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净界法师  2017/06/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是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中的偈颂。从这个偈颂来看,第八识的转变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不动地——八地。到了八地以后,破坏了“阿赖耶识”的功能,自我意识的功能破坏了。所以,阿赖耶识到了第八地以后,它没有“阿赖耶识”的功能了,所以这个第八识不能在三界得果报了,因为它没有自我意识了。它虽然有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我们知道,业力要自我意识的爱取去激发它。八地菩萨的我执已被我空的智慧破坏了,所以八地菩萨没有生死轮回了。他那个生死的业力就永远进入睡眠状态了,没有人可以激发它,它不可能再变成枝叶花果,这个种子就是枯萎了。这是第一个,到了八地菩萨。

因缘果报完全消失,是到“金刚道后”。金刚道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等觉菩萨最后要成佛,最后一个念头叫作入金刚的道心,然后从金刚道心里修我空观、法空观,把第八识异熟的因果也破坏了。所以,世间上只有一个人是“不落因果”,就是佛陀,圣人都还有因果。

比方说目犍连尊者。诸位知道,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他的死亡有一件公案。执杖外道有一天开会,说:“佛陀一出世以后,把我们信徒的供养都抢走了。这个罪魁祸首是目犍连尊者,因为他神通太厉害了,他跟人家讲说他的前因后果,每个人都相信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把佛陀打败,必须杀死目犍连尊者。”

五百个执杖外道决定以后,就拿了棍棒,来到了目犍连尊者的寮房。早上到的时候,目犍连尊者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他以神通力从门缝里飞到虚空就跑了。执杖外道找不到人就下山,下山以后目犍连尊者又回来了。到中午时执杖外道又来了,目犍连尊者又用神通力跑了。到黄昏的时候又来,目犍连尊者知道他的业报成熟了,他没有必要再逃避了,他就没有走。结果他的色身被打成肉酱,连骨头都被打碎了。当然,目犍连尊者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执杖外道离开以后,他把色身用神通力恢复原状,跟佛陀顶礼以后才入涅槃。这个事情传开来后,当时的阿阇世国王非常生气,就把五百个执杖外道抓来,全部用火烧死。

当然,弟子们很为目犍连尊者悲伤。有人就问佛陀说,目犍连尊者修行这样好,他被执杖外道杀死,这跟他修道的道力不称合。佛陀说,从表相来看,目犍连尊者的死跟他的这种圣人的境界是不称合,但从因果的角度、从第八识“异熟识”的角度是称合的。就是说,从第六意识的角度,目犍连尊者第六、第七识修得很干净,但他第八识还没有干净。也就是说,你看他的第六意识——清净庄严,第七意识——也还不错,至少他的我执没有了,第七意识也相对干净,但是问题是他第八识的“异熟识”没有消灭。

佛陀说,目犍连尊者以前是一个年轻人时,他对父母本来很孝顺。后来长大结婚,娶了一个太太,他就带着太太孝顺年老的父母。结果他去工作时,他老婆跟他父母关系没有处好,就经常抱怨公公婆婆怎么怎么地。那目犍连尊者刚开始当然不相信,但听久了以后也受到影响,就怀恨在心。所以两个人就计谋,利用晚上把他年老的爸爸妈妈送到森林里面,假装强盗用乱棒把父母打死。打死以后,这个年轻人——目犍连尊者的前生,直堕地狱去了。佛陀说,入火烧地狱,经过几劫以后出来,受这种被木杖打死的余报。

所以,“金刚道后异熟空”,就是说即便是圣人,还没有成佛之前都脱不了因果。所以,大修行者还是落因果,只有佛陀一个人不落因果。“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任何的果报对他来说,全部是大般涅槃。即便佛陀的应化身来到人世间,他还有一些余报,比如吃马麦。你看《楞严经》怎么解释马麦——“入此人口,成甘露味”。那个马麦,阿罗汉吃真的是马麦,但是这个马麦跟佛陀的舌头一接触就变成甘露味。佛陀没有因果,佛陀是“金刚道后异熟空”,他的生命完全是万德庄严。所以说第八识的转变,第一个,了分段生死,八地;第二个,因缘果报全部结束,就是成佛,“金刚道后异熟空”。

那么异熟空以后,后面是怎么回事呢?“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时他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无垢的。无垢是指他的破妄,最后的结果是清净的。那么他的生善,他种种的波罗蜜,就变成大圆镜智了,四智菩提,无量的波罗蜜,无量的功德妙用。

你看佛陀有一个公案,你就知道什么叫作大圆镜智了。有一次提婆达多不是要害佛陀吗?他把象灌醉,灌醉以后用鞭子打象,醉象就往佛陀的方向冲过来。阿罗汉看到醉象以后,赶快用神通力飞到虚空去了。佛陀的大圆镜智跟象接触的时候,他自然生起慈心三昧,他的手就举起来,这个手出现五个狮子头。这个象它喝醉了酒,看到狮子就醒过来了,赶快趴在地上不敢动。

那么是什么让佛陀能够产生这样强大的转化力量呢?大圆镜智。阿罗汉遇到因果时,他只能够保护自己,不能够转化外境。因为他因地只修我空观,没有修法空观,他在法不得自在。阿罗汉只能够了生死,但是他不能够说“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不能转变外境,不可以。所以佛陀是内外都自在,“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佛陀一念清净庄严的慈悲心,经常白天晚上观照十方众生,看哪一个众生因缘成熟了,就来度化众生。这是第八识的妙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

【推荐】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问: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运那他改的是什么? 净界法师...

大安法师:万法唯心

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

如何调伏我们的业力妄想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

识心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缘六境,然后识...

唯识中「思量能变」的含义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

这个是你学唯识最重要的功课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

毁击神像与塑造神像的两种过失

【原文】 僧有毁击天神,自谓崇正辟邪,此讹也。如来说...

五欲对我们的伤害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我们怎么把一个点状的佛号提升到一种片状的佛号,让你...

【佛教词典】树提伽在火中生

(传说)有大长者,其家巨富,年老无子,忽怀孕,因问...

【佛教词典】恒河沙

恒河是印度大河,河中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

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沩山灵祐禅师(...

随顺世缘减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除烦恼》,讲了放下我执,精...

重修你的命运

过去,有一个年轻人跟几个亲戚合伙做棉花生意。结果,...

网络学佛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当今时代网络发达,佛学方面的信息很丰富,现在的佛子...

母亲离世的警醒

我出生在一个佛化家庭,家里三代人都有佛教徒,因此我...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求加持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

南怀瑾老师:学佛后对鬼神也应该和善恭敬

我们年轻时学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

【推荐】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

要想贵,先戒淫

楞严经上讲,天有三十三层,越往上,天人的欲望越轻!...

为何相爱容易相处难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