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净界法师  2021/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一个人要能够成就,第一件事情,如果你不知道内观你就很麻烦,临终的正念对你来说就很遥远了,你的心还在向外攀缘,你就离临终的正念就非常遥远,你临终不可能有正念,因为你平常都没有正念,临终哪有正念?正念是栽培下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要培训自己内观,知道这一切的影像,都是你的内心变现出来的,自己去攀缘。就是你必须把向外攀缘的心,把它变成向内观照,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

好,观照以后,这是断攀缘,第二个断分别。我们看第二段,它有两个次第:

二、别明。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

好,那么在修无分别智的时候,它是两个次第:第一个次第是断除你向外的攀缘,让你内观;第二个断除你心中的分别。

那么你要知道第二件事情,就是说其实一切的外境人事,它之所以产生长、短、好、坏、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种种的概念,这种想法都是我们捏造出来的,外境根本没有这些差别,而起于分别。也就是说,我们的分别心不但攀缘外境,还把这个外境安立了名言,让它产生对立。

诸位,要执著一定要产生对立:哦,这个花很好、这个花不好;这个人很不错、这个人很不坏、很差,其实都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人世间它在释放影像,本来它是一真法界,你自己要在一真法界里面,你自己把它切割成对立的世界。

所以第六意识坏就坏在:它为第七意识的执著,它等于是为它做了一个很好的一个布局,第一个向外攀缘、第二个虚妄分别。你说这个杯子好不好?如果杯子会讲话说:冤枉,我就是一个杯子,我那样就是那样,对不对?所以,所有的好坏,所有的对立的概念,首先我们要知道,外境没有好坏了,它就是一个如的境界,它那样就是那样。那么好坏的概念是怎么来的?是第六意识多事,它自己把它分别出来的。

那么我们再往下看,当知一切的外境,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产生分别的概念,它本身没有长短好坏有无的概念,它本身是离一切的对立相。所以我们在观察,其实一切法的对立,是我们自己第六意识捏造出来的,离开了第六意识的对立,一切法就没有差别。所以我们第六意识,第一个向外攀缘影像,第二个把这个影像,安立很多名言,让它产生对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

一切法本来就是无分别

无分别智的意境是甚深的,这个「甚深」有二个:第一个...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过去的业现前

问: 请问师父,以唯识的观点,现世还在吃肉的众生,...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唯识中「思量能变」的含义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受到了伤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当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天塌了,地陷...

【推荐】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说:有一...

华严与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

人能百忍自无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

【佛教词典】数

数者,谓于诸行一一差别,假立为数,一一差别者于一无...

【佛教词典】华院

即华叶之院。于密教画像曼荼罗法中,画三层八叶莲华之...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

佛教的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化解太岁,又叫顺星、拜斗。有法师反对和批评。有僧人...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

梵网经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一、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

星云大师:药师法开示

我已出家五十多年,参加过的药师法会与弥陀佛七法会不...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

争取更多的念佛算深信切愿吗

问: 有真信愿不得有一些惰性,但在平时也争取更多的念...

人生的四法则

不知你看过以下经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

星云大师《我们应知的努力方向》

一.入世重于出世 在过去,我们中国佛教徒的思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