安法师:现代人如何做到老实念佛

问: 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

净土法门的十种信念与八大要领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

修养二十最

人生有二十最是从生命中体验出来的,好的要保留,坏的...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

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

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

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

在修行没有成就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在唐朝,有位叫悟...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落实

问: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应该...

圣严法师《两个瞎子,两种境界》

在我小时候出家的狼山,有两个瞎子。一个是山上的法师...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