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2013/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在波梨耶聚落,他们精勤修持苦行、着粪扫衣、行乞食,仍未能离欲,故前来佛所请法。

四十位比丘顶礼佛足后,退于一旁,佛陀心想:‘这些比丘虽然精勤修持苦行,仍未能离欲,我当为他们说法,使其漏尽烦恼,心得解脱。’

佛告诉四十比丘:‘众生无始劫来轮转生死,皆为无明覆盖,爱欲系颈,因而长夜轮转生死,不知苦之根本。诸比丘!譬如恒河流入四大海,是恒河的水多,还是你们无始劫来生死轮转,所流的血多呢?’

诸比丘回答:‘依我们理解世尊所说的义理,我们无始劫来轮转生死,身体所流的血多过恒河水百千万倍。’佛又问:‘若与四大海水比起来,你们无始劫来轮转生死,所流的血多,还是四大海水多呢?’诸比丘回答:‘依我们理解世尊所说的义理,无始劫来轮转生死所流的血更超过四大海水。’

佛告诸比丘:‘善哉!善哉!大众无始劫来轮转生死,所流的血超过恒河水及四大海水。因为你们从过去无始劫来,或曾投生象中,被断截耳、鼻、头、尾、四肢,血流无量;或曾受身为马、驼、驴、牛、犬、诸禽兽类,被断截耳、鼻、头、四肢,血流无量;无始劫来或为盗贼,为他人所害,被断截头、足、耳、鼻,或分离四肢,亦血流无量;无始劫来,身坏命终被弃于冢间,尸体败坏、脓血流溢,其数无量,或是堕入地狱、畜生、饿鬼,身坏命终,其血流亦复无量。’

佛问比丘:‘色是常,抑或无常?’

比丘回答:‘世尊!色是无常。’

佛问比丘:‘若色是无常,会令人苦恼吗?’

比丘回答:‘是的,会令人苦恼。’

佛又问:‘如果是无常、是苦的话,就是变异之法。你们曾于“色”中见到真实存在的‘我’吗?’

比丘回答:‘没有,世尊。’

佛说:‘由此可知,色是无常、是苦、是无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所有一切色,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这一切都是虚妄无我,大众当如实了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能作如是观,即能于色厌离,于受、想、行、识亦厌离;若厌离,则不乐于五蕴;不乐于五蕴,则解脱,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是法时,四十比丘即漏尽烦恼,心得解脱。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三十三》

省思: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众生妄认此生灭变异的自身相及自心相为我,故而造诸恶业,轮回生死,不得自在。吾等能见、能闻、能知、能觉的这念心,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始终存在,不曾变异,这才是真正的我――常住真心,不假外求。欲跳脱虚妄不实的身心,勤修戒、定、慧三学,破除妄想执着,这念心的本来面目自然显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正视自己的分别心,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大家...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

你所选择的环境,对你善根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研究唯识,就知道众生的悲哀在哪里──种现相熏...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

照见五蕴自性本空

能观的菩萨在观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得到什么效...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竞争对手是前进的推动力

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一日,佛子罗睺罗等五十位沙弥,听闻佛陀讲述波斯匿王...

为小狗念的经

宋朝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

【佛教词典】意恶行

【意恶行】 p1207 如三恶行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三卷十...

【佛教词典】四苦

梵语 catasro duhkhatāh,巴利语 catasso dukkhatā。...

【推荐】福德的力量比聪明的大脑厉害

学佛后,不要去讲碰运气,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么时...

慈忍治嗔恚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

只要老实下来,就能得到利益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龙树辩才还拙否,...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爱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

惟贤长老《建立信仰并学菩萨》

一、建立信仰 你们参加法会做义工,你们都有信仰吗?...

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1》

各位同学: 大家都是佛教的青年,一个佛教青年就应该...

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啦~这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自认...

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关爱生命,保护生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星云大师:供养的用心

随着佛教盛行,信仰佛教的人口普及,信徒的恭敬心也增...

【推荐】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到:庭院中百...

各宗要略——禅宗

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