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我们应知的努力方向》

星云法师  2010/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入世重于出世

在过去,我们中国佛教徒的思想,总以为逃避世间,到深山里修行才算清高。就算住在都市里,也以不问世事为尚。结果使大乘佛教救世的热情一点也提不起来,使人误解佛教为消极、厌世的宗教,因此佛教在社会上遂逐渐孤立起来。

佛教最终的目的是出世,这是没有错的,但是佛教出世的思想并不离开世间。六祖惠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我也曾告诉过你们:「以出世的思想,作入世的事业。」在今后工业时代里的佛教,一定要从入世重于出世做起。

二.生活重于生死

不容否认的,在佛教里把了生脱死看做是学佛第一件大事,所以你问这个人为什么出家,他会回答你是为了超脱三界;你问那个人为什么学佛,他会告诉你是为了了脱生死,其实谁能轻易的超脱三界、了生脱死呢?

在我的看法,生死没有了脱以前,解决现实生活是最为主要的问题。一个人没有衣穿没有饭吃,怎好去忙生死大事呢?所以你们将来弘法,要多着重解决大众现实的生活问题。比方说你没有能力解决徒众的教养生活,最好你不要收弟子。在佛法里你要有谋生的技能,或者有令人尊敬供养的道德,不能光靠化缘求乞为生,因为你不但要养活自己,而且要养活别人,生活问题解决了,才能谈到了生脱死的问题。

三.度生重于度死

佛教衰微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度死重于度生。一般人家一死了人,就想到要请出家人念经,生子、过寿、结婚很少想到应依照佛教仪式来做。

佛教的经忏制度,帮了多少佛教徒的忙,但也害苦了佛教。

我们为什么不去做教师,到学校里度化青年?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医生,到医院里治疗苦难的病患者?我们为什么不到监狱里去说法?我们为什么不到乡下去布教?我们为什么不办孤儿院、养老院?放着多少活人不去度化,专度死人,佛教堕落到什么程度了!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应知道度生比度死重要。

四.事业重于寺院

前面说的入世也好,生活也好,度生也好,总应有佛教的事业维持才行。佛教的慧命就建立在教育、慈善、文化等的事业上,甚至工厂、农场,又何尝不可做?异教徒兴办事业,赚了钱,别人还要说他好。

我们佛教徒,一向都将寺院看做安乐窝,终日躲在寺院里自我陶醉,食住不愁,所以谁也不热心弘法利生,成为给人轻视的寄生虫。我们今后要把事业看做比寺院重要,把佛教的慧命,从寄生在寺院上而转移到事业上。佛教如能办很多事业,活动的范围就可宽广,信佛的人自然就会增加了。

五.大众重于个人

佛教本来是无我相、无众生相的,但今日信了佛教的人,个人主义、自我作风比任何人都强。经里告诉我们说,佛道要在众生身上去求。一切利益,如果忽视了和大众共享共享,只图个人占有,这不但不能接近佛道,即连做普通人的资格都够不上。大陆丛林里选任住持,其先决条件就是看他有没有供养大众的心。僧团的意义本来叫做和合众,佛教只重大众的生命,不重个己的私益。同学们要养成重视大众,看淡自我的修养。

六.为教重于为己

平时佛教给人批评、侮辱了,我们漠不关心;自己给人毁谤时,则气愤难忍,非拚命不可。却不知信仰才是我们的第一生命,佛教的荣辱才是我们的荣辱。我们信佛出家,已把自己身心交给佛教,我们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为了匡扶正法,复兴圣教,我们应做护法长城。

七.法乐重于欲乐

什么是欲乐?饮食男女,凡物质身体上的享受都是欲乐。欲乐里包藏了染污性,不是学道的人所应妄求的,我们应该以法乐为乐。所谓法乐,诵经礼佛、说法度人,凡精神智能上的开脱都是法乐。离一分欲染,才能增加一分法乐。同学们进入佛门,就是为了远离欲乐,追求法乐,如果仍向往世间五欲,这就与道相违。所以大家要时时记好,法乐重于欲乐。

八.教情重于亲情

看同学们虽已出家,但对于亲族之情,仍然看得非常浓厚。我们应知道父母生养我们的色身,佛法长养我们的法身慧命。色身有灭亡之时,法身慧命才能永恒普遍。所以佛教的恩情,有胜于亲族之情。亲情淡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同学们的责任太大了,你们的肩膀上一边担了弘法,一边担了利生,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决定自己的方向,将来怎样才能达到我们学佛的目的?

今天的周会时间有限,只有二十分钟给我讲话,所以简单的提出几点意见给同学参考。总之,希望同学们对自己的思想言行,孰轻孰重,应早有抉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

问: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华语发音不准。 净界...

初学佛应怎样修行

阿弥陀佛!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法 各位大善知识!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大安法师:不能打骂破戒的出家人

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

【佛学漫画】皈依

对于真心学佛的人,不会觉得皈依仪式是多余的,反而会...

如何辨别假和尚

问: 当前有个现象,许多出家人不用心诵经弘法,而去专...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星云大师:交友七法

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也...

星云大师《命运的不同》

人一生的境遇, 往往由于各种的因素而改变命运。有的人...

星云大师:逆境也可以激发心志

身处一半一半的世间,顺逆境无不在我们生活周遭交替发...

夫妻相处之道

在我的信徒中,青少年不少,老年人也很多,但中年的夫...

【佛教词典】总执五蕴为我

【总执五蕴为我】 p1402 大毗婆沙论八卷六页云:问:为...

【佛教词典】契此

(人名)唐明洲奉化县释契此,蹙额皤腹。言语无恒,随...

学会低头,受用不尽

知名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

作福不如惜福,悔过不如寡过

【原文】: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孝顺...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有什么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呢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

敬老院墙上的一段话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

星云大师:我要创造人生三百岁

有一则人生三十岁的故事,但贫僧并不相信这样的传说,...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

果中皇后:草莓的超强功效

草莓又叫红莓、杨莓、地莓等,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泛...