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一法师《梵网经菩萨戒之杀戒》

圣一法师  2010/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言: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梵网经·第一杀戒》

生者即生命,一切众生都有生命,有生命才可修行,认识自己的生命,则能够度自己,认识别人的生命,能够度一切众生。

何为生命?四十二章经云:佛问比丘:“人命在几间?”一比丘答:“人命在数日间。”佛云:“子以 见道。”佛再问:“人命在几间?”另—比丘答:“人命在数日间。”佛云:“子未见道。”佛再问:“人命在几间?”另一比丘答:“人命在食饭间。”佛云:“子未见道。”再问,又另一比丘答:“人命在呼吸间。”佛云:“善哉,子见道矣。”

一呼一吸,念念相续,是人命的法相,若于人命不能认识,又焉能了人命中的生老病死苦?于人命中一吸,就是生,一呼,就是灭,若吸而不呼,生而不灭,人命就断了:若呼而不吸,灭而不生,人命亦断,是故人命在呼吸间,识得人命则识得道,不是离开人命以外有道。

昔日,阿难尊者对一沙弥说:“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机,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生百岁,而不认识生灭机,不如生一日,而能认识生灭机,可以悟道,可以证果,可以了生死。

生灭机是什么?

一念生、一念灭就是我们的命根,生了之后即灭,灭了之后再生,例如念阿弥陀佛,第一念灭了后,第二念阿弥陀佛生起,第二念灭了,又生第三念佛,假如命根没有灭相的话,只能有第一句佛念,而不能生起第二句佛念,但是命根有灭相,灭了第一句佛号之后,再生第二句佛号,生了之后再灭,灭了又生,就是因为命根有生灭,所以生起的恶念可以灭,假若我们的命根第一念起恶念——生必有灭;第一念灭了,第二念不起恶念,起善念,或是佛念,是谓止恶。

明白这个“念”,就是生灭机,生灭相续,就是命根,生灭断,命根尽。生灭相续,希望有一念能悟道,所谓悟在一念中,不会是以两念而悟。

“解了生灭机”者,有生有灭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不生不灭——生亦灭、灭亦灭,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即是不生不灭,即是道,是涅槃。

是故阿难尊者对沙弥说:“若人生百岁,不了生灭机,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生灭机就是命根,自己不认识自己的命根,又如何了生死,命根生灭,就是你的生死,命根不生不灭,寂灭现前,就是你的涅槃,是净土。

修行不是离开生灭的命根以外,另有一不生不灭的佛道现前、所以度众生不可以杀生,若杀生,断了命根,念绝,如何度?

假如一个恶人,他的第一念、第二念是恶,第三念可能是善——善念度了恶念;邪见人第一念邪,第二念邪见灭,第三念正见现前——正见度了邪见;迷人第一念迷,第二念迷灭,第三念不迷,第四念悟,以悟度迷,若杀了他,念断绝了,如何以善念度恶念?以正念度邪念?以悟度迷?

是故佛法内只有度生,无有杀生,命根在,可以度他返迷成悟,止恶修善,改邪归正,何况菩萨化利众生,以慈为本,一切众生,包括人畜,皆知贪生怕死,若断彼命,便失本慈,且怨恨不忘,累生酬报无已,又如何度彼?

佛言,若佛子。

受了菩萨戒,将来必得成佛,现在是佛子。

若自杀,教人杀。

自杀者,是自己亲手杀众生命,乃身心所造杀业。教他人杀者,虽不自己行杀,而使他人行杀,乃心口所造杀业。

方便杀。

或教人往险地去,使其失命,或教人误落陷阱等,巧设方便,令其致死,是名方便杀,乃意地所造杀业。

赞叹杀。

鼓励人行杀,鼓励人去寻死,亦属心口所造杀罪。

见作随喜。

虽不是自己去杀,不教人杀,亦不赞叹杀,但见人杀生或见人自杀而生欢喜心,心有杀生之影,有随喜杀生之罪,属意业杀罪。

乃至咒杀。

以咒术杀生,属心口所造业。

杀因,杀缘。

杀因乃恶毒心是也,杀缘指一切杀害众生之机会及助缘,助缘者指助成杀生之缘,先有杀因,后有杀缘。

杀法,杀业。

杀法者,刀、枪、剑、戟、毒药、或是绝其饮食等,一切杀害众生之方法。若命根未断,未成杀业,命根一断,杀业已成,杀罪亦成。

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

凡一切有命者,包括蛇虫鼠蚁,俱不得故意杀害,若不是故意杀害,即无心去杀,无心则无罪。

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

佛性清净广大,周遍常住,从佛性而起慈悲心,慈悲心亦常住。

孝顺心。

从佛性而起孝顺心: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之佛,故应孝顺;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应孝顺过去之父母,还要孝顺三宝,秉三宝之教导,不杀生。

方便救护一切众生。

不但不杀生,还要设方便,救护一切众生,救者救其死,护者护其生,见死则救,见生则护。现在救护众生,将来度众生。

例如放生,就是救其死,护其生,但一定要以方便,如碰到有人要杀一条鱼,立即以钱买回来放生,不要迟疑,是为方便,稍一犹疑,这条鱼便被杀。绝对不是预先约定打渔的人,把鱼网回来,然后再放回海里,此非真放生。

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恣心者,放纵己心,泄其怨恨;快意者,因嗔起杀,以杀为乐。菩萨应该要制止自己的嗔恨心、恶毒心,使杀心不起,代之而起以慈悲心,孝顺心。

既不方便救护众生,反而纵恣自己的怨恨心而快意去杀,犯波罗夷罪。

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戒,永弃佛海之外,亦云堕,即堕落三恶道,亦云断头,亦云极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

杀业之结,唯食肉最为酷烈

原文: 旷观古今,治时少而乱时多,纵令大治,亦不过百...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

【推荐】鲤鱼救子的感人故事

在乌江那个地方,有个名叫刘子胥的人。他有一个鱼池,...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不杀生 意识到毁灭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发誓养同情...

犯杀戒的过失

犯杀戒的过失,在大乘菩萨藏中,最大的罪过!绝菩提根...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问: 应该鼓励受菩萨戒吗? 大安法师答: 本人鼓励受...

禁火莫烧山林

禁火莫烧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烧毁山林。那么从下...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

如何面对不公平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

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电器需要电才能运行,人体需要精气方能存活。 电器电量...

【佛教词典】生得善

指与生俱起的自然之善。与“加行善”对称。即非由功力...

【佛教词典】清辨(Bhavaviveka 约490~570)

Qingbian   古印度佛教学者。印度佛教中期大乘的主要...

随喜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有十个修行大愿,其中第五...

六字明功德颂

嗡 能消除天界生死苦, 嘛 能消除非天斗争苦, 呢 除...

胜鬘夫人的十大弘誓

胜鬘夫人是佛教的模范优婆夷,也是一位典范信女。她是...

狗妈妈火海救子

近日在智利南部的一个城市,一只德国牧羊犬上演了火海...

慧律法师《佛心禅话》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陪他做一只蘑菇

有一个精神病人,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

宣化上人:淫欲火灭邪心除

天天至诚恳切念《大悲咒》,久而久之,淫欲心就消灭了...

不吃鸡肉的7个理由

1、鸡比狗和猫更聪明 最近已有几份研究显示鸡其实是十...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