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净界法师  2017/06/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是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中的偈颂。从这个偈颂来看,第八识的转变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不动地——八地。到了八地以后,破坏了“阿赖耶识”的功能,自我意识的功能破坏了。所以,阿赖耶识到了第八地以后,它没有“阿赖耶识”的功能了,所以这个第八识不能在三界得果报了,因为它没有自我意识了。它虽然有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我们知道,业力要自我意识的爱取去激发它。八地菩萨的我执已被我空的智慧破坏了,所以八地菩萨没有生死轮回了。他那个生死的业力就永远进入睡眠状态了,没有人可以激发它,它不可能再变成枝叶花果,这个种子就是枯萎了。这是第一个,到了八地菩萨。

因缘果报完全消失,是到“金刚道后”。金刚道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等觉菩萨最后要成佛,最后一个念头叫作入金刚的道心,然后从金刚道心里修我空观、法空观,把第八识异熟的因果也破坏了。所以,世间上只有一个人是“不落因果”,就是佛陀,圣人都还有因果。

比方说目犍连尊者。诸位知道,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他的死亡有一件公案。执杖外道有一天开会,说:“佛陀一出世以后,把我们信徒的供养都抢走了。这个罪魁祸首是目犍连尊者,因为他神通太厉害了,他跟人家讲说他的前因后果,每个人都相信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把佛陀打败,必须杀死目犍连尊者。”

五百个执杖外道决定以后,就拿了棍棒,来到了目犍连尊者的寮房。早上到的时候,目犍连尊者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他以神通力从门缝里飞到虚空就跑了。执杖外道找不到人就下山,下山以后目犍连尊者又回来了。到中午时执杖外道又来了,目犍连尊者又用神通力跑了。到黄昏的时候又来,目犍连尊者知道他的业报成熟了,他没有必要再逃避了,他就没有走。结果他的色身被打成肉酱,连骨头都被打碎了。当然,目犍连尊者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执杖外道离开以后,他把色身用神通力恢复原状,跟佛陀顶礼以后才入涅槃。这个事情传开来后,当时的阿阇世国王非常生气,就把五百个执杖外道抓来,全部用火烧死。

当然,弟子们很为目犍连尊者悲伤。有人就问佛陀说,目犍连尊者修行这样好,他被执杖外道杀死,这跟他修道的道力不称合。佛陀说,从表相来看,目犍连尊者的死跟他的这种圣人的境界是不称合,但从因果的角度、从第八识“异熟识”的角度是称合的。就是说,从第六意识的角度,目犍连尊者第六、第七识修得很干净,但他第八识还没有干净。也就是说,你看他的第六意识——清净庄严,第七意识——也还不错,至少他的我执没有了,第七意识也相对干净,但是问题是他第八识的“异熟识”没有消灭。

佛陀说,目犍连尊者以前是一个年轻人时,他对父母本来很孝顺。后来长大结婚,娶了一个太太,他就带着太太孝顺年老的父母。结果他去工作时,他老婆跟他父母关系没有处好,就经常抱怨公公婆婆怎么怎么地。那目犍连尊者刚开始当然不相信,但听久了以后也受到影响,就怀恨在心。所以两个人就计谋,利用晚上把他年老的爸爸妈妈送到森林里面,假装强盗用乱棒把父母打死。打死以后,这个年轻人——目犍连尊者的前生,直堕地狱去了。佛陀说,入火烧地狱,经过几劫以后出来,受这种被木杖打死的余报。

所以,“金刚道后异熟空”,就是说即便是圣人,还没有成佛之前都脱不了因果。所以,大修行者还是落因果,只有佛陀一个人不落因果。“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任何的果报对他来说,全部是大般涅槃。即便佛陀的应化身来到人世间,他还有一些余报,比如吃马麦。你看《楞严经》怎么解释马麦——“入此人口,成甘露味”。那个马麦,阿罗汉吃真的是马麦,但是这个马麦跟佛陀的舌头一接触就变成甘露味。佛陀没有因果,佛陀是“金刚道后异熟空”,他的生命完全是万德庄严。所以说第八识的转变,第一个,了分段生死,八地;第二个,因缘果报全部结束,就是成佛,“金刚道后异熟空”。

那么异熟空以后,后面是怎么回事呢?“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时他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无垢的。无垢是指他的破妄,最后的结果是清净的。那么他的生善,他种种的波罗蜜,就变成大圆镜智了,四智菩提,无量的波罗蜜,无量的功德妙用。

你看佛陀有一个公案,你就知道什么叫作大圆镜智了。有一次提婆达多不是要害佛陀吗?他把象灌醉,灌醉以后用鞭子打象,醉象就往佛陀的方向冲过来。阿罗汉看到醉象以后,赶快用神通力飞到虚空去了。佛陀的大圆镜智跟象接触的时候,他自然生起慈心三昧,他的手就举起来,这个手出现五个狮子头。这个象它喝醉了酒,看到狮子就醒过来了,赶快趴在地上不敢动。

那么是什么让佛陀能够产生这样强大的转化力量呢?大圆镜智。阿罗汉遇到因果时,他只能够保护自己,不能够转化外境。因为他因地只修我空观,没有修法空观,他在法不得自在。阿罗汉只能够了生死,但是他不能够说“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不能转变外境,不可以。所以佛陀是内外都自在,“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佛陀一念清净庄严的慈悲心,经常白天晚上观照十方众生,看哪一个众生因缘成熟了,就来度化众生。这是第八识的妙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推荐】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

培养第二念的觉悟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

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推荐】本焕老和尚最后的开示与4个心愿

2012年4月3日是本焕长老圆寂的第二天,本焕长老的衣钵...

这九种人,擦肩即可,无需深交

1、轻诺寡信的人 把许诺当做玩笑,信口开河、随口说说...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

10种心理暗示 找回最简单的快乐

忙碌的生活中,幸福往往和我们擦肩而过。转换一下思维...

【佛教词典】第二月

泛指似有非有之事物。犹如眼翳之人,望真月时,幻见二...

【佛教词典】人因

(术语)为人生原因之行为也。生享尊贵者,施惠普广,...

努力工作,但不能混杂贪念

佛陀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的行为不能混杂贪念...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

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以下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去追究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南怀瑾先生谈八字与改变命运

这个八字啊,有没有?有。这是依通,推理,推你前生种...

小鸟与阿育王

某个安适的午后,人们正在树下乘凉、聊天时,突然听到...

修了多劫的福报善根,才能得人身闻佛法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蝙蝠的性格

人都自大,要天下万众归心,但也有人不肯归心,即使用...

母鸡的爱心与智慧

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位教授负责研究鸡,...

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

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

一位女居士写给女儿的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在如今以分...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 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