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能百忍自无忧

2011/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些人则慈眉善目,忍辱礼让,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气度。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也许有人会说,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 然而,生气发怒无论从人体养生还是修心养性上讲,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论语·卫灵公》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小不忍害大义”;民间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养太和”的谚语。唐代张公艺写的《百忍歌》中说:“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大堂上也曾高悬着“制怒”的警言,这说明中国的古人们对发怒的危害性早有认识。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无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话不投机动辄发火,这是一种没有涵养的表现。火气太大的人,应该像林则除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

中国古代的中医,对于“怒”有着精辟的论述。中医认为,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的兄弟。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发。怒气会使“血气耗,肝火旺,怒伤肝”这些常识早巳被人们所熟知。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身亡者。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历史上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的故事人人皆知。世人的许多怒气大都来自贪欲与私心,邻里之间的争吵,马路上的争吵无非为了一点小利,或受了一点小损害。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就小了,也就不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让一般人感到生气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到达高尚的精神境界。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忍耐;感激生命中所有结缘的众生,因为他们的存在使你的人生丰富多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安忍息嗔的98个理由

1、瞋心能坏福德善根。 2、瞋恨恶毒过一切罪过。 3、...

气柔心细不战而胜

周朝时代有一位专门养斗鸡的人叫做纪渻子。斗鸡,顾名...

法忍和生忍

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

现代人往往火气很大,因此整个社会总是弥漫著一股暴戾...

如何修忍辱效果最好

问: 许多居士认为,修忍辱最难。请开示,如何修效果...

怎样理解一切法得成于忍

问: 师父,《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于忍中的这个忍...

嗔恨心的危害

许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对境时,例如别人做了自己不喜欢...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

以善变应万变

今天一早走进办公室,老总公告公司,将全面替换计算机...

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

我们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佛教词典】大圣寺塔

位于江西信丰县城内孝义坊祝圣寺后。因于塔上发现木雕...

【佛教词典】一坑埋却

禅林用语。乃彻底剥夺学人知见之谓。将一切言语、论断...

参禅的入门方便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

圣严法师《演好人生大戏》

问:许多人努力了大半辈子,回首看,难免有这辈子似乎...

遇到逆境才有机会消业障

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佛陀这样的圣者也有敌人。 活着...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

沉得住气,这才是智者

五代时,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任职,两人交情甚厚。有...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

亲人是「冤家」还是「眷属」

小的时候在老家,我们那里有个顺口溜:土地是枷锁,儿...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让外境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世间,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内心的中道

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

为什么要给心灵背负重担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名字叫《新进化论》,漫画分两部分...

东林大佛装藏祝圣法会圆满举行

农历四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全球佛子共同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