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净界法师  2022/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于我们生命的根本,已经远离太久了,已经找不到我们自己原来的家,这是我们修行一个很大的障碍。而在智者大师的判教当中,他把大乘佛教的修学,分成三个次第:

第一、是修学安乐道:我们刚开始皈依佛门,我们依止的是一念的信心,我们相信三宝的功德是甚深广大的,我们相信因果丝毫不爽,依止这一念的信心,开始积集善业,做很多护持三宝的慈善事业;那么在这阶段当中,主要是一种业力的修学。但是这个时候,因为缺乏智慧的观照,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虽修善业,心不安稳。

就是我们修了善业以后,我们总觉得弟子心不安,我们会有一种没有家的感觉,因为你在修善业的时候,你依止的是一个攀缘心。攀缘心的特色,我们的心是住在外境的——心有所住,而外在的环境是变化的,你根本作不了主,所以在整个阶段当中,我们总觉得内心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但我们透过这样的善业,可以成就来世暂时的安乐,所以智者大师把它判做安乐道。

第二、慢慢的学佛时间久了之后,我们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进步,就从安乐道转上了解脱道。我们开始很慎重的学习佛陀所宣说的经典,慢慢的开启心中的智慧,我们遇到人事的时候——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不再随外在的环境而转,开始把心带回家——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那么这时候我们心开始安定了,外在的因缘不管怎么变化,它只是我一个生命历练的所缘境而已,智者大师把它判作解脱道。

也就是说,一个凡夫他在整个生命当中,他开始走上了出世的圣道,他内心圣道的力量开始生起了;因为他懂得回光返照,以正念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来息灭他心中的颠倒想。

第三、从解脱道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经过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进一步从解脱道再趋向于菩提道,开始依止一念心性从空出假─广度众生,成就万德庄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楞严经的定位,就是一个解脱道的法门。为什么要研究楞严经?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必须把过去凡夫的世界,提升到圣人的世界——转凡成圣。

它的一个关键点就在首楞严王三昧,看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开始回光返照——把心带回家!我们一个人能够成就圣道,跟你所修的善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那只是一个助行、一个资粮力而已。你要能够成就圣道,你要找到圣道的因,你要找到真实的因地。

佛陀在楞严经中说:你今天拿沙去煮饭,放在电锅煮了很久,它叫做热沙,它煮不出饭。为什么?因为沙非饭本,你要煮饭,你要拿米去煮。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如果还找不到圣道真实的因地,我们不可能有圣道出现,我们不可能有临终的正念出现!

虽然我们相信了三宝,也积聚了一些善业,但是我们还活在自己的妄想中,这个妄想是一个虚妄的因地,不可能产生真实的功德。所以这个首楞严王三昧,不管你是走圣道门的,或是走净土门的,你想要成就一种坚固的临终的正念,你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大乘佛弟子必修的课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十不求行」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宝王三昧论》的十不求行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

出家后如何成为法器

出家,需要依止一位懂得戒律的师长,在其指导下培养僧...

人身不用来修行,实在可惜

世间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从健康来看。你想要健康,...

圣严法师《对自己的良心及奉献负责》

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般人大多是为了自己而...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不需花钱就可以修的大福德

末学曾看过某大德著的《现代社会修积功德的十件善事》...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肾气亏虚...

净土经论撷要

弥陀因地 《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

《佛陀的四个法宝》谨记圆因老法师的教诲

一、忏悔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

低碳生活小贴士

1.使用传统的真空瓶胆的保温瓶,不用电热饮水机;用节...

【佛教词典】耐怨害忍

【耐怨害忍】 p0883   无性释七卷十二页云:耐怨害忍...

【佛教词典】俱支曩

(地名)旧称龟玆。国名。见梵语杂名。...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

心态着决定我们的生活

位老人坐在路边,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问老人说:老头,...

只有打破一切成见 才有可能见性成佛

禅修,重在这个修字。修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修,...

宣化上人:净土宗--诸大菩萨赞叹的法门

你这个心哪,它忙得很,一天到晚要找工作,不会休息的...

古人是如何精进勤学苦读的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见。《...

功德与功利有何不同

问: 佛经中提到的功德,和凡夫的功利有何不同? 济群...

跳脱爱欲轮回苦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化之时,国内有一位名尸利踬的...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

时常做怪梦恶梦,用什么办法解决

问: 弟子时常做怪梦、恶梦,长久以来睡境难安,身体...

感恩,何必只限于节日

11月24日,是美国的感恩节。在所有的西方节日中,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